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522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分析国土资源部机关电子公文运转中校稿、排版与定稿环节中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部机关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公文校排子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阐述了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鲜水河断裂作为协调藏东地区高原物质挤出的边界断裂,在青藏高原构造演化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其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表明断裂在南缘发生构造转换,形成小江地区的盆岭地貌;在西北端可能与风火山逆冲推覆构造相连.断裂具有分散变形和围绕东构造结旋转的特征.其年代学研究揭示断裂可能有两期活动,(15~13)Ma左右断裂开始做左旋走滑活动,但其活动范围可能局限在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后缘;在5Ma左右,断裂重新活动并切穿了龙门山断裂延伸到小江断裂带.造成断裂分期活动的原因是藏东地区下地壳流体的存在.断裂形成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晚中新世以来下地壳流体向藏东地区扩散,引起藏东地区地壳的增厚和高原的隆升,当高原隆升到一定高度,周缘块体无法继续承担高原隆升造成的压力时,高原物质向周缘挤出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993.
康定折多山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折多山花岗岩作为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的同构造花岗岩为藏东地区高原隆升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区域地质调查填图表明,折多山岩体的岩石组合特征为:花岗闪长岩→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钾玄岩-高钾钙碱质岩石,稀土配分曲线显示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壳源岩浆特征,稀土-微量元素投点判别图表明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同构造环境.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合鲜水河断裂活动特征分析,认为折多山花岗岩不是断裂活动形成的地壳重熔的产物,而是断裂活动引起的下地壳流体上涌形成的.该项研究支持藏东地区下地壳流体存在的假说,并表明下地壳流体的向东迁移可能是造成鲜水河断裂分期活动和藏东地区逐步隆升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4.
利用2000~2016年MODIS地表反照率和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高原季风指数DPMI,统计分析了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与高原季风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11月高原地表反照率大小与次年高原夏季风爆发存在密切关系:11月高原地表反照率偏低(高),次年4月高原夏季风爆发偏早(晚),强度偏强(弱)。2)可能的影响机制为:当前期11月高原地表反照率偏低时,后期高原主体对大气的感热加热信号更强,从而引起4月高原上空近地面层上升运动明显加强,这有利于热量向高空传输,导致对流层加热作用加强,高原上空对流层温度偏高,使得高原季风环流系统加强,最终导致高原季风季节变化相应提前;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95.
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地面作业基本上都是使用37高炮和火箭发射装置.在目前高炮、火箭并存、同时使用的时期,我们注重充分挖掘两种火器各自的作业优势,并在人影作业中科学地相互配合使用,使现有火器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达到即经济、节能,又能取得好的作业效果,实现人工影响天气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探讨了XDR-2000雷达的强度以及天线角度的自动标定与手动标定方法,为XDR-2000雷达的日常使用、维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7.
1998-2008年阿克苏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分析了位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1998--2008年的降雹资料,揭示了近年来地区降雹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冰雹云活动的主要路径,结果显示:该地区降雹分布为北部多、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该地区降雹次数呈线性增加趋势,东部降雹次数多于西部、西部降雹次数增幅大于东部;由于冰雹云路径复杂多变,冰雹防御的重点在主要冰雹云路径和重点农作物区近年来新增的耕地面积成为防御的空白区,应增设作业点来填补空档区,达到“全覆盖”式作业体系  相似文献   
998.
999.
针对传统网格数字水深模型(DDM)存在不能根据海区水深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内插水深间隔的不足,提出顾及水深复杂度的自适应网格DDM构建方法.建立了水深复杂度评估指标,挖掘了水深复杂度、网格间距与网格DDM精度的内在关联规律,构建了顾及水深复杂度的自适应网格DDM.实验证明,与传统的网格DDM构建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根据DD...  相似文献   
1000.
对张广才岭中生代帽儿山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时代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区内两个代表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结合其高的Th /U 比值( 0. 40 ~ 2. 08) ,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所讨论的火山岩为早侏罗世( 179 ~ 184 Ma) 岩浆喷发的产物,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侏罗世; 此外,帽儿山组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的特点,粗面岩与粗面安山岩以富碱、高钾、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而流纹岩显示A 型流纹岩特点。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侏罗世双峰式火成岩的存在,揭示该区早侏罗世处于一种强烈的伸展环境。结合区域该时期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帽儿山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应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相联系,形成于类似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