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716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胶东地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集中区,精确厘定该地区控矿剪切带的活动时代,可为探讨剪切带与金矿成因关系提供关键的时限约束,并且对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量矿床地质证据显示胶东地区控矿剪切带中脆性变形活动对金矿体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但其脆性变形时代尚不十分清楚。据此,本文在详细研究金矿体赋存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选取胶东焦家、玲珑、邓格庄、乳山这四个金矿区控矿剪切带断层泥中白云母进行40Ar-39Ar年代学研究。定年结果显示,胶东地区焦家剪切带、招平剪切带以及牟乳剪切带的脆性变形时代分别为110.3±1.5Ma、122.8±1.7Ma、119.6±1.2Ma~115.8±1.4Ma。其中焦家剪切带的脆性变形时代明显晚于招平和牟乳剪切带,可能代表了焦家蚀变岩型矿化形成后易遭受后期的构造叠加。综合胶东各金矿区控矿剪切带变形时代、岩体侵位时代、成矿时代及剪切带活动特征和矿体产出特征,本文认为在多期岩体侵位以及控矿剪切带递进变形过程中,剪切带韧性变形区中由高压流体作用产生的同期脆性破裂可形成脉型矿化,如乳山金矿;而在脆-韧性和脆性变形区中发生的大规模脆性变形可导致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化的形成,如玲珑、邓格庄和焦家金矿。但随着剪切带的递进变形和隆升剥蚀,后期多期次的脆性构造变形叠加,可导致多种矿化类型出现在同一构造部位,如焦家金矿中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42.
高速远程滑坡物理模型试验中,岩石相似材料的选择是模型试验成功的关键,然而目前滑坡相似材料强度高、难以在缩尺试验中模拟滑坡破碎过程。以重晶石、石英砂为骨料,石膏为胶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水作为辅助材料,进行可破碎岩石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重晶石与石英砂比例(重石比)、骨料与胶结物比例(骨胶比)、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拌合水量、甘油含量对相似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配比情况下各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范围分别为单轴抗压强度为0.12~1.47 MPa,弹性模量为25.51~148.12 MPa,黏聚力为1.63~87.39 kPa,内摩擦角为22.70°~35.89°,脆性指标主要分布在0.033~0.145之间;重石比主要控制岩石相似材料的内摩擦角;骨胶比减小,对应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羧甲基纤维素钠对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等材料的力学特性以及材料的脆性指标影响均比较大,其中对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因此,控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拌合水量的含量,并合理调节重石比与骨胶比,在相似比约为1∶600的试验尺度下,最终确定了适用于高速远程滑坡碎屑化过程模拟的低强度高脆性岩石相似材料的配比区间。  相似文献   
43.
小河金矿是近年来在南秦岭中带发现的中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微细浸染型,矿床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在野外工作基础上,根据矿物组合及穿插关系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Ⅰ,成矿早期少硫化物石英脉成矿阶段;Ⅱ,石英脉、黄铁矿、毒砂成矿主阶段;Ⅲ,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主阶段;Ⅳ,方解石、石英脉成矿晚阶段。其中Ⅱ、Ⅲ阶段是主要金矿化阶段。不同阶段样品的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石英脉期的黄铁矿δ34S值为20.80‰~25.77‰,均值为23.59‰;主成矿期II阶段中黄铁矿、毒砂δ34S值为15.46‰~19.12‰,均值为17.5‰;主成矿期Ⅲ阶段中方铅矿、闪锌矿δ34S值为11.35‰~16.78‰,均值为13.88‰。硫同位素特征指示硫以沉积硫为主,成矿过程可能存在低δ34S值热液的持续加入。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206Pb/204Pb为17.882 1~18.367 4,207Pb/204Pb为15.614 0~15.674 1,208Pb/204Pb为38.016 3~38.934 2,指示小河金矿铅主要源于地壳,同时伴随幔源铅的混入。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小河金矿成矿过程可能存在流体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了明确疏勒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关系,选取疏勒河流域内及其周边的托勒、敦煌、瓜州、玉门、酒泉、马鬃山等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的日值数据,昌马堡水文站的日径流数据,通过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疏勒河流域极端气候指数、极端水文事件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极端水文事件的因素,并明确该流域极端洪水年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年际气温升高趋势明显,降水量呈波动变化,增加趋势不明显,而蒸发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表征高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表征低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疏勒河流域气温增幅明显。极端降水指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该流域极端洪水事件和频次呈上升趋势,而极端枯水事件和频次呈下降趋势。极端洪水事件主要受控于极端降水事件,特别是极端降水总量,极端高温事件对极端洪水总量的增加也有影响,而极端枯水事件主要受控于极端低温事件。此外,2000-2016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的时间有由8月向7月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分析了洋山港12艘外来船舶的压载水样品,其中7份水样来源于近岸海域,5份来源于远海。共发现11种赤潮藻,隶属于硅藻门(8种)和甲藻门(3种)。12份样品中,丰度最高的赤潮藻是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达到(4.467±0.98)×103 cells/L,其次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达到(1.7±0.229)×103 cells/L,其余赤潮藻的丰度相对较小,低于1×103 cells/L。优势赤潮藻种有具槽直链藻,优势度为0.069;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优势度为0.029;中肋骨条藻,优势度为0.150。检测出具尾翅甲藻(Dinophysis caudata)和利马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 2种产毒赤潮藻,全部属于甲藻门。本研究显示,压载水中赤潮藻丰度与盐度、水温、pH和溶解氧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外来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对洋山港生态环境具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47.
GAMIT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与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1())研制的一个大型而复杂的GPS数据处理软件,是目前国际上优秀的高精度GPS数据处理通用软件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GAMIT的数据处理过程和使用方法,并结合实例对GAMIT数据处理结果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
机载LIDAR点云高程数据精度检核及误差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GPSRTK系统对点云高程数据进行质量检核,通过对检核数据的分析,得出实际测量中不同地形情况下LIDAR测高数据能达到的精度,并分析了误差的来源。  相似文献   
49.
简述了多源遥感影像融合过程,并利用IKONOS-2的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对常用的几种影像融合方法进行了试验与比较,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融合算法总体优于其他几种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50.
Hyporheic zone(HZ) influences hydraulic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and alongside streams, therefore, investigating the controlling geographic factors is benefi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HZ. Slack water pool (SWP) is an essential micro-topographic structure that has an impact o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teractions in the HZ during and after high flows. However, only a few studies investigate HZ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exchange in the SWP. This study used the thermal method to estimate the HZ water exchange in the SWP in a segment of the Weihe River in China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The findings show that on the flow-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stream, river recharge dominates the HZ water exchange, while on the opposing flow-direction bank groundwater discharge dominates the water exchange. The water exchange in the opposing flow-direction bank is about 1.6 times of that in the flow-direction bank. The HZ water exchange is not only controlled by flow velocity but also the location and shape of the SWP. Great water exchange amount corresponds to the shape with more deformation. The maximum water exchange within the SWP is close to the river bank where the edge is relatively high.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guideline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during flooding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