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694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33年   2篇
  1932年   2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大青山地区哈德门沟钾长伟晶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钾长伟晶岩脉广泛分布,不定向切割早期地质体。部分钾长石具出溶结构,利用三元长石温度计获得其形成温度为750~800℃。锆石粒度粗大,大多呈等轴状,锆石的阴极发图像中部具板状环带或扇形结构,边部出现振荡环带。SHRIMP锆石U-Pb定年,数据点位于谐和线上,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41Ma±9Ma(MSWD=1.5)。锆石的εHf(t)和tDM1(Hf)分别为-10.4~-6.6和2498~2648Ma。结合其它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①大青山地区至少在1.84Ga已进入伸展体制;②钾长伟晶岩脉形成于高温条件;③钾长伟晶岩脉的物质来自该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992.
贵池岩体的锆石定年和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深部过程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彭戈  闫峻  初晓强  李全忠  陈志洪 《岩石学报》2012,28(10):3271-3286
贵池地区的贵池岩体和茅坦岩体是下扬子地区两个重要的A型花岗岩岩体.野外岩相学观察将贵池岩体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以及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两个岩体的SiO2和K2O含量高,MgO、Al2O3、CaO、P2O5、MnO、TiO2含量低;K2O/Na2O比值、FeOT/MgO比值高,碱铝比(NK/A)在0.88 ~0.93之间,铝过饱和度(A/CNK)在1.02 ~1.10之间.同时,这些岩体稀土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明显负异常以及很低的Cr、Ni含量.初始87Sr/86Sr (t)比值介于0.7065 ~0.7111之间,εNd(t)较为集中,为-6.7 ~-7.3.其中,贵池岩体边缘相和茅坦岩体SiO2含量相对较高,全碱含量相对较低,稀土含量相对较低,TAS图上位于亚碱性系列,U -Pb定年结果分别为124.6±2.0Ma和127.7±1.8Ma;贵池岩体中心相SiO2含量相对较低,全碱含量相对较高,TAS图上位于碱性系列,U-Pb定年结果显示了两期岩浆活动,分别为145.4±3.2Ma和123.0±3.7Ma.综合分析表明,贵池岩体边缘相和茅坦岩体源于中上地壳的部分熔融;贵池岩体中心相是两期岩浆混合的产物,分别是早期来自富集岩石圈地幔结晶分异的中酸性碱性岩浆和晚期形成贵池岩体边缘相的A型花岗岩浆.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高碱钙碱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研究成果,表明127 ~123Ma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壳伸展最强烈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3.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岩心描述、薄片和古生物鉴定为依据,结合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和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确定该地层单元属于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识别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前缘缓斜坡、盆地等6种沉积相类型。以连井沉积相剖面对比、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揭示出该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经历了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礁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等交替发育构成多期次海进—海退旋回演化和"开放性宽缓型镶边缓斜坡台地"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94.
近60年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灾害规律与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西南60多年干旱灾情资料,计算了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灾害规律特点并对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南近60年干旱灾害范围、程度和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各省也呈上升趋势,四川最明显,其次是贵州,云南最小。西南干旱综合损失率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综合损失率为3.93%,21世纪综合损失率为7.2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5.51%)。近10年来干旱重灾中心发生了转移,云南和贵州干旱面积明显增加,西南干旱重灾中心向南北两边分离。综合损失率随土壤湿度、植被盖度和降水降低而增加,但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西南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但降水呈减小趋势。西南温度升高是干旱灾害的主要因素,同时区域降水减少、土壤湿度降低和植被盖度降低等加剧了西南干旱损失和风险。  相似文献   
995.
干旱区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与粮食安全是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2013年3月国际旱区发展委员会(IDDC)和中国科学院等十家单位在北京举办了第十一届国际旱区发展大会,会议围绕"气候变化下干旱区的粮食及能源安全"主题共做了114场报告,其中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是最突出的主题。本文综述了大会主要报告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旱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旱区水土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管理、草地发展与牧草管理、植物逆境生理学、旱区植物抗性改良新技术应用和旱区社会-自然和生态耦合关系等诸多方面。最后还对会议主题进行了述评,就旱区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社会经济和居民生计等耦合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盛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及其对应的环流异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7、8月全国756站站点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月平均资料,研究了盛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降水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应的环流异常,并分析了该地区与江南地区降水年际变化的关系及其对应的700 hPa环流异常。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西部地区盛夏降水偏多年,四川盆地上空为显著的南风异常,说明西南涡较常年活跃,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而降水偏少时,上述环流异常符号相反,但更加明显,说明西南涡明显弱于常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此外,四川盆地西部盛夏降水年际变化和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降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江南地区降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与对流层低层环流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97.
探月雷达作为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中最重要的科学载荷之一,其目标是探测月壤及地下结构信息.然而,嫦娥三号探月雷达的第二通道数据受到横向杂波的干扰,使得有用的反射信息被掩盖.这些杂波可以认为是影响数据质量的横向噪声,使得探月雷达数据信噪比低,影响数据解释.本文将利用shearlet变换对探月雷达数据进行信号分析与噪声去除,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的月壤结构进行重建.首先,在shearlet域中,观察横向噪声的分布,并分离出以噪声为主的shearlet分量,并得到重建后的雷达数据.随后,为充分利用嫦娥三号第二通道两套数据的整体优势,对两套经过shearlet变换去噪后的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综合探月雷达图像,有效得去除了水平噪声并增强了来自浅月表的有效信号.最后,根据探月雷达处理结果对嫦娥三号着陆点的月壤结构进行重建,重建结构中的溅射物厚度与撞击坑溅射物经验公式结果得到了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998.
张衡一号卫星感应式磁力仪(Search Coil Magnetometer,SCM)探测到了大量的低频电磁波动数据.本文探索从中自动识别闪电哨声波(Lightning Whistler,LW)的算法,相关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空间天气闪电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首先,以20 s的时间窗提取SCM原始波形数据,再对其做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得到时频图;接着,以LW在时频图中呈现明显的L形态特征为依据创建LW时频图像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316个LW时频图,8000个非闪电哨声波的时频图;再对时频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尺度缩放处理以降低计算维度,同时增强闪电哨声波特征;通过设计模糊卷积核,对图像进行卷积计算以滤除大量阶跃边缘信息的影响;基于LW的形态特征设计L形态卷积核,对图像进行卷积处理以进一步增强图像中的L形态特征.最后,将增强后的L特征图输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进行分类识别.大量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闪电哨声波自动识别方案有效,其识别效果在精度、召回率、F1值(F1 score)和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指标上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大庆土地资源图集》从图集开本设计,原图方位调整、地理底图选用、内容要素的协调与统一和相互关系、图面配置等方面从理论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2021年中国经确认的龙卷天气过程有39次,总计58个龙卷,其中EF2级或以上强度龙卷数量16个,EF3级龙卷6个,EF2级和EF3级龙卷数量明显多于2004—2013年的龙卷记录年平均值.龙卷发生在4—10月,其中7月最多.龙卷共导致23人死亡、470多人受伤.龙卷的地理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征.有55个龙卷为西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