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阿特拉津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激素, 铁氧化物是土壤矿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研究铁氧化物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环境激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在研究阿特拉津的污染土壤与铁氧化物的混合物对阿特拉津吸附与解吸作用机理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不同配比的土壤与铁氧化物的混合物对农药阿特拉津进行解吸行为过程的模拟, 并改变解吸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 研究影响解吸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温度、pH值、铁氧化物与土壤的不同配比等因素均会对阿特拉津的解吸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混合物对阿特拉津的解吸一般在4h左右便可达到动态平衡, 酸性或碱性环境以及适当的温度条件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解吸作用, 且发现混合物比原土壤的解吸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2.
湘东北涧溪冲变质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最近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湘东北地区原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实际上应划分为4部分,它们均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构造环境,将其中分离出的最老的基本无序的变质沉积—火山岩系建立为"涧溪冲岩群"。根据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涧溪冲岩群"是变质火山岩夹变质粘土质沉积岩经构造叠置起来的变质岩系,属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火山岩的Sm 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594±48)Ma,其形成的地质时代可能是新太古代。变质火山岩的原岩为在大洋拉张环境下形成的以拉斑玄武岩为主、钙碱性玄武岩次之的火山—次火山岩系,其物源为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93.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深变质岩共生,暗示岩浆就位于地壳深部。此外,东昆仑地区广泛发育基性侵入体,它们产在深变质岩中,或者与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共生,暗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有可能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笔者选择东昆仑加鲁河这一典型的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体为例,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是这类岩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并对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构建了加厚陆壳背景下的断离-底侵-混合-拆沉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94.
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造山后脉岩组合是在寄主岩基冷却之后形成的,可能是造山带应力场转换的标志.昆仑造山带早中生代末期以及太行山-燕山造山带晚中生代花岗质岩基中广泛出露这种类型的脉岩,可划分为煌斑岩质,玄武质,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和富硅花岗质等5组.主元素和痕量元素分析表明它们是不同的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相互之间不存在重要的分离结晶,同化混染和岩浆混合作用的关系,因而要求软流圈/岩石圈系统不同圈层的源区岩石同时达到部分熔融的条件.结合已有的高温高压实验,区域岩石圈结构和地质事件序列的分析,认为岩石圈拆沉作用是造山后脉岩组合形成的最合理触发机制.简单热模拟表明,软流圈窗顶界埋深达到一定深度时(例如昆仑造山带为82km),可以满足处于不同深度位置的中性麻粒岩,基性榴辉岩和地幔橄榄岩同时发生部分熔融.这时,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可以有6~8个产生岩浆的位置.热的软流圈物质快速涌入软流圈窗,不仅触发地幔岩的减压熔融,也可能导致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挤压转换为伸展,为岩浆的快速侵位创造了条件.所提供的岩石成因模型可以更合理地解释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地质特征,主元素和痕量元素特征,也可以满足同位素体系变异所要求的条件.  相似文献   
95.
湖南原生金刚石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斌  陈明珊  肖湘辉 《矿床地质》2006,25(Z3):337-340
湖南省西北部地区,位于城步-桃江-宁乡-浏阳板块俯冲带的上盘,武陵-雪峰-加里东期弧形构造带展布其中,金刚石出土星罗棋布,具有形成金刚石原生矿的生成条件和找矿前景。文章认为湖南金刚石寄主岩的形成与古俯冲作用有关,近期(印支期—燕山期)、近源(金刚石及其指示矿物相对富集区的补给源区几十千米范围内)应是湖南原生金刚石找矿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6.
红树植物的化感作用和生态功能与其多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密切相关,其植物根系中含有的小分子多酚对红树植物对根际生物群落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其根系中具体含有的多酚类最小单体尚缺少科学实验证据。对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五种重要建群红树植物进行原位根系采样,采用液相高效色谱法(HPLC)对5种主要的小分子多酚单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结果为:五种红树根系内均检测出5种小分子多酚单体,浓度含量范围在0.0007—1.7424 mg/g DW。红树植物单株含量最高值分别为,儿茶素1.7424 mg/g DW,棓儿茶素1.1470 mg/g DW,表棓儿茶素0.4457 mg/g DW,没食子酸0.2374 mg/g DW,表儿茶素0.3331 mg/g DW。5种小分子多酚含量的总平均值以秋茄(Kandelia candel)和低潮带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最高,分别为0.2778 mg/g DW、0.2379 mg/g DW。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次之,依次为0.0766 mg/g DW、0.0734 mg/g DW。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高潮带桐花树(A.corniculatum)相对最低,分别为0.0488 mg/g DW、0.0341 mg/g DW。  相似文献   
97.
总磷(TP)、总氮(TN)是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亦是水质监测的主要参数。具有快速高效、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光谱法水质监测是当今水环境遥感分析研究的热点。针对水体TP、TN反演模型采用实验室标准液或野外全样本进行建模时,各种水质参数的相互影响及预测值超出建模样本值域的可能,使得实际的预测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本文以白洋淀实验区的实际水体样本为反演模型的输入值,在确定最优相关波段和最佳反演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5种不同浓度范围场景下的样本建模对反演模型的影响,同时剖析了模型对超出建模浓度值样本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建模样本浓度覆盖预测样本时,反演模型决定系数R2>0.6,TP、TN浓度预测值的平均偏离度ARE<20%;建模浓度高于预测样本时,R2在0.6左右,对超过建模浓度范围12%以内的预测值,其ARE<25%;建模浓度低于预测值时,R2介于0.4—0.5,预测值超过建模样本浓度一倍时,ARE≤30%;建模样本浓度位于预测值两侧时,R2可达0.8,ARE<25%;建模样本浓度值介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