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441.
微服务架构围绕具体的业务领域组件可创建多个应用,这些应用可以独立开发、部署、管理和加速.在分散的组件中使用微服务和云平台架构,使部署、管理和服务功能交付变得更加简单.本文基于主流公有云平台和Docker容器,以微服务架构和SuperMap云GIS平台技术为框架,构建了企业级在线GIS公有云开发平台Su-perMap Online.该平台在线提供构建GIS Web应用所需的资源,包括Web Apps、GIS数据、开发APIs以及GIS云主机等.其中,GIS云主机内置了GIS服务器软件、许可,不需要安装、部署,在线购买就可以获取完整的GIS服务器.  相似文献   
442.
源区距离对黄土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高分辨率激光粒度仪MS2000对陕西渭南、北京灵山、河南邙山等地大量黄土样品的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其多组分粒度分布及组分间差异特征并讨论了源区距离对黄土粒度多组分分布特征的影响。取得了以下认识:(1)黄土粉尘粒径以〈70μm的悬浮组分为主,其粒度由细、中、粗3个组分(中值粒径范围分别为〈1μm、1~10μm、10~70μm)构成,表现为多组分粒度特征。粗粒组分含量最高,峰形最明显。粗粒与中粒组分粒径与百分含量变化很大程度受控于源区距离变化。(2)不同地区黄土粉尘粒度差异明显,粗粒组分中值粒径随源区距离增加而减小,二者负相关;中粒组分百分含量随源区距离增加而增加,二者正相关。(3)粒度组分分离方法能够反映同一源区粒度的细微差异,显示其粒度组分分离的优越性。(4)理论推导了黄土粗粒组分的中值粒径与源区距离的关系并用实际拟合函数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443.
辽宁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设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需要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化管理。通过采用成熟的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安全、可靠的全省省市县三级网络系统,建成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快速通道,实现国土资源信息高速传输,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和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444.
四川道孚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孚蛇绿岩位于甘孜-理塘蛇绿岩带北东侧的炉霍-道孚构造带内,呈北北西-北西向断续分布,并严格受控于炉霍-道孚构造混杂岩带。通过不同岩石类型的蛇绿岩残片可以重塑蛇绿岩组合层序,恢复后的蛇绿岩层序由下至上为蚀变超基性岩、蛇纹石化辉石岩、蚀变辉长岩、基性熔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空间分布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形成于有限扩张背景下的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445.
在GNSS对流层层析应用中,常规的网格辐射路径算法是利用空间平面与空间直线求截距。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求解算法,用于计算网格辐射路径,构造层析系数矩阵。结果表明,快速求解方法与常规方法解算精度相当,当射线条数大于500时,计算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4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处在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及北祁连褶皱带之间的特殊构造位置,因而也是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明显不同于盆地本部的一个复杂构造区。本文试图在西缘南段与盆地本部沉积演化特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与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关系的研究,评价优选西缘南段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和目标。主要形成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相对盆地本部而言,西缘南段早古生代沉积结束的晚、晚古生代沉积开始的早,表现出拉张、裂陷为主的早期构造活动特征,形成上、下古生界两套有利的成藏组合;中生代(尤其是侏罗纪)以来,则由于受冲断推覆构造活动的影响,西缘南段侏罗系及其后续构造层系的地层厚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各构造层系的厚度差异可达千余米以上;2)西缘南段在大规模冲断推覆构造前即已基本成藏,燕山中-晚期以来的强烈冲断推覆构造,使部分地区古生界地层抬升剥露至近地表附近,导致古生界先成气藏遭受大面积破坏;3)在推覆体系的宽缓向斜区、以及主冲断层下盘的原地岩体中,古生界地层保存相对完整,受断裂破坏程度低,仍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4)综合分析认为石沟驿向斜、韦州向斜、红寺堡向斜及银洞子向斜等4个宽缓向斜构造区的上古生界,以及处在惠安堡-沙井子主冲断层下盘原地岩体中的奥陶系台缘相带,是西缘南段古生界岩性圈闭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447.
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对揭示构造热事件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利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热史模拟探讨了卢弗里安弧构造带自泛非构造运动以来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谦比希铜矿床和恩昌加铜(钴)矿床位于卢弗里安弧铜-钴成矿带中的赞比亚境内.对采自该两个矿床中的5件新鲜岩石样品进行挑选,获得了5件锆石和4件磷灰石样品.首次获得了卢弗里安弧构造带中的裂变径迹年龄,5件锆石样品的年龄分别为265±22 Ma、230±10 Ma、228±9 Ma、225±9 Ma和221±10 Ma.4件磷灰石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45±10 Ma、133±10 Ma、130±10 Ma和92±9 Ma,径迹长度介于(11.4±2.4)~(11.8±2.4)μm.从热历史模拟结果可看出,从300~260 Ma,古地温持续降低至90 ℃左右;随后,缓慢降低至现今的地表温度.对比卢弗里安弧构造带、赞比西构造带和达马拉构造带中的年龄数据,研究表明非洲中南部地区二叠纪-白垩纪的构造活动是一个区域性的构造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448.
碲(Te)属于稀散元素,是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之一,富碲化物金矿床是碲元素的重要载体.将富碲化物金矿床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分别为造山型金矿床、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以及与碱性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富碲化物金矿床可以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绿岩带等多种构造环境,常受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其围岩专属性不强,矿床中存在大量碲化物,与自然金和硫化物伴生产出.成矿作用常可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金和碲主要在第二阶段发生沉淀富集.成矿流体一般为中-低温、中-低盐度,呈弱酸性-中性,具有较高的fTe2.富碲化物金矿床中的碲主要来源于地幔、岩浆热液和赋矿围岩.碲在流体中可以呈碲氯络合物、碲硫络合物、碲氢络合物等形式迁移,也可呈气态迁移.引起碲发生沉淀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或/和压力的变化、水岩反应、流体混合、流体不混溶(沸腾)、含碲气体的冷凝以及多因素的叠加.在碲的成矿作用研究中,应重视碲化物结构和成分的微区原位分析、碲同位素分析以及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449.
波淼 《海洋世界》2013,(2):42-45
由于捕鲸人已认识了露脊鲸数个世纪,因此人们给它们起了很多名字。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会使用这些不同的名字,反映出当时人们只认识这一种鲸。在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记》中,作者说道:"渔民会定期捕猎鲸,以取得它们的油,  相似文献   
450.
开江地区石炭系储集岩类主要为颗粒云岩和角砾云岩。储层以低孔渗、低含水饱和度、孔喉体系多具有中孔小喉为特征。储集性能主要受裂缝发育所控制,主要形成于喜山期多数未被充填或半充填的构造缝,这些构造缝是石炭系气藏渗流的主要通道。白云岩化是储层有利成岩事件。岩溶斜坡带及古构造斜坡带在以后的地质历史中又继承性发展为印支期的古隆起斜坡或古构造高地,并且在后期埋藏作用的影响下地层酸性水对已有储集空间进一步的溶蚀改善,一直处于次生溶孔发育和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因此,开江地区石炭系有利储集发育区主要为开江—梁平石炭系残厚薄带周围的古岩溶斜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