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532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41.
娘子关泉域降水补给的时滞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娘子关泉域降水补给的时滞问题展开研究,根据泉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灰色系统特征,提出了带有时滞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泉域不同区域的降水量与泉水流量进行了时滞分析,结果表明,娘子关泉域不同区域的降水对娘子关泉的补给时滞存在差异,位于中间主流带的阳泉市、平定、盂县、昔阳与和顺的降水时滞为2年;位于西南、西北径流区边缘的寿阳和左权的降水时滞为4年。   相似文献   
942.
明渠输水系统的着生藻类异常增殖会淤塞拦污栅,降低明渠输水能力,并增加清理工作压力。目前,有关着生藻类对水动力的响应研究多在天然河流、湖泊中开展野外原型观测,针对混凝土衬砌表面着生藻类的水动力研究仍然少见。由于混凝土基质与泥沙基质的显著差异,着生藻类在衬砌明渠和自然水体中对水动力的响应特性不同。为探究水动力对明渠着生藻类生长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开展明渠中着生藻类的培养观测及水动力冲刷实验。通过分析着生藻类叶绿素a含量、群落结构、无灰干重、细胞密度等指标,以探究不同基质粗糙度、不同生长阶段的着生藻类对不同水动力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着生藻类建群过程具有3个明显阶段,分别为迟滞期、指数生长期、稳定期;随着流速增大,着生藻类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当流速v>0.6 m/s时,着生藻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冲刷流速增大至v=0.8 m/s的2天后,着生藻类生物量显著减少,群落多样性下降。在着生藻类建群迟滞期(实验中约3周),该阶段提高流速对着生藻类生物量的冲刷剥离效果最明显;基质粗糙度越小,着生藻类建群迟滞期越长,通过水力冲刷的除藻效果越明显。本研究探索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明渠着生藻类的响应规律,有...  相似文献   
943.
马蹄沟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部秦岭造山带中段的商丹断裂带(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西段南缘,在矿集区划分上属于凤太矿集区北部。金矿区发育一套由面理构造、a-型线理、a-型褶皱和配套张扭性裂隙组成的伸展剪切构造系统。面理构造产状平缓,走向NWW,倾向NNE,倾角以20°~30°为主;a-型线理产状总体倾伏向为NEE,部分向E倾伏,倾伏角比较平缓,以5°~20°为主,个别达30°~50°;a-型褶皱构造往往轴面产状比较平缓或近水平,枢纽与a-型线理一致;张扭性裂隙构造单体呈约350°走向,倾向E,倾角50°~70°,组合形式平面上为右列式、剖面上为前列式。金矿床宏观上受发育于早古生代罗汉寺岩组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韧脆性剪切伸展构造系统控制,金矿体沿该韧脆性变形带中的各个方向微裂隙发育,形成宽度0.5~2 mm的微细含硫化物含金石英网脉,这些微裂隙包括平行面理、小角度(10°~15°)斜交面理、中角度(25°~30°)斜交面理,对应于剪切带的P、D、R型含矿裂隙;最特色的是发育一组产状350°/NE50°~70°、大角度(50°~60°)斜交面理的较粗大含硫化物富金石英脉,其对应于剪切带的T型含矿裂隙。商丹断裂带西段地区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秦岭造山带勉县‒略阳地区陆陆碰撞在早‒中三叠世已经完成,晚三叠世早期存在伸展构造形成的构造背景。区域上的进一步找矿方向是发育伸展剪切构造系统的地区。  相似文献   
944.
雄安新区是一项"千年大计"的国家战略,查明雄安新区及邻区现今地应力环境,评价其构造稳定的动力背景,对保障新区的规划、建设和未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综合考虑雄安新区及其外围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岩体条件等,在雄安新区外围顺平县关键构造部位燕山期隐伏花岗岩中开展620m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和压磁电感法地应力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在测量深度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SH)大小为13.23~29.42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Sh)大小为9.28~19.73 MPa;三个主应力大小关系为SHShSV;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20°。引入应力积累系数(μm)、断层摩擦系数(μ),依据库伦断层滑动失稳摩擦准则和Byerlee定律对保定—石家庄、牛东和徐水—大城三条主要隐伏断裂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目前地应力条件下,雄安新区三条主要隐伏断裂不会滑动失稳、构造是稳定的,但地壳浅表层应力积累水平中等偏高,建议加强长期地应力实时监测,分析其稳定性的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45.
岩溶大泉是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天然排泄形式,它们集供水、旅游、生态等功能于一体,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自20世纪后期,受自然、特别是人类大规模开发、采煤等活动的影响,有近30%的岩溶大泉断流,其中不乏中外闻名的大泉。十七大以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启动了一些重要断流岩溶大泉复流的生态修复工程。本文根据北方断流岩溶大泉的结构模式与成因,提出了包括利用上游水库蓄水、调节渗漏段河水流量、在河流渗漏段实施人工增补工程、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和排泄区采取关井压采、封堵泉口下游自流井、对煤矿带压区进行监控、补给区分区植树造林措施的复流模式;以山西太原晋祠泉为实例,在对各项复流措施效果进行定量优化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抬高汾河二库水位至设计标高、关闭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内白家庄煤矿降压排水井、封堵处置泉口下游自流井是近期经济可行的有效措施的结论;最后利用建立的泉域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预测实施三项近期措施后,晋祠泉水可望在2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复流,该结论以期为晋祠泉及北方岩溶区其他同类型岩溶泉水生态复流工作提供示范与参考。  相似文献   
946.
利用多年观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娘子关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娘子关泉群流量在1980-2004年前总体表现为下降状态,2004年之后趋于稳定并略有回升;(2)岩溶地下水位动态空间上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区比径流区变化大,时间上则分为两个不同时间段:1980-2004年表现为持续下降状态,2005-2014年表现为波动缓慢下降,部分地区水位小幅回升;龙庄岩溶地下水1998年1月到2004年1月水位下降22.9 m,平均年变幅3.82 m,2005年5月到2014年5月水位升高1.5 m,年均变化-0.17 m。   相似文献   
947.
研究晋祠断裂特征及其对晋祠泉流域岩溶水的控制作用,可为晋祠泉流域岩溶水运移规律的分析提供依据。本文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大地电磁法(MT)和大功率充电法等物探方法对晋祠断裂西南段断裂特征及其对晋祠泉流域岩溶水控水作用进行调查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晋祠断裂西南段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自浅至深由大变小,断裂带宽约250 m,影响深度大于1 km;晋祠断裂南东侧存在相对阻水地层,致使大部分岩溶水未进入太原盆地,推断该断裂为张性导水断层;在西山山地存在两个与晋祠断裂平行的岩溶水强径流带,其宽度在150~300 m之间。岩溶水通过晋祠断裂和强径流带对下游补给。   相似文献   
948.
实验观测超高压致密油气藏的地层压力条件的渗透率对于定量表征储层物性以及制定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方法采用在岩心的出口端设置回压阀的方式实现孔隙压力的控制和流量的计量,存在回压阀控制孔隙压力精度低、灵敏度低、流量计量不准确的技术缺陷,渗透率测量精度低.在岩心的出口端使用高精度恒速恒压泵代替回压阀,开发了一种基于高精度恒速恒压泵双泵联动控制孔隙压力及流量/压力计量技术的渗透率测量新方法,通过岩心的入口端和出口端的两台高精度恒速恒压泵做进液、退液的联动操作计量恒压模式的进液/退液体积或者恒流量模式的上游压力/下游压力实现超高压渗透率的测量.在最高为138 MPa的超高压条件下,实验观测了准噶尔盆地白垩系清水河组的超高压致密油气藏的5块岩样的地层压力条件的渗透率,结果发现:低地层压力条件下的渗透率测量结果与相同有效压力的覆压渗透率吻合较好,超高压条件下的渗透率重复性好并且符合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小而变大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49.
本文运用ECMWF的低频带通滤波资料,利用方差分析、Hovmöller图和单点相关的分析方法,对1984年6—9月南半球200hPa风场进行研究,得到了准40天振荡的活动分布及位相传播、能量频散等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50.
潮间带地形测量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间带,特别是宽阔的浅滩或淤泥滩地带是海洋测绘中的困难地带。本文提出用DGPS定位结合杆测水深的地形测量方法,代替常规水深地形测量方法,使潮间带水深地形测量变得越来越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