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利用高原东部甘孜的高空风资料,对比了初夏季节高原季风强年(1967)和弱年(1969)对流层中下层气流的特征,分析了高原季风层和行星风层里波动的特点及其与四川盆地夏旱区降水的关系。对4000米和6000米风的u、v分量进行了功率谱分析,得出在高原季风层里存在2—3天及5—6天的周期;强季风年的u谱里还存在10天周期的谱峰。行星风层里弱季风年只有5—6天的周期;而强季风年突出地存在10天周期的振荡。最后,简要地讨论了它们的天气学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一种改进的旱涝指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改进后的旱涝指数(Ri、Ti)计算方案,计算了四川省5-6月,7-8月,6-8月三个时段的旱涝指数(R1、Ti),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案来划分旱涝,能够更加完善地表示出高温伏旱,低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3.
运用改进后的旱涝指数(Ri、Ti)计算方案,计算了四川省5-6月,7-8月,6-8月三个时段的旱涝指数(R1、Ti),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案来划分旱涝,能够更加完善地表示出高温伏旱,低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