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洋壳自洋中脊形成到俯冲进入地幔之前,与流体(如海水和热液流体)在海底表面及洋壳内部可以发生广泛的水-岩相互作用,通过对洋壳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和同位素分馏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海底热液循环系统,探究地球表层和深部的物质及能量流通。锂(Li)元素对流体活动敏感,在很多地质过程中(如风化作用、海水及热液蚀变等)同位素分馏显著,因此其含量和同位素比值变化可以记录洋壳蚀变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但由于蚀变洋壳的直接测试数据仍很匮乏,已有的Li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解释存在较大争议,导致关于洋壳蚀变过程中Li元素迁移和同位素分馏的机制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汇总了近年来针对大洋钻探获取的基岩岩芯Li同位素行为研究资料,探讨了在玄武岩蚀变和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影响Li元素迁移和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因素(如蚀变温度、蚀变流体的化学组成、水-岩比值、次生矿物沉淀等),并进一步提出近期工作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1)继续完善Li储库和提高分析测试精度;(2)进行不同空间尺度下的Li同位素研究;(3)关注动力学分馏对高温蚀变过程中Li同位素行为的影响;(4)开展Li同位素与其他同位素体系的联用。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 成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中新生代以来受东昆仑山和阿尔金断裂双重构造作用的影响,其油气成藏赋存规律尚不十分清楚。结合前人的资料,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研究区主要断裂的构造特征、活动性质、时代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东昆仑山北缘断裂与东昆仑山隆升、阿尔金断裂活动相关,中新世早期和早更新世末期为2期主要的活动期次,控制了该区生烃凹陷、油气成藏和后期的次生油藏。因此,研究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的演化规律对寻找同类型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革  韩韡  田丽 《吉林气象》2009,(4):8-9,35
1引言 雷雨是一种强对流性天气,常伴有大风、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雷雨具有突发性、明显的局地性和短时性等特点,致使预报难度加大。本文使用1996年至2006年的雷雨资料及常规地面图、850hPa、700hPa和500hPa天气图对雷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环湖区是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基于RS和GIS技术,选取1976、1987、1995年和2006年4期遥感影像,利用ERDAS的图像和信息处理功能对环湖区1.43万km2的土地进行专题信息提取,采用室内解译和野外检验修正的方法重建了环湖区近30 a来的沙漠化土地时空动态变化和分异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20 a沙漠化土地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30 a来本区沙漠化在时间上表现为快速增加-缓慢上升-快速增加的持续扩展过程;在空间上由少成片分布或多零星分布向以4大沙区为主、滨湖沙堤为连线的环湖带状分异格局演变。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人工治理的综合影响,未来20 a该区沙漠化面积在前15 a呈增长趋势,后增长缓慢并出现逆转。  相似文献   
15.
1 引言 花椒树是集香料、油料、药料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经济林树种,以我国的山西、山东、河北、陕西等省份栽培较多。建平县在花椒树栽培上尚属空白,因此每年都要从其他地区调入大量花椒用于工农业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改善山区生态条件,开发高效农业,栽植花椒树是一条科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人们常说:“飞禽莫如鸽,走兽莫如兔”。家兔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易于消化,是肉类中的佳品。在西方国家,家兔肉被称为“美容肉”。因此,兔肉的消费量在不断地增长,消费对象和销售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高产低耗是家兔业饲养的突  相似文献   
17.
板块运动驱动的洋壳再循环一直被认为是造成地幔化学成分不均一的主要原因。洋壳在从洋中脊形成到俯冲进入地幔的过程中,持续遭受一系列蚀变改造。这一过程不仅影响海水化学成分,同时也会改变洋壳的化学组成,尤其是一些易活泼元素及相应同位素体系的改变会更加显著。洋壳蚀变造成的影响会通过洋壳俯冲再循环而传递到地幔,进而影响到对地幔化学组成不均一性的认识。镁(Mg)同位素是研究深部碳循环和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一个新兴示踪计,已进入深部地幔的俯冲洋壳Mg同位素组成有可能受高温岩浆过程、俯冲变质过程以及低温蚀变过程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证明高温岩浆过程和洋壳俯冲变质-脱水过程中洋壳Mg同位素无显著分馏。然而,由于天然样品测试的数量较少且数据测试精度有限,关于低温蚀变过程中洋壳Mg同位素是否存在分馏尚未达到共识,这限制了利用Mg同位素对地幔不均一性和全球尺度物质再循环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已发表的蚀变洋壳的Mg同位素资料,讨论了洋壳低温蚀变过程(火山玻璃橙玄化、蛇纹石化和碳酸盐化)对Mg同位素体系的影响。这些信息对于认识洋壳蚀变过程中Mg同位素体系的详细行为至关重要,是确定下一步相关研究方向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尝试了多种方法分离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囊胚细胞和原肠胚细胞并进行了细胞培养.结果表明,解剖法适用于囊胚细胞,自行设计的压片法适用于原肠胚细胞.在培养起始阶段,通过降低血清浓度和缩小培养体系可使中国明对虾囊胚细胞和原肠胚细胞迅速贴壁并铺展,囊胚细胞铺展后有明显的生长晕,中后期原肠胚细胞较易达到半汇聚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明对虾囊胚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培养可发生形态上的分化.本实验方法有望用于对虾细胞分化机理和对虾细胞建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风况、输沙势和输沙量是评价区域风沙活动特征的重要指标。以青海湖东岸的克土沙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3-2014年和2016-2017年风速风向数据及全方位集沙仪的集沙数据,比较分析本区的风沙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4年,研究区平均风速为2.79 m·s-1,起沙风出现频率为6.76%;2016-2017年,研究区平均风速为2.63 m·s-1,起沙风出现频率为6.13%;(2)起沙风风向均以WSW-WNW和ESE-SSE两个方向为主,偏西方向的起沙风增加而东南方向起沙风减少;(3)输沙势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春季输沙势最大,夏季输沙势最小;从输沙势年变化趋势来看,本区总体上属于低风能环境;(4)输沙量差异显著,2016-2017年观测点的输沙量比2013-2014年少77.18 kg,但输沙量分布的方向基本一致。植被盖度增加是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间歇性深层地温传感器故障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详尽的数据资料,同时对我们观测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梅河口市气象站使用的是长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PT-100铂电阻地温传感器。2013年2月,梅河口市气象站深层地温传感器采集数据出现间歇性故障,出现时间大多在夜间,2月下旬尤为严重,直接影响日数据及报表的数值统计,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采取了多种处理方法,消除了该现象,使得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