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式识别方法,从晋冀蒙交界区公元前294年至1987年Ms≥4 3/4级的地震序列中,选取了4个预报地震震级的指标,给出了识别Ms∈[5.5,6.0]和Ms>6.0的方程。识别结果表明,1989年至1990年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将有一次Ms>6.0的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52.
2001年华西秋雨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1年华西秋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的主要特征, 并对秋雨形成的主要物理机制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显示, 2001年秋季, 华西地区阴雨日数多, 雨区集中, 强降水时段集中在9月份。该月, 巴尔喀什湖地区500 hPa呈准稳定的低压槽, 其上不断有短波分裂东移, 携带冷空气经高原东移, 与强大的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暖湿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于四川盆地、陇南、陕南一带, 致使该地区持续阴雨天气。诊断分析表明, 9月, 青藏高原地区对流旺盛, 水汽凝结释放潜热, 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热源中心; 而江淮、江南一带多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为热源低值区; 四川盆地处于高原高能量带与盆地以东低能量带之间的能量锋区。此能量锋区的存在促使从巴尔喀什湖低压槽分裂东移的短波槽在该地区发展。同时, 东路冷空气的渗入进一步加大了能量锋区的强度, 激发不稳定能量释放, 造成了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53.
淮河流域秋季干旱少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1年9、10月份淮河流域严重干旱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并与历年出现的旱、涝年份的500hPa环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北偏强,西脊点异常偏西是淮河流域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在山西大同—阳高 1989年 6 .1级地震的震例总结中 (张肇诚 .中国震例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 0 0 0 ) ,共收集了 8项电磁异常 ,经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研究 ,又发现了 10项异常。以这些异常为样本 ,研究了电磁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 ,探讨了数据处理与异常识别的方法、场源关系及区域应力场的特征。结果表明 ,地电异常在震前零散分布 ,以近场区域的中短期异常为主 ,并有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现象 ;地磁异常相对集中 ,呈现分组、准同步上升变化现象 ,异常幅度较大 ;电磁波异常以短临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55.
1996年至2001年山西裂谷带6期GPS复测资料的基本特征为:a) 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南段向东运动,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南北向伸展运动只有1 mm/a,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b) 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72°;c) 看不出区内任一条断裂两侧存在着明显的趋势性差异运动.  相似文献   
56.
山西省形变测量台网分定点和流动观测2种,台站定点水准测量有大同、代县、太原、临汾台;流动水准测量10处,自北向南为怀仁小磨、应县大石口、浑源下达枝、原平停旨头、定襄眉音口、茶房口、临汾峪里、洪洞广胜寺、夏县南山底和永济风柏峪测线.这些测线均位于主干断裂上.定点形变台站有太原(倾斜、水管)、临汾、昔阳、离石(石英摆、金属摆)、定襄、长凝台及侯马数字化形变台(水管仪、伸缩仪).  相似文献   
57.
对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后的异常了逐项分析与讨论,发现有些震后异常与后续营口6.0级地震,唐山7.8级地震有比较可信的内在联系,在归纳海城地震震后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6条在同类条件下对预报后续地震可能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58.
59.
前言 1986年11月7日至1987年3月11日,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共发生地震850次。其中4.0—4.7级(M_L)地震3次,3.0—3.9级地震12次。释放的总应变能为2.36×16~6焦耳,相当于M_s5.3地震的能量释放。这次震群的主震为11月21日的4.7级地震。震中烈度V度强。有感范围达11个县市350万人口。有八千多间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60.
在中国大陆2001年以来发生的数次5级以上地震前,山西侯马数字化形变台的波形记录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强震前的预滑移可能产生这种长周期的形变波,它们对大震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