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676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的GPS高程转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将最小二乘估计引入到支持向量机中,给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LS-SVR)算法,该算法用等式约束代替传统支持向量机回归中的不等式约束,使得求解过程更为简单。将构建的LS-SVR模型应用到GPS高程转换中,提出该回归模型的实现步骤。实例表明,在有限样本情况下,LS-SVR完全可以达到与传统GPS高程拟合方法相同的精度,但实现起来更简单,而且在泛化性能方面具有理论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3.
154.
在“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面临着保障能源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双重使命.分析全球能源转型大势下油气行业面对的新趋势和面临的新要求,提出“双碳”目标下我国油气产业发展路径.一是坚定不移持续加大勘探开发,确保国家核心油气需求供给安全;二是加大油气生产过程节能减碳改造,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推动油气传统能源与风光等新能源协同发展,实现油气能源与新能源融合互促;四是积极拓展共生伴生资源,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五是大力发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负碳产业,发挥其在落实“双碳”目标中的兜底作用.   相似文献   
155.
鄂北大牛地、东胜气田施工水平井水平段长在1000~2000 m之间,以稳斜钻进为主,为保证稳斜效果,降低轨迹调整频次,减少滑动钻进进尺,主要采用双扶稳斜钻具组合,起到了较好的稳斜效果。但鄂北致密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水平段经常钻遇泥岩夹层而调整轨迹,造成双扶稳斜钻具组合在轨迹调整中存在造斜率低、无法快速调整达到地质目的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钻具组合作用效果,配套应用变径稳定器,控制其井下工作状态,改变外径尺寸,使钻具组合、结构和作用效果发生变化,满足轨迹控制需求,实现整体水平段稳斜钻进,并兼顾轨迹调整快速灵活的目的。在鄂北大牛地和东胜气田水平井水平段应用变径稳定器10余口井,平均机械钻速10.18 m/h,水平段提速24.6%,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提高水平段钻井施工效率的目的,为鄂尔多斯盆地长水平段提速提效提供了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56.
通体花键式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头在实际施工中尾部较易损坏,影响反循环钻头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反循环钻头的使用寿命,对反循环钻头尾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采用非线性动力学仿真软件LS-DYNA对改进前后的反循环钻头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在冲锤的高频冲击作用下,反循环钻头尾部易出现较大的局部应力集中,导致钻头体出现疲劳破坏;通过对钻头尾部结构设计优化后,与通体花键式反循环钻头相比,新结构钻头在无泄风槽情况下,应力集中值减小44%,在有泄风槽的情况下,应力集中值减小19%。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优化后能大幅度提高钻头寿命。  相似文献   
157.
本文阐述了自主研究的无人直升机激光扫描系统的构成,通过该系统在某试验区进行了实地飞行试验,通过控制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扫描角和飞机的飞行高度来获取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采用基于虚拟三角网和坡度分析的滤波算法进行了处理,并内插生成等高线图,对成果进行了精度检查.从分析得出生成的成果主要精度指标达到了1∶1000地形图的要求,可用于小面积地形测量.  相似文献   
158.
芦山地震仁家村斜坡地震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一个显著特点是地形放大效应。震后第二天,课题组在极震区仁家村斜坡局部孤突地带谷底基岩及斜坡中部坡折部位各放置一台地震监测仪,捕捉到一系列余震数据。数据显示,坡折(2#监测点)相对谷底监测点(1#监测点,二级阶地高程)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一般放大最大可达3.4,最小为1,说明坡折部位的地震动能量大于谷底部位。阿里亚斯强度计算显示,坡折部位阿里亚斯强度最大值为0.004 855 m/s,谷底部位阿里亚斯强度值最大为0.003 145 m/s,前者约为后者的1.5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系数最大可达6.9。傅里叶频谱分析可知,1#监测点主频范围为4.81~22.81 Hz,2#监测点主频范围为3.31~20.94 Hz,说明局部孤突地形并不影响坡体接收到地震波的丰富程度。通过与桅杆梁监测成果对比,说明了软弱覆盖层地震波的低频部分有放大作用,而对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三面临空山体表现更显著的放大效应。研究认为,地震条件下局部孤突地形对地震动加速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因而在这些地区较易达到岩土体的强度极限,从而增加震裂、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和规模,在进行山区工程选址和城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局部地形的放大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9.
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田中陈耳金矿床矿体宏观特征、矿石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显示本区主要存在2期成矿及叠加成矿作用:早期印支期形成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晚期燕山期形成石英脉型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2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控矿构造的方向性质、围岩蚀变、流体包裹体特征均有较大差异,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但不完全重叠,叠加成矿作用使矿体进一步富集。指出本区金矿具有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特征,在东西、南北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找金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60.
罗伟 《地质与勘探》2024,60(2):277-293
为研究贵州北部马鬃岭铝土矿床中富锂铝质粘土岩的物源体系及其锂的来源,对出露于大竹园组顶部的该类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及锆石微量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富锂铝质粘土岩中碎屑锆石普遍发育岩浆振荡环带,为造山作用/弧作用相关的岩浆岩类锆石。碎屑锆石U-Pb年龄从早泥盆世到太古宙(411~3001 Ma)均有分布,具627~879 Ma和925~1018 Ma两个主峰及539~602 Ma一个次峰。εHf(t)值为-27.61~7.03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布在1242~3387 Ma之间。结合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微量元素特征及区域地质对比,认为富锂铝质粘土岩中碎屑锆石最主要的初始物源区为南岭-云开地体、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岩浆岩,其锂可能来源于江南造山带西段桂北-黔东地区860~750 Ma的基性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