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正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是中央深改组确定的重大改革事项之一,是统筹土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从2017年初开始,鹤壁市开始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试点工作开展的背景2014年10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与鹤壁市政府签署了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共建协议,鹤壁市成为全国首家国  相似文献   
42.
简单斜坡油气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斜坡是断陷和凹陷型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按其断裂发育程度和沉积厚度分为复杂斜坡和简单斜坡。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断裂不发育、平缓的简单斜坡,简单斜坡油气成藏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斜坡的原油主要来自临近的凹陷,油气沿砂体以优势路径方式侧向运移,油气呈“线状”分布;二是简单斜坡大规模构造圈闭不发育,圈闭类型以地层、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其分布受构造带控制,超覆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受规模较大的断层控制形成的鼻状构造带上发育断层遮挡和构造-岩性圈闭,不受断层控制的鼻状构造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三是简单斜坡普遍受大气水的淋滤作用,由于游离氧的进入使原油遭受氧化降解作用而稠化,造成简单斜坡稠油分布普遍。这种成藏的特殊性决定了油气富集规律:只有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圈闭才有成藏的可能。简单斜坡油气勘探方向是,在油气运移路径上寻找低幅度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小规模)、规模较大断层附近寻找断层遮挡油气藏(中等规模)和地层超覆带上寻找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大规模)。  相似文献   
43.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脆性断层和塑性断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存在差异: 脆性断层断裂带由以断层岩和伴生裂缝为特征的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2部分组成; 塑性断层断裂带表现为几条充填断层泥大裂缝的组合, 诱导裂缝带不发育.破碎带内部伴生裂缝、无粘结力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带都可能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只有这3种通道均封闭, 脆性断层垂向才是封闭的.只要伴生裂缝封闭, 塑性断层就是封闭的.基于这种封闭机理, 分析了3种通道封闭的条件: 无粘结力断层岩带是否封闭取决于断层泥含量大小; 破碎带内部伴生裂缝的封闭性取决于断面压力和断层泥塑性强度关系; 诱导裂缝带封闭程度受控于后期成岩充填的程度.提出了利用断面压力、断层泥的含量和塑性强度、后期成岩程度综合判定不同性质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克拉2构造F1断层垂向封闭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F1断层垂向封闭性具有分段性: ①和③段均表现为脆性, 但①段因诱导裂缝没有被充填不封闭, ③段是封闭的; ②段是塑性断层, 垂向封闭性好.这是克拉2构造有大规模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4.
勘探早期断层封闭性快速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垂向和侧向封闭的主因是剪切型泥岩涂抹发育且保持连续性。SSF为断距与其范围内泥岩厚度的比值、物理模拟和野外露头均证实,当SSF大于一个定值时,泥岩涂抹失去连续性,断层垂向开启。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断层遮挡型油藏控藏断裂垂向封闭与开启临界SSF值为5.0,塔南凹陷大部分控圈断裂垂向封闭,能够有效封堵油气。但必须考虑断层形成时间和后期活动性质,盆地回返抬升期形成的断裂不容易形成剪切型泥岩涂抹,断层反转造成泥岩涂抹封闭失效。卷入到断裂带中的泥质不仅是剪切型泥岩涂抹,还有砂岩中硅酸盐,因此SSF不完全代表断裂中泥质含量。SGR是表征断裂带中泥质含量最有效的参数,可以弥补SSF对评价砂-砂对接窗口的不足。将断层遮挡油藏油层对应的断层面最小的SGR值作为断层侧向封闭的临界,将临界SGR值对应的断距称之为风险断距,断距低于风险断距的断层侧向封闭风险性很大。利用这2种方法可以在勘探早期对断层圈闭风险性快速做出评价,以减少钻探风险性。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中一新生代陆内含油气盆地,主要出露白垩系冲洪积-河湖相碎屑岩及火山岩夹层.本文描述了在盆地东南部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1号)和苏红图组二段底部(2号)发现的上、下两处原始埋藏的硅化木化石,并探讨了早白垩世时期盆地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两处化石均保存完好,表面结构较为完整.巴音戈壁组上部和苏红图组下部泥岩段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同时,孢粉植物群揭示该时期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气候环境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根据化石保存特征和产出位置的地层岩性,初步推测1号硅化木化石点系冲洪积物快速堆积所致,2号硅化木化石点系火山喷发物瞬间埋藏所致,其埋藏时代大致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46.
