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西折台风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军  阮小建  潘小凡  翟国庆  高坤 《气象》1996,22(1):29-32
利用欧洲中心格点场资料,对1980-1992年9例北上西折台风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当达到一定强度的台风西折时,其移动路径左前侧常有暖平流增强,水汽通量辐合增大,不稳定层结加强,高空辐散和整层气旋性环流增强,以及在这些物理变量中心增大区的相迭区有整层降高中心,从而引起台风向负变高中心移动。  相似文献   
12.
梅雨期高层流场对低层急流及中尺度系统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翟国庆  高坤  孙淑清 《气象学报》1997,55(6):714-725
用中尺度模式对一次江淮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并研究了对流层高层青藏高压东侧偏北大风的强弱与低层流场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及至降水过程的影响。试验不仅较成功地模拟了本次暴雨过程及相应的系统,而且揭示出较强的高空偏北大风将引起对低空急流的加强。而更为重要的是低层切变线的出现以及其上中尺度涡旋的发生。上下风场所构成的垂直反环流圈大大有利于对流的发展,特别是在切变线地区的上升支,带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次局地强风暴的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一次发生在杭州附近的局地强风暴进行了分析,发现:老雷暴云体的流出气流以及冷锋与中尺度辐合线相交的作用是强对流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下,地面的中尺度低压及相伴的中尺度辐合区对组织和加强风暴有重要作用;雷达资料表明,在冷锋北侧发展的局地强风暴生命史短,且可向移动方向的左侧发展。 本文的结果对利用雷达进行强对流天气的超短期预报将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天气预报实践中证明,应用湿—比有效能量 Amk 制作暴雨预报是有效的辅助工具,其优点在于能将非局地暴雨信号放大并以简便直观的图表形式表达出来,因而深受预报员的欢迎。除了预报暴雨之外,在寒潮预报,台风预报等方面也有人作过尝试,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强对流预报方面 Amk 是否能提供信息呢?本文根据浙江省强对流天气的个例来进行湿有效能量在强对流预报等方面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5.
A mei-yu front proces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n 23 June 1999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CAR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with FDDA (Four Dimension Data Assimil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seven weak small mesoscale vortexes of tens of kilometers, correspondent to surface low trough or mesoscale centers,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in the mei-yu front were heavily responsible for the heavy rainfall. Sometimes, several weak small-scale vortexes