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国土资源局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成在实效”的文明单位创建方针,以“保发展、保资源、保权益”为核心,强化组织领导,以文明单位的创建凝聚人心,干部职工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了如皋市行政服务创新奖先进集体、创先争优十佳窗口服务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南通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南通市文明行业等称号.2013年11月,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22.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区域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气象因子与水稻生长发育关系基础上,充分考虑黑龙江省水资源条件、气候形势、地域特征及耕作制度,利用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黑龙江省稳定通过18℃的天数、≥10℃积温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水稻区划细划的初步结论,为黑龙江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获得高产优质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尽可能观测及气候考察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黑龙江东南部山区气候的基本特点。为开发利用山区气候资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如皋位于长江与黄海的交汇处,是江苏省沿海、沿江开发的重点县(市)。近年来,面对人均耕地不足0.8亩的市情,全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实现了保发展、保资源、保权益的多赢。  相似文献   
25.
采用Windows98平台,利用Vb6等可视化语言对系统进行程序编译,融入灾害评估模式内容,通过指标计算,对黑龙江省易发灾害进行评价分析,并实现对黑龙江省气候资源的全面分析阐述,从而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合理布局及防灾减灾等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利用Vb等可视化语言编译系统,通过编程检索和查询黑龙江省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并可自动处理翻译农业气象AB报文,形成要素数据转为数据库,通过表格制作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气象信息的编撰,为政府部门决策农业生产及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对黑龙江省80年代中期引进的加拿大优质烤烟种植技术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结果,经过实地调查,利用所设计的经济效益评估模式综合评估得出,1989~1993年纯增经济效益8.7亿元。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利用全省各地的年、月平均风速直接计算实有风能,平均有效风速的年、日分布特征,不同等级风速频率分布特征,最大风速的推定及其结果,风能密度的计算,将全省风能资源按其优劣程度划分为3个区域等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9.
2021年5月江南地区降水量是近40年最多的,达到常年的2倍,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基于逐日的降水和NCEP再分析资料,本文对2021年5月江南地区的异常降水事件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降水的准双周振荡特征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和异常偏西、偏北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为副高)为持续性强降水提供了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来自北大西洋的Rossby波的能量向欧亚大陆频散,维持欧亚遥相关(Eurasian teleconnection, EU)稳定的正位相,使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江南地区。异常偏西、偏北的副高有利于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暖湿空气输送至江南地区。来自热带的暖湿气流与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形成锋面,产生降水。副高脊线和西伸脊点的准双周振荡引起江南地区降水的南北摆动,造成降水量和降水落区的准双周振荡。此外,海洋大陆(Maritime continent, MC)附近对流活动也具有显著的准双周振荡特征,可能通过激发东亚遥相关波列影响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准双周振荡,进而造成江南降水的准双周振荡。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之名,行谋取商业利益之实,滥用土地征收征用权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中"公共利益"概念不准确,缺乏权威界定造成的。因此,大力推进"公共利益"的立法界定不乏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