在陆内裂陷盆地中,复式断陷的边界控陷断层具有分段生长的特征,通过古断距回剥技术利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对松辽盆地长岭早白垩世复式断陷群东部的5个断陷边界控陷断层形成演化历史进行恢复。得到各边界控陷断层形成均经历"孤立分段"—"软连接"—"硬连接"3个演化阶段,最终形成一条统一的边界控陷断层,即沿边界控陷断层走向多个次级断陷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断陷特点。但各个边界控陷断层分段生长演化历史具有差异性。这对复式断陷内油气聚集成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边界控陷断层的分段生长控制复式断陷的复合时期,进而控制着不同时期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范围;边界控陷断层分段生长的连接部位对火山岩与碎屑岩储层发育均有控制作用;各个次级断陷在复合过程中形成的古隆起往往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7.
王海学  付晓飞  付广  吕延防  杜微  刘桐汐 《地球科学》2014,39(11):1539-1546
野外观察、典型地震解剖和物理模拟证实, 只要岩石存在能干性差, 断层具有典型垂向分段生长特征.岩石能干性差异决定断层演化历经3个阶段: 下部断层形成、断裂上下分段和贯通性断裂形成.以三肇凹陷为例, 应用岩石力学特征和断层相关褶皱理论, 证实扶杨油层砂岩层段普遍形成断裂, 青一段泥岩阻止下部断层向上传播, 从而形成断层垂向分段生长现象.结合油藏精细解剖表明,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倒灌"运移的主要油源断层是成藏期活动、沟通源储且垂向分段生长的断裂.   相似文献   
48.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厚度自北向南逐渐减薄,其减薄模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造成油气垂向分布认识混乱。利用1 024口井测井曲线和10口井岩心对葡萄花油层层序格架和储层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为三角洲末端边沉积边受构造抬升控制的顺源逐层减薄过程产物,其顶底砂泥突变面并不是其真实的顶底界面,而是自北向南砂岩相变为泥岩的砂泥对接面;葡萄花油层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微相类型主要为密集且连续的顺直型分流河道及末端河控席状砂;葡萄花油层垂向上发育先快速水退后缓慢水进的沉积演化序列,控制葡萄花油层中部(低水位期)分流河道砂体发育,组成了油气侧向运移优势输导通道和富集层位。  相似文献   
49.
断裂输导流体的机制及输导形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同文  付广  吕延防  赵荣 《地质论评》2012,58(6):1081-1090
张性正断层断裂带一般具有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裂带,断层核伴生裂缝、连通孔隙及破裂带诱导裂缝均可作为输导流体的通道.断裂活动具有幕式的特征,一次活动周期可以分为活动期、活动—间歇过渡期和间歇期3个阶段,断裂活动期以伴生裂缝为优势输导通道,一般以“地震泵”控制下的幕式运移机制为主;活动间歇期输导能力较弱,通道为连通孔隙,遵循浮力控制下的缓慢渗流机制;而活动—间歇过渡期兼具有活动期和间歇期的部分特征,主要输导通道为破裂带诱导裂缝.断裂输导具有3个方向的运移分量,即沿断裂纵向方向、沿断裂走向方向和横穿断层面方向,与此相对应,目前断裂输导形式分为“2型4类”,包括沿断层面输导和横穿断层面输导两大类型,其中,沿断层面输导型又可分为沿断裂纵向向上输导、沿断裂走向输导和沿断裂向下“倒灌”式输导3类.沿断裂纵向向上输导是目前最重要的断裂输导形式,进一步分为3种亚类,即线性输导、“Y”形输导和似花状输导,似花状输导所占比例最大.具体的输导形式及方向取决于活动时期断裂与两侧地层的配置关系及多种运移动力、阻力的矢量合.  相似文献   
50.
目前断层封闭性研究大都集中在碎屑岩地层中的正断层上,断裂几何学特征(产状、规模和次级破裂)、母岩性质和变形
机制(断层岩类型和断裂带结构)、应力状态(稳定性)、温度历史(胶结作用)和流体性质均影响断层封闭能力。应力状态决定断层
的稳定性是断层封闭的前提和基础,沉积历史和成岩阶段确定的母岩成分、孔隙度、岩石力学特征、应力状态和温度历史,决定了
断裂微观变形机制,形成多种类型的断裂带和封闭能力不同的断层岩,是断层封闭的主因。断裂变形期后的变化,如胶结作用和
再活动,原始形成的封闭条件改变,流体性质影响断层的封闭能力大小。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有助于促使
断层封闭性评价从包含有断层面、断层岩渗透性以及对接关系的3D模型向包含断层运动、断层带作用和流体流动的4D模型方向
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