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勉略阳三角区是陕西南部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瓦子坪测区位于勉略康构造混杂岩成矿带东段,银铅锌背景高,成矿物源丰富,地质条件有利.在全区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Au、Ag、Cu、Pb、Zn、Co、As、W、Ni、Cr、P、Mn共12种元素进行研究,分析了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元素相关性、元素分...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将DVBS系统接收处理得到的NOAA/AVHRR卫星遥感资料,转入Erads软件,在Erads软件中对图像进行校正、拼接,通过建模运算实现干旱遥感监测的方法和监测流程。利用该方法对2006年7月下旬西北4(省)区的地面旱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利用该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干旱遥感模型可以得到监测区域的旱情,旱情监测结果与地面20 cm土壤相对湿度监测的旱情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73.
基于MODIS时序数据提取河南省水稻种植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利用2009年多时相8d合成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提取水稻种植分布。根据稻田含水量变化特征及水稻生长规律,构建水稻种植分布提取流程。为减少云等噪声的影响,对地表水含量指数(ILSW,land surface water content index)和增强型植被指数(IEV,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的时序数据进行平滑重建。然后,依据豫北和豫南稻区水稻物候期差异,分别建立标准水稻IEV生长线,以计算像元尺度的水稻相似性指数作为影像分类的特征波段。同时,对重建的ILSW和IEV时序数据分别进行主成份分析,选择各自的前3个成份作为特征波段。在此基础上,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对组建的特征波段进行分类,提取影像中水稻的种植分布。结果显示,提取的河南省水稻种植分布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豫北稻区水稻分布呈现集中连片的特征,多分布在沿黄河两岸,而豫南稻区水稻种植广泛,多在大型水库灌区周边及沿淮和低洼易涝地区。与各地区水稻统计面积相比,MODIS提取的水稻面积平均相对误差为6.56%,根均方误差为5.63khm2。受到混合像元影响,以及个别地区水稻种植分散且面积相对较小,使该地区水稻面积相对误差超过±60%。  相似文献   
74.
黑河流域日蒸散发遥感估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蒸散的估算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NOAA/AVHRR遥感资料、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和气象站点资料,根据能量平衡模型和FAO-17 Penman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域内逐日蒸散发量;对于晴天,用遥感模型反演出瞬时蒸散,进而推算出日蒸散;同时用FAO-17 Penmen公式和气象资料,计算研究区域内的同一天的蒸散,利用气象资料计算得到的蒸散与遥感估算的蒸散的关系,估算非晴空日的蒸散,进而得到逐日蒸散发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估算逐日蒸散发,通过气象与遥感资料结合,提高了气象格点资料的空间分辨率,弥补了难以得到遥感逐日晴空资料的不足,同时也为流域内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王钊 《陕西气象》2018,(1):10-16
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OLS数据以及2000—2008年陕西省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卫星灯光指数和城市化水平指数(ULI-NCLI)模型,分析了1992—2013年间灯光指数的变化特征和陕西省城市化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灯光指数(NCLI)和城市化水平指数(ULI)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陕西省1992—2013年城市化过程发展南北不均衡,关中城市群城市化过程发展快于陕北和陕南;1992—2010年全省城市发展过程较缓慢,空间特征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关中城市群为中心和大城市周围的面状发展过程,沿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发展过程,陕北、陕南区域内新型小城市或小城镇出现为特征的点状发展过程等三种基本过程;本世纪初关中城市群落基本形成,随后从2005—2013年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关中以西咸为核心的城市群形成并向周围扩张发展,陕北和陕南的中小城市点状发展过程开始呈现面状扩张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6.
在薄片和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和离子探针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深-大北地区白垩系砂岩储层裂缝中首次发现了“石英桥”.石英桥是裂缝内高度局部化的孤立石英次生加大堆积体,离散分布于裂缝面,呈“桥”状跨越裂缝壁.石英桥内部发育多个近平行于裂缝壁的流体包裹体组,其均一温度范围(150~176℃)与石英骨架颗粒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90~120℃)差异较大.此外,石英桥的氧同位素组成(平均δ18OVSMOW为17‰~21‰)与石英骨架颗粒和次生加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平均δ18OVSMOW为8‰~17‰)亦差异较大.克深-大北地区石英桥主要发育在平行褶皱轴裂缝中,其形成可能与深埋高温环境下褶皱变形过程中的伸展作用以及古近系蒸发岩流体(富集18O)的运移有关.石英桥是一个兼具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领域,对于恢复裂缝张-闭历史和保存裂缝物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有纺土工织物加固软土地基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伟  王钊 《岩土力学》2001,22(2):219-223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有纺土工织物加筋地基土的横向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加筋砂垫层的剪应力分布、加筋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土工织物预应力处理后对控制地基土早期变形的作用等,还讨论了施工加质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应用实例的成功表明,按研究成果要求实施工程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黄土强夯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费香泽  王钊  周正兵 《岩土力学》2002,23(4):437-441
利用读数显微镜位移跟踪法,对黄土进行了强夯的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参数对强夯加固范围的影响程度和相互关系,提出了考虑这些主要因素的加固深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强夯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9.
强夯在高路堤填筑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钊  姚政法  范景相 《岩土力学》2002,23(4):498-503
介绍强夯法在填筑运城-三门峡高速公路的一个41高路堤中的应用。分析了夯期检测和长期监测的结果,并与分层碾压法进行比较,说明强夯法具有压实度高,含水量适宜的范围宽和施工速度快的优点,可在高填方工程中推广应用。还简要介绍了袋装砂井在过湿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0.
庄艳峰  陈轮  许齐  王钊 《岩土力学》2009,30(2):374-378
在反滤系统渗透稳定性的研究中,提出采用数码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渗透流失土颗粒级配的方法。该法可对渗透流失的少量土颗粒进行级配分析,测定成本低,但对取样要求较高。针对所用的粉土,采用异丙醇作为分散剂,颗粒浓度取4 g/L,可获得良好的测定效果。与比重计法测定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显微图像分析法是可靠的。误差分析表明,对于扁平不规则的土颗粒,显微图像分析法测定的级配曲线粒度偏大,细颗粒产率偏低,而比重计法则相反。显微图象分析法可为反滤系统渗透稳定性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