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成因识别;在提出的红杂色沉积建造中渗出砂岩型铀矿“上红下黑、上下连通、红中找灰、灰中找矿”总体找矿新思路基础上,阐明渗出砂岩型铀成矿区域预测评价条件和标志:深部富铀富有机质沉积岩建造、区域构造、区域建造、放射性异常信息和综合预测标志等,提出并阐述“小凹陷成大矿”条件;系统建立渗出砂岩型铀矿床预测定位标志体系,特别是野外可识别的宏观标志,包括控矿构造、沉积建造、蚀变改造、铀矿化砂岩颜色、外来有机质特征等,并对比了渗入和渗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标志。提出的渗出砂岩型铀矿识别标志体系不仅对区分“渗入”和“渗出”两种矿化成因,而且对厘清控矿要素、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工程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地震和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车排子凸起西翼存在深浅两套断裂系统,大致以古近系顶部不整合为界,深层断裂系统发育逆断层,浅层断裂系统发育正断层,且断裂形成分为3个期次,深层断裂影响浅层断裂的发育,控制了中生界的沉积.断槽内侏罗系砂体和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通过对断裂封闭性的分析,认为车排子凸起西翼的浅层正断层在沙一段主要起输导作用,在沙二段对油气起遮挡作用,深层逆断层在侏罗系主要起输导作用.根据对断裂控藏作用的分析,认为车排子凸起西翼不同位置断裂的控藏作用具有差异性,断裂控制了圈闭的有效性,同时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沟通深、浅层油气,控制了油气的分布.根据断裂封闭性分析结果,结合油气显示和断裂控藏作用,认为车排子凸起西翼油气运移存在3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3.
王锦旗  宋玉芝  薛艳 《湖泊科学》2015,27(3):451-458
将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成株置于50、100、150、200μW/cm2剂量的UV-B辐射下,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紫外辐射对菹草成株PSⅡ系统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急性辐射初期叶片最大光合速率、耐强光能力、叶片捕光能力均随辐射剂量增大而减少;16 d后,UV-B辐射剂量小于100μW/cm2的实验组,辐射促进其叶片光能利用效率、最大光合速率、耐强光能力,而高于100μW/cm2的实验组,随辐射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持续,最终高于100μW/cm2剂量组植株均死亡,而低于100μW/cm2剂量组差异不大.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小于100μW/cm2时,UV-B辐射对叶片最大光合速率、耐强光能力、叶片捕光能力的影响较小,而高于100μW/cm2时,UV-B辐射对植株叶片PSⅡ系统构成的损伤,降低了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春末夏初陆上紫外辐射逐渐增加,对菹草伤害程度加剧,因此,紫外辐射可能是促进菹草春末夏初大批衰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4.
MODS耦合关系的界面过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的耦合关系,通过系统之间以及要素之间界面的过程表现出来。系统界面上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分布特点、变化特征、作用方式与相互关系,直接制约着MODS的结构与功能。干旱区一定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条件下.SPAC中水分的变化与水热耦合关系,成为MODS时空特征与过程模拟研究的重要方向。山地一绿洲系统界面的特征,绿洲一荒漠过渡带的生态过程以及MODS综合体的界面过程,都离不开水分、土壤、空气等介质,而水是干旱区自然环境综合体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以及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研究系统耦合及其界面过程对于生态系统的综合调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模型,研究了复合地基和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附加沉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地基技术,对减少附加沉降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群桩复合地基不同桩位特点进行分析,表明群桩复合地基中桩附加沉降大于边、角桩。提出了附加沉降系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可对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6.
根据惠州市自然地理条件及地区海洋灾害特点,优化建立了区域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以惠州市沿海县区大亚湾区及惠东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收集、评估指标量化对两县区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大亚湾区及惠东县区域减灾能力评估等级均为中,评估值大亚湾区高于惠东县9%,一级指标评估结果方面大亚湾区灾害预警报能力...  相似文献   
127.
128.
海岸带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地带。本文主要依托谷歌地球平台提供的时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2010-2017年珠江河口地区海岸线信息,对不同时期的海岸线长度、类型及围海造地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引起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 2010-2017年珠江河口海岸线呈现先减少、后缓慢增长趋势。2010-2011年由于海面整治工程,海岸线长度略微缩减,2011-2013年为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后海岸线长度变化不大,略微呈现增长;(2)在基岩海岸线、砂砾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人工海岸线、生物海岸线五种海岸线类型中,人工海岸线最长,占总长度的比例始终在85%以上,年均正向变化强度最大,达到0.28%,呈现稳定扩展趋势;淤泥质海岸线的负向变化强度最大,为-0.28%,呈现稳定萎缩趋势;(3)围海造地面积呈增加态势,年均变化面积为0.25 km^2;引起围海造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港口和码头建设。  相似文献   
129.
表层水温是影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及机制是评估湖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本文针对水温的长期演变趋势问题,基于实测水文气象数据,采用Air2water数据驱动模型重构洞庭湖长序列水温资料,研究湖泊表层水温在气象条件驱动下的演变特征,为湖泊生态环境监测、水安全保障和综合治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有:(1)尽管Air2water数据驱动模型以常微分方程的简化形式概化湖泊热力学过程,但可较准确地反演水温的变化趋势。根据长序列实测气温资料重构的1973 2020年洞庭湖日均水温序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2)1973 2020年,洞庭湖水温年内变化具有显著的上升期和下降期,且降温过程较升温快。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均水温呈现持续的波动性上升趋势,且1996年发生突变后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其中城陵矶站和南咀站年均水温的上升率分别达到0.20和0.16℃/10 a。1996年洞庭湖流域的突变式增温主要是由冷季的显著增暖过程驱动。(3)采用广义单位线法建立水温气温之间的耦合关系,水温随气温上升的速率先增大至极大值后逐渐减缓。1996年水温发生突变后,水温随气温的变...  相似文献   
130.
利用ECMWF格点预报产品资料和12年历史实况资料,在预报日前后10天左右找相似,采用Vc++4.0和VB5.0编程,制作周口地区中短期滚动天气预报,经实用,各时效预报准确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