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417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21.
沉积基准面旋回对陆相盆地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露头、测井、岩心资料的分析,在库车前陆盆地克拉2气田白垩系中识别出3种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分别是中期旋回、短期旋回及超短期旋回,并探讨了砂岩储层物性分布与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同种成因类型的砂体,随着基准面的上升,其孔隙度、渗透率有下降趋势.在基准面较低的情况下,易形成高孔、高渗的储层.在下降半旋回与上升半旋回的转换点附近,一般为一组或一段地层中最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发育的层位.  相似文献   
622.
石榴树包滑坡变形监测及演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石榴树包滑坡是长江三峡河段中大型滑坡之一黄腊石滑坡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巴东县城东1.5km的长江北岸,下距三峡坝址66km。该滑坡体现代变形活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渐趋明显,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滑坡的变形十分显著。本文在调查分析石榴树包滑坡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滑坡10多年的变形监测资料,研究了石榴树包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变形演化特征和规律,并利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为滑坡减灾防灾实践和滑坡治理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3.
一个基于扫频与混频相结合的多频EIT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频率组合与扫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个32电极多频电阻抗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具有四种工作模式,在程序控制下,最多步采集四种频率下的组织阻抗信息,工作频率可在1.6KHZ到380KHZ间程控选择。为从含多种频率分量的测量信号中解调出各频率下的组织阻抗,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具有高速和高精度特点的解调方法,正交序列数字解调法,对含有n个频率分别的信号,若对其每周期采样N点,则总运算量可降低到2nN次乘法和2n(N-1)次加法运算,信号的信噪比可提高(N/2)^-0.5倍。  相似文献   
624.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2021,23(3):461-488
几年来针对巴哈马现代文石鲕粒的持续性研究表明,微生物和细胞外聚合物质(EPS)在鲕粒的形成和发育中起着关键而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 鲕粒可以看作是“纹层状的有机沉积构造”并遵循着微生物岩体系的一些形成特征。但是,鲕粒30亿年的发育历史、多样化的产出环境、特征性的矿物构成和各种各样的沉积组构,确实赋予了鲕粒生长和形成机理的复杂性和神秘性,因为鲕粒在何处而且如何形成、以及鲕粒究竟记录着何种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的许多问题还存在剧烈争论。来自于江苏徐州贾旺剖面苗岭统张夏组上部鲕粒滩相灰岩,由较为典型的方解石放射鲕粒所组成,表现出放射状、放射—同心状和泥晶质的沉积组构,而且在鲕粒核心、鲕粒皮层以及在鲕粒间的不规则团块或凝块的暗色泥晶质构成中高密度地保存着精美的葛万菌(Girvanella)化石,进一步表明了这些暗色泥晶构成代表着较为特征的光合作用生物膜,从而提供了一个苗岭世方解石海中放射鲕粒形成较为直接的微生物证据,以及与光合作用生物膜之间复杂的成因联系,因为葛万菌是相对较为肯定地类比于近代钙化织线菌(Plectonema)的丝状蓝细菌化石,尽管还可类比于现代的伪枝菌(Scytonema)。虽然形成放射状鲕粒皮层的放射纤维状方解石的沉淀作用确实不能解释为直接的微生物沉淀作用的结果,但是,这些放射鲕粒确实表现出光合作用生物膜诱发、滋养并促进了放射纤维状方解石皮层增生作用的重要证据,为拓宽“鲕粒谜”的阐释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典型实例,而且还成为寒武纪苗岭世方解石海与后生动物辐射相耦合的蓝细菌繁荣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625.
采用PCR扩增、构建重组高效表达载体的方法,进行了牙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研究,并利用SDS-PAGE、western-blot及ELISA方法对纯化的重组蛋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出pIgR开放阅读框(ORF)基因全长为1005 bp,所构建的pET-32(a)-pIgR重组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含有ORF全长基因。SDS-PAGE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 kDa,与理论预期值一致,IPTG诱导6h后表达量趋于稳定,经亲和层析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pIgR能够与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结果表明重组pIgR能够与牙鲆IgM发生特异性结合。本研究获得了纯化的重组pIgR,证明其具有IgM结合活性,为下一步研究牙鲆pIgR的转运机制及在黏膜免疫防御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626.
梅冥相 《地学前缘》2012,19(2):239-247
地震变形构造主要包括小级别的张性或压性断层、不协调的软沉积物变形褶皱等,这些变形构造以震动变形作用为特点从而成为识别和定义地震岩的主要标志。在河北宣化一带的高于庄组第三段下部的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层之中,发育了极为典型的地震变形构造,包括层内断层、层内褶皱以及极为典型的碎裂角砾岩等。高于庄组第三段地震变形构造的发现,为探索和研究地震作用对沉积岩层的破坏和改造而区分于其他的事件沉积如海啸沉积和风暴沉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例,也为更加深入理解高于庄组第三段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的产出背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27.
以洪泽湖天然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样本数据,并构建天然淡水湿地信息提取的特征集。利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规则的生成,并将决策树信息提取结果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进行比较,精度由84.30﹪提高到88.75﹪。  相似文献   
628.
随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启用,需完成坐标转换工作,偏远地区由于控制点稀少,同时在混有异常值的情况下,用经典四参数模型转换时受异常值的影响,转换精度降低.由此在经典四参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抗差估计理论,并结合ObjectARX.NET技术,研制基于AutoCAD的坐标转换工具.通过与商业软件对比,该软件能够抵抗异常控制...  相似文献   
629.
在本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选择伊朗地热资源潜在位置的判定工具。研究的目的是修正和判定有前景的地热勘查区域,为以后区域性地热资源调查和勘探钻进做一些基础性研究。对选择位置的有效数据和重要的数据层的综合性研究,首先将国家范围内地热资源勘查的有效数据层概括为三个数据集:地质数据集(火山岩、火山口和断层)、地球化学数据集(热泉、酸性水热蚀变带)和地球物理数据集(微波地震震中和浅层侵入体),其次是GIS环境整合模型的编程、程序运行,最后将有前景的区域作为全国性地热潜能位置标出。用基础的GIS方法,针对证据层编制加权因素图,用Boolean整合方法制作综合因素图并且完成位置选择处理。ArcMap(由地质处理工具和模型制作工具组成)用于运行地热资源勘查的GIS模型(GM-GRE)。最终,作者在伊朗整个领域范围内,选择了18个地热资源潜在区域。  相似文献   
630.
江苏省淮北地区旱涝年型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祁秀珍  费勤贵 《气象科学》2000,20(4):531-536
根据统计分析,江苏省淮北地区各地年,季雨量的标准值具有均一性特点,用标准正态化的各代表站点的雨量均值求得地区雨量代表值,采用标准正态分位数作雨量分级指标划分旱涝级别,运用统计学的聚类分析,对江苏省淮北地区划分成八类旱涝年型,分析各类旱涝年型的特点,提出应用于防汛抗旱决策的六点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