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91.
北京地区风沙活动及其整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两年来北京地区的野外风沙考察,半定位风沙(尘)观测,室内风洞实验以及有关区域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风沙问题是北京区域环境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区域风沙活动由来已久,在频繁程度上不亚于半干旱区的河北坝上和乌盟后山地区。区内各地风沙活动均以春季为主,冬春两季风沙活动约占全年的80%以上。风沙天气的年际变化较大,五十年代最为频繁,六十年代最少,七十年代初期又有回升,中期以后至八十年代中期又逐渐趋于减少。风沙活动的形成及其盛衰变化,除与自然因素有关外,还与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等因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变化息息相关。风沙活动不仅使大气遭受污染,而且使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全区风沙危害严重的区域(风沙区)面积达342万亩,约占平原区总面积的35.6%,其中沙质地表因长期遭受风力作用所形成的风沙化土地面积约为136万余亩,占平原区面积的14.2%,以永定河冲积平原分布面积最大。研究证明,北京地区风沙主要来源于本地,系就地起沙。因此,风沙防治要立足于本地,特别是风沙土地的治理,对根治本区风沙危害、改善首都环境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392.
金矿位于丹东境内城子坦—丹东复背斜的鸭绿江断裂构造带中,矿区内有3种矿化类型:含金蚀变破碎带、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大理岩。其中含金蚀变破碎带十分发育,已构成工业矿体,是矿山开采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393.
<正>"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当前,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要素资源,在数字经济的研发、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环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进入21世纪,三维设计、传感器、  相似文献   
394.
文章首先详细阐述了DEM的数据结构,提出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开采沉陷分析的方法。以鲁西煤矿为例,通过后两期生成的DEM与首期生成的DEM进行相减生成后两期累计沉陷值DEM,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对累计沉陷值DEM进行空间分析,生成了沉陷等值线和沉陷面积统计报表。利用上述方法可以经济、有效的反映矿区地表沉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矿区生产设计和环境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95.
干热岩(HDR)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所蕴含的地热能潜力巨大,极具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为了向干热型地热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及赋存条件分析提供案例,向干热岩成因机制、赋存模式的系统性总结贡献广西经验,选取地热资源丰富的钦州、合浦盆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地质调查、热物性测定、放射性元素测量、地热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对两个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区的热源机制、运移和聚热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即在有限的地质、地热井、热物性和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的约束下,初步建立密度、磁性、电性参数与基础地质认识有机统一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干热型地热资源赋存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球内热的生成、演化理论制约下,钦州盆地以壳、幔物质上涌所形成的传导型热为主要热源,归属于强烈构造活动带—沉积盆地型干热型地热资源区;合浦盆地以“低速高导”局部熔融层为主要热源,以次级幔枝或热点为热源补给,归属于近代火山—沉积盆地型干热型地热资源区。研究结果为干热型地热资源的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广西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区的对比性研究和精细化评价具有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396.
冬小麦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冬小麦种植区是遥感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2008年以来发射的系列风云三号(FY-3)卫星均携带着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该传感器有5个250 m分辨率的波段,波段范围包括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观测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表信息,为大范围冬小麦种植区提取提供了新的数据源。首先,选取生长季前期多幅高质量的MERSI数据,采用分层提取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层次选用与待提取类别最为敏感的特征波段来构建相应的决策树,从而将每一幅影像中冬小麦种植区提取出来,然后,将多幅数据融合为一幅生长季内的冬小麦种植区图。最后,使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数据进行精度验证,面积提取精度为90.8%。结果表明,在春季返青后,即可做出当季冬小麦种植分布图,为农情监测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397.
398.
399.
400.
将步进频率连续波技术和干涉测量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地面微波干涉雷达系统GB-radar,可用于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变形信息,以实现对地面目标的静动态高精度监测.本文介绍了基于该技术的IBIS-S系统在桥梁变形观测中的应用,分析了测量误差,通过实例验证了地面微波干涉雷达技术可以精细地测量桥梁挠度的动态变化,精度高,可以真实地反映结构物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