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含錫網狀矿脈虽然在錫石一石英矿系及錫石一硫化物系中之各类型矿床皆能发育,但能單独形成巨大矿床者,僅知有德国阿尔登別尔格之云英岩类型網狀脈。其鍚的品位平均可达0.2~0.5%,面积达一平方公里,向下延深二百公尺范圍內全为可采矿石,这說明含錫網狀脈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某矿区經过历年勘探結果,含錫網狀矿脈在矿区內广泛出露,不仅佔有很大的空間位置,并已确定若干地点具有工业價值。  相似文献   
452.
淡水湖泊碳酸钙自生沉淀生物成因新证据和成因解释吴丰昌,万国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淡水湖泊碳酸钙、生物成因、自生沉淀淡水湖泊中引起方解石过饱和及碳酸钙沉淀的可能因素有两个:(1)生物因素,由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形成二...  相似文献   
453.
山区乡村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避灾响应时间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合理设计避灾路线,有助于降低灾害损失。本文基于GIS技术,以河北省邢台市田白芷村所在山区避灾路线规划为例,通过高分辨率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得研究区DEM数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以坡度作为避灾阻力值,利用成本距离和成本路径函数计算山区初始避灾路线,以山洪沟所在区域、坡度较大区域作为避灾路线阻隔,同时充分考虑现有山路,优化形成最终避灾路线,基于避灾路线的距离和平均坡度2个指标将研究得到的避灾路线与原有的避灾路线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在设计形成的20条远距离避灾路线中,该方法能够缩短18条避灾路线的长度,同时有10条线路的平均坡度得到降低,其余8条线路平均坡度的增加控制在2°以内;② 生成的路线较原始路线单条最长可缩短329.74 m,且平均坡度仅增加0.68°,实现增加少量的平均坡度来缩短避灾距离,从而提高避灾效率;③ 剩余2条路线分别增加了15.21 m和9.57 m行程使得平均坡度降低了8.43°和1.43°,实现增加少量的距离来降低线路的平均坡度,从而提高避灾的安全性;④ 田白芷村南部临近避灾点,避灾难度较低,而田白芷村北部到达避灾点的行程较长,最远长达1210.02 m,避灾难度较大。优化后的避灾路径与大坡度阻隔区域分离,与山洪沟的贴合度也大大降低,可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4.
薛丰昌  戈晓峰  田娟  闫研  张嫣然 《气象科技》2019,47(6):1021-1025
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当前城市内涝模拟研究中,通常是对降雨过程中积涝最严重状态进行模拟,缺乏面向整个降雨过程的积涝动态过程模拟技术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SWMM模型和GIS技术,通过对研究区的汇水区划分和排水管网概化建模,建立了研究区的SWMM模型,基于SWMM模型对降雨过程中汇水区积水量进行计算,利用地表积水有源扩散算法进行地表积水演进行计算,实现降雨过程中地表积水空间分布和积水风险深度模拟计算。以研究区2016年6月18日的降水过程进行积涝模拟及模拟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455.
在构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而简单的评价指标,对1997—2006年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正在快速提高,但整体水平还很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域集中于西部;近2/3的省域存在发散趋异,收敛趋同的省域不到1/3;向上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东、中部,向下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西部,空间差异有可能继续扩大.反映单个人文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互动关系的方程显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与人文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综合人文驱动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的复合线性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456.
鲁北平原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温度、矿化度、特殊化学成分、富水性的地热资源。其中馆陶组热储是区内资源最丰富、开采利用程度最高、规模最大,为最具经济开采价值的热储。正确认识其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对馆陶组热储盖层地温梯度、热储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结合地质构造条件,揭示了地温场温度受断裂构造影响,高温区主要分布在武城-高唐-陵县、宁津-庆云、沾化-孤岛、高青-博兴等凸起区与断裂交汇部位。区内馆陶组地热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其次为Cl·SO_4-Na及SO_4·Cl-Na型,矿化度4.07~18.52g/L,pH值7.14~8.1,地热水中含有大量人体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分析认为,区内馆陶组地热水成因为大气降水,蒙脱石向绿泥石转变是地热水中贫钾、贫镁原因,馆陶组热储地热水总体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在各县市城区地热水由四周向城区漏斗中心运移。本文根据地热钻探揭露馆陶组底砾岩深度、厚度及地热井水位、单井涌水量等大量数据的分析,揭示了鲁北平原馆陶组地热水古沉积相环境,并划分出两个大的古河道带:即临清—武城—德州—陵县一线古河道带和沾化—河口—仙河一线古河道带。前者后期受南部高唐凸起和东部埕子口-宁津潜断隆控制,在德州—陵县一带形成了范围较大、岩性颗粒较粗、厚度较大的冲洪积扇区;后者主要受西北部刁口潜凸起、义和庄潜凸起与南部无棣潜凸起控制,在河口—孤岛—仙河一带形成了较大范围岩性颗粒较粗、厚度较大的冲洪积扇区。在下游受陈庄凸起、青坨凸起影响,将古河道带分叉为两部分,南部古河道带分布在利津—东营一带。地热水富水规律与古河道带一致,富水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古河道带区域,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85m~3/h,且距古河道带越近,含水层砂砾岩埋藏越深,颗粒越粗,富水条件越好;反之,富水条件越差。在古河道带冲洪积扇部位富水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457.
衡阳这块地方,汉为长沙郡地;三国吴太平二年(257)置湘东郡,治所在今郊区湖东村;唐武德四年(621)废湘东郡置衡州;天宝元年(742)改衡州为衡阳郡."衡"者源于南岳衡山."衡阳"者,意为南岳衡山之南.从衡州到衡阳,迄今已有1300年左右,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458.
常德,素有"荆楚要地,黔川咽喉,湘西门户"之称。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城池。史称武陵、朗州、鼎州,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也是"左抱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徽宗政和七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置常德军。明嘉靖《常德府志·兵防志》载:"政和七年,募士兵充授以间止,散居边境,教以武艺。"宋徽宗将"鼎州团练"升格为"常德军",是因"武事"需要,首次使用"常德"作为军事地名。宋徽宗因何取"常德军"为地名?北宋名儒祝穆和理学家朱熹最了解其中缘由。祝穆在《方舆胜览·常德府》中释义:  相似文献   
459.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现场调查并对不同类型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进行采样,测定其δD,δ18 O稳定同位素与14 C放射性同位素,对全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成因、年龄、热储性质及水力联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水属大气降水成因,其形成年代久远,补给途迳长,径流速度缓慢。同一构造单元的滨海-孤岛地区、齐河与聊城地区水力联系密切,其他地区水力联系较差。  相似文献   
460.
针对煤矿区岩浆岩侵入体,分析了如磁化率、密度、顶面埋深、水平展布范围、垂直延伸长度等参数条件下岩浆岩侵入体引起的重力、磁力异常;介绍了现有重力勘探仪器和磁法勘探仪器的分辨能力;结合岩浆岩侵入体引起的物探异常,提出了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工作布置的具体要求及其仪器的操作方法。研究显示,物探方法尤其是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探测煤矿区岩浆岩侵入体能获得有意义的异常,可圈定岩浆岩侵入体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