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广西大新铀矿床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大新铀矿床是典型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以来,至今已有近50年的勘探和研究历史。50多年来,地质勘探部门进行了较详细的普查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地质资料。与此同时,几乎自矿床发现时起,不同单位或部门的地质学家们,相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铀矿床为中心,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该区铀矿床的深  相似文献   
72.
贵州丹寨南皋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对页岩含气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扬子东南缘南皋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储层为例,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页岩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通过低温氮气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并结合X-衍射矿物定量分析和有机碳含量测定,探讨了纳米级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伊利石和少量绿泥石)、石英、长石、重晶石和石膏等。石英含量相对较高且沿剖面向上降低,wB平均为53%;相反,黏土矿物含量较低且沿剖面向上增加,wB平均为34%;碳酸盐矿物较少,仅在顶部可见。页岩主要发育粒内孔、粒间孔、裂缝和有机质孔4种孔隙类型,其中前两者较为常见。根据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孔径分布特征、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可将样品划分为4类黑色页岩,孔隙以似片状颗粒组成的非刚性聚合物的槽状孔为主,前3类黑色页岩的孔径分布呈双峰形态,第4类黑色页岩的孔径分布呈单峰形态,最可几孔径分别为d≈0.9nm和d≈3.5nm。孔体积在0.002 8~0.024 3cm3/g之间,平均为0.014 7cm3/g,比表面积在1.056 8~28.825 0m2/g之间,平均为17.541 8m2/g,4类黑色页岩微孔频率分布依次减小,而介孔和宏孔频率分布逐渐增加,即微孔性逐渐变差,至第4类黑色页岩几乎只有宏孔孔隙。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控制丹寨南皋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其中有机质有利于孔隙发育且有机质微孔是孔体积和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石英有利于孔隙发育,而黏土矿物则降低黑色页岩的孔隙性;它们均主要通过控制微孔和介孔的发育来控制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阻尼防振锤对深水导管架圆管风致涡激振动的抑制。建立了防振锤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防振锤的动力学特性;将在建深水导管架圆管简化为固支梁,建立了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瞬态分析计算了圆管的振动幅值;在圆管中部添加防振锤,分析了防振锤对圆管振动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现场测试,对比了数值模拟和实际测试管道的振动响应。研究表明,文中设计的防振锤可以有效地抑制圆管的涡激共振;数值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数值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磷酸铁锂(LiFePO4,LFP)电池的报废量逐年剧增,由于其有价金属锂含量低,回收经济性差,近年来废旧LFP的低成本回收成为研究热点。基于同构诱导置换浸出,以FeCl3为浸出剂,在固-液反应体系中探究了FeCl3对LFP中的锂浸出的影响因素,利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探究了两个浸出阶段的宏观动力学。结果表明,增大FeCl3/LFP摩尔比、减小固液比和升高反应温度可以显著促进锂的浸出;在浸出前4 min内,锂浸出速率主要受固态产物层内扩散过程控制,表观活化能为6.68 kJ/mol; 4 min后锂浸出速率受流体膜外扩散、产物层内扩散和化学反应混合机制的控制。  相似文献   
75.
76.
青海瓦里关大气气溶胶元素富集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子活化及PIXE和可见光灰度仪, 对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的大气气溶胶样品进行了测量。通过元素相对浓度、富集因子和主因子分析等数据统计分析, 并结合同期的气团后退轨迹分布资料, 讨论了瓦里关大气气溶胶元素的组成及来源。结果表明, 位于青藏高原偏远地区的瓦里关大气气溶胶以土壤及地壳等自然来源为主, 因子分析的方差百分数给出瓦里关气溶胶中自然源的贡献率平均在70%以上。燃煤、交通及冶炼等人为源也占有一定比例。大气黑碳气溶胶的观测也表明人类活动影响的存在。人为源的影响多与来自东部及河西走廊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气流有关。  相似文献   
77.
Surface O_3 concentration and its precursors have been observed at Longfengshan station,Heilongjiang Province for a period of one year from August 13,1994 to July 30,1995.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O_3 and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is period is analyzed inthis study.Obser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iurnal variation of surface O_3 follows a pattern ofdouble-peaks with amplitude of 27—28 ppb under fine days in summer and autumn.Although thediurnal variation is small(14 ppb),it is still detectable when it is overcast.Diurnal variation of O_3is irregular under rainy days.Surface O_3 concentration rises when wind speed starts to increase at0800 BT(Beijing Time)from 0 to 6 m s~(-1)in autumn,winter and summer.Relative high surfaceO_3 concentration is noticed frequently when S,SSW,SW and WSW wind are encountered at thestation during all seasons.At 0800 BT and 1400 BT the surface O_3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with theincrease of global radiation accordingly during fine days in winter,spring and autumn.During finedays average peak of O_3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is 20 ppb higher than that in winter while theaverage peak of global radiation in summer is almost twice as high as that in winter.The averagesurface O_3 concentration under fine days in autumn at Longfengshan station is 14 ppb lower incomparison to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from Lin'an station where Lin'an is at about the samelongitude and lower latitude,with same environment,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global radiation due to different latitudes in these two areas(difference of average peak globalradiation about 100 W m~(-2)).  相似文献   
78.
金刚石钻井岩石可钻性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了现有岩石名钻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实验室微钻法来研究金刚石钻井岩石可钻性,并选用综合参数(h/P)/q作为岩石名钻性指标,通过室内微钻试验,表明该参数确定岩石可钻性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9.
对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的CK-2钻孔柱样,自距顶0.94 m到10.35 m部分,以5 cm间距采样,6个样的质谱,铀系法年龄为32~9 ka B.P.,用仪器-化学分析法得到了样品中Na、K、Ca、Mg、Fe、cu、Hg、Zn、Mn、Sr、As、Pb、P、Cl和TOC共15种元素的含量.通过对元素含量变化和主成分序列分析,探讨了罗布泊地区在32~9 ka B.P.期间,经历的从末次盛冰期(阶段Ⅰ)、暖干期(阶段Ⅱ)、末次冰期晚期(阶段Ⅲ),到全新世早期(阶段Ⅳ)的不同程度冷湿与暖干的变化阶段.与格陵兰冰芯(GISP2)和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序列对比结果表明,罗布泊地区经历了MIS3晚期、MIS2和早M1S1早期.在罗布泊环境演化序列中也出现了发生在北大西洋冰漂碎屑的Heinrich事件(H3、H2和H1)和新仙女木(YD)事件,以及快速回暖的D/O事件(IS4、IS3、IS2和IS1).这表明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影响到中纬度西风带的强度、相位和位移,制约了我国西北干旱化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的格局.为此,罗布泊地区的湖相沉积环境不仅记录了受到西风带、青藏高原隆升以及远离东亚和南亚季风影响所具有区域性的冷湿与暖干的水热配置特点,并且还具有全球变化的印迹.  相似文献   
80.
测定了新疆罗布泊地区湖相沉积物CK-2钻孔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TOC)及其同位素组成、碳酸盐含量和C/N比值等环境代用指标,以及石膏矿物的质谱-铀系年龄。测试结果表明,20~9kaB.P.期间沉积物δ13Corg.在-23.4‰~-16.1‰之间波动且阶段性明显,与TOC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整体变化趋势同南极Dome C冰芯中记录的全球大气CO2浓度一致;C/N比值表明有机碳来源主要是陆生高等植物。因此大气CO2浓度变化是影响20~9kaB.P.期间罗布泊湖相沉积物δ13Corg.值变化的主导因素,周围山体上C3/C4植物相对生物量的变化则是另一重要因素。依据δ13Corg.的变化序列将此时间段湖区古环境的演化分成6个阶段:20.0~14.1kaB.P.期间受到末次盛冰期的影响,气温偏低,湖水丰沛;14.1~13.3kaB.P.是一个气候不稳定期,冷暖波动较频繁,但以暖为趋势;13.3~12.8kaB.P.期间经历了一段冷期,于12.8kaB.P.结束了末次冰期,随后气候开始转暖至11.8kaB.P.;其后气温再次变冷并维持到10kaB.P.;最后从10kaB.P.进入全新世暖期。δ13Corg.序列明显向偏负方向变化,表明该地区变暖的趋势相当明显。罗布泊地区日益干旱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尤其是受到全球CO2浓度的不断升高所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