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近些年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页岩气具有差异富集特征。基于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TOC、XRD及元素等分析数据,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川南、川东及川东北地区开展了有机质差异富集特征初步分析,并从矿物组分(黏土矿物含量)、保存条件及古生产力3个方面探讨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有机质差异富集特征表现为:五峰组沉积时期,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有机质富集程度差异相对较小,川东地区有机质富集程度略高于川南地区和川东北地区;而龙马溪组沉积早期,有机质富集程度差异相对较大,川东北地区有机质富集程度明显高于川东地区和川南地区;2)差异的保存(氧化还原)条件是造成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不同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2.
滇西北金顶巨型Zn-Pb矿田产于兰坪晚中生代—新生代盆地中北部,对其成矿作用机制仍存在分歧。跑马坪铅锌矿床是其北东部的一个大型隐伏矿床,由众多规模不等、呈筒柱状、大脉状及不规则囊状的矿体(群)组成。大量的地质填图及坑道观察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严格受北西向逆断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就位于云龙组(Ey)砂泥岩不整合面下伏的三合洞组(T3s)碎裂状灰岩、砂结灰岩质角砾岩内;断层破碎带中的矿化更强,而旁侧的次级裂隙多被砖红色砂泥岩充填。依据矿物组合及矿石组构特点,自矿体中心向外,依次可分为致密块状富锌矿带、脉状细粒硫化物矿化带、脉状胶粒状硫化物矿化带、方解石-天青石-铁氧化物矿化带和碳酸盐化带5个矿化带,各带之间多为渐变过渡关系。显微镜、扫描电镜观测和能谱面扫描分析发现,矿石中存在代表流体混合成矿特征的环-胶状构造及包含结构等显微组构,指示富含金属离子及硫酸盐的卤水与富含还原性硫的流体在高渗透性碎裂状灰岩或灰岩质角砾岩中混合而快速沉淀成矿。因此,逆断层控制的幕式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跑马坪铅锌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23.
利用C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探空数据,对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西部绿洲2009-2015年28个降雹个例、32个对流风暴降雹单体进行分析,把发生在该区域的暴雹单体分为弱、中、强等三种类型,并综合分析不同强度降雹单体的“初生”、“跃增”和“酝酿”三个冰雹云生命史关键阶段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以及不同温度层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了能够提前识别各类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参量及指标阈值,并以此作为判识因子,建立了三种冰雹云提前识别及预警概念模型,同时对其识别能力进行验证,获得了三类冰雹云80%以上的识别准确率和合适的早期识别与有效作业指挥时间提前量,为该区域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与有效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在煤炭开采和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以及其他地质工程活动中,现今地应力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地质因素。本文收集和估算了中国六个不同含煤盆地1300 m以浅的现今地应力数据,对中国含煤盆地的浅—中深部的地应力特点和地应力分布规律展开研究。研究表明:①东部地区走滑应力场(σ_Hσ_Vσ_h)占比高,向西北地区逐渐降低;中—高应力场占比在中国各含煤盆地差异比较小;②地应力场类型和地应力量级与埋深有关,随着中国含煤盆地开采深度的增加,正常应力场(σ_Vσ_Hσ_h)逐渐占据主导作用,地应力量级也逐渐加大;③通过侧压系数对比,将现今中国含煤盆地浅—中深部地应力强度分为:东北地区高应力区、两淮地区中—高应力区、滇东黔西和沁水盆地中应力区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准噶尔盆地(南部)低应力区;④板块俯冲形成了中国含煤盆地地应力强度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是中国北部东西应力强度的分界线;⑤地应力强度向着远离应力源的方向减弱,这种变化规律在中国大陆以及在某个应力分区内(如在沁水盆地和滇东黔西地区)皆有表现。  相似文献   
25.
页岩具有源储一体、低孔隙度和超低渗透率的特点而与常规的砂岩、碳酸盐岩等储集体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明确含气页岩实验评价指标与测试方法对于页岩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对含气页岩的分析主要分为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3个方面进行。对总有机碳含量测定、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矿物组分分析、孔渗测量、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纳米CT扫描、含气性测定、等温吸附共10个实验的指标意义与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现阶段国内外存在的实验共性问题和探索思考,为含气页岩实验测试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导与思路。  相似文献   
26.
页岩气开采需要对储层进行大规模人工水力压裂改造,为了研究压裂过程中页岩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文章通过对含充填天然裂缝和不含天然裂缝两块页岩岩样进行流-固耦合物理模拟实验,并结合样品的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获得以下认识:加卸载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小平台的出现可以指示样品中微裂缝的形成与闭合,是渗透率变化的内在机制;当岩样达到破裂条件形成显裂缝后,样品发生永久性变形,从而达到渗透率增大的效果;受载过程中,微裂缝易沿着天然裂缝脆弱面发育,并不断积累连通成裂缝网络,是形成两块岩样渗透率变化差异的机理。   相似文献   
27.
"三七"高炮防雹对昭苏县气象站雹日数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昭苏县气象站1956-1973年(防雹前)和1974-1998年(防雹后)6-8月平均雹日数的变化,就“37”高炮防雹对下游地区雹日数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计算,防雹后25年的平均雹日数比防雹前减少了3.8d,为了证明这一结果是人为影响还是自然变化,进行了序列检验和回归分析,表明,人工防雹使防区内雹日数显著减少,显著性水平分析达到0.001和0.01。  相似文献   
28.
页岩地层垂向岩矿组合变化大,页岩气开采需要对储层进行大规模人工水力压裂改造。笔者等基于样品的全岩X- 射线衍射分析,通过对不同岩矿组合的3块页岩试样进行流—固耦合物理模拟实验,获得了3点认识,反映了不同岩矿成分的页岩在不同条件微裂缝与渗透率的变化特征,以及碳酸盐矿物含量高时的影响。这一实验对于研究页岩储层在压裂过程中的变化具有探索性,对于页岩气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9.
对全球5 个重点油砂盆地的解剖研究及16 个油砂盆地成矿条件的初步研究,总结出全球油砂资源的富集特征、成矿主控因素和成矿模式。全球油砂资源集中分布在3 大成矿构造带、4 大成矿构造区、6 大成矿盆地及2 种类型成矿盆地,集中程度远高于常规油气。油砂资源富集是优质烃源岩、多旋回演化、氧化环境以及烃类降解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构造位置,可将油砂成矿模式分为斜坡降解型、古油藏破坏型、构造抬升型和断裂疏导型。  相似文献   
30.
页岩气吸附机理的研究对于页岩气成藏和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甲烷在地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处于超临界状态,页岩气的吸附实际上为超临界吸附,但其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在建立Ono-Kondo格子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对龙马溪组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和超临界吸附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页岩中发育的孔隙尺度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气主要赋存于微孔和中孔中;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在压力较大时,必然存在下降的趋势,这并非异常现象,而是超临界甲烷过剩吸附量的本质特征.Ono-Kondo格子模型对页岩高压等温吸附曲线的拟合效果很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说明该模型可以表征页岩纳米孔隙中超临界甲烷的吸附特征.基于拟合得到的吸附相密度可将过剩吸附量转换为绝对吸附量,并直接计算地层温度和压力下甲烷的吸附分子层数,计算层数均小于1,表明甲烷分子并没有铺满整个孔隙壁面.因此受流体性质、吸附剂吸附能力和孔隙结构3个方面的影响,页岩气的吸附机理为单层吸附,不可能为双层甚至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