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子星可以通过重子物质和暗物质的相互作用吸积暗物质,且在一定条件下, 中子星吸积的暗物质粒子可以引发自引力塌缩形成小型黑洞, 生成的黑洞可能会进一步吞噬中子星.依据文献已有模型, 基于以上物理过程给出了在暗物质粒子不同质量下对暗物质粒子--中子的散射截面的限制.使用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 WIMP)模型, 并考虑暗物质粒子是玻色子的情形, 讨论了暗物质粒子有无自相互作用以及有无湮灭等条件下对限制暗物质参数的影响.既考虑了已发现的两个中子星系统来给出对暗物质参数空间的限制,也考虑了两个可能存在的年老中子星来预测未来观测可能对暗物质参数空间的限制.对于考虑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EC)的玻色子暗物质, 在无自相互作用或有弱自相互作用, 无湮灭或有很小湮灭截面的条件下,中子星给出的间接观测对暗物质粒子-中子散射截面的限制的强度比XENON1T直接探测实验来得更强.未来, 如果在银心附近能观测到年老中子星, 其观测结果可以提升模型给出的对暗物质粒子--中子散射截面的限制, 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暗物质.  相似文献   
122.
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理论评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在分析了人地关系论思想渊源的基础上,对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景观论、行为论、空间论、文化论和可持续发展论进行了综合评述和重新审视,提出了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因果原则、整合性原则和人地相关原则,并对上述原则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23.
青藏高原北部NNW向构造活动方式及形成年代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康明  石亚缪  张忻 《地震地质》1999,21(2):32-136
对青藏高原北部NNW向构造的地质地貌组合特征、活动方式及形成年代等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NNW向构造在地貌上由西向东表现为隆、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其中NNW向活动断裂依次发育在隆起带的东缘,形成伴有褶皱构造的逆冲-挤压构造带。拗陷带则由一系列位于隆起带之间的压陷性盆地带组成。NNW向构造活动强烈,特别是在第四纪中、晚期以来,它们不仅制约着青藏高原北部区地质地貌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在地震活动及强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NW向隆起从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期开始发育,但大规模隆起发生在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  相似文献   
124.
裂腹鱼类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群鲤科鱼类,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由原始的鲃亚科鱼类逐渐演化为适应于寒冷、高海拔和急流等恶劣环境的一个自然类群,其共同特征是肛门和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列特化的鳞片(臀鳞),具有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寿命较长、繁殖力低等生活史特征。裂腹鱼类是四倍体起源,多倍体化事件在其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裂腹鱼类特殊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遗传结构和生活史对策使其成为研究多倍体鱼类和高原适应机制的重要材料,并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合分类学、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遗传学和生物学等领域,重点从考古学和系统学等多角度对裂腹鱼类的起源与进化进行论述,基于转录组学阐述裂腹鱼类高原适应的分子机制,较为全面地总结了高原多倍体鱼类的系统进化及极端环境适应。  相似文献   
125.
疟疾是一种具有复杂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地方性疾病,研究疟疾的空间格局,掌握疟疾发病的时空演化规律,为疟疾的防治提供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湖南省105个市、县级行政区1983~1992年疟疾发病的历史资料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湖南省疟疾发病的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探测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市县疟疾发病地域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且主要集中在湘南和湘中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这期间,湖南省的疟疾发病经历了一个从"南低北高"到"南高北低"的时空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6.
根据相变过程的微观物理机理和热力学特性,提出了冷凝传热过程中,近壁面蒸汽分子经由团聚阶段进而冷凝成宏观液滴的物理模型.并将团聚体分布与滴状冷凝传热性能相联系,从而研究不凝性气体对滴状冷凝传热过程的影响.在改进的Dillmann和Meier(DM)模型基础上,将分子团聚过程中的临界过饱和度与冷凝过程中的过冷度相联系,以及将团聚体的能量特性与液固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相联系,将团聚模型与考虑固液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相联系,建立了近壁面条件影响的分子团聚模型.利用模型计算了近壁面蒸汽中团簇体尺寸和分布,以及不凝  相似文献   
127.
大米草的防除初探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阐述了大米草引种及防治的原因,着重强调其防除办法,并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大米草除草剂BC-08为最成功的药剂,能够在21d内杀死大米草的地上部分,到60d内时,大米草的地下部分也全部腐烂。水生动物试验表明大米草除草剂BC-08对本实验所用水生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128.
针对远海、沙漠等网络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 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通讯信号容易中断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三号(BeiDou-3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3)/GPS双系统的RTK/B2b-PPP融合切换定位技术.充分利用网络RTK收敛快、定位精度高和B2b-PPP单站定位、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将网络RTK获取的高精度位置坐标作为先验信息,与B2b-PPP融合以辅助B2b-PPP快速收敛.通过分时段多组数据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RTK固定解与B2bPPP融合定位精度在东(east,E)、北(north,N)、天顶(up,U)方向分别为2.57 cm、0.90 cm、2.83 cm,较独立B2b-PPP定位大幅提高;RTK固定解与B2b-PPP融合1 s后,便可帮助B2b-PPP瞬时收敛,RTK中断后初期精度达到厘米级,0.5 h后逐渐过渡到B2b-PPP独立定位精度水平,表明B2b-PPP可作为网络RTK的有效补充手段,在RTK差分中断后,能够有效维持高精度定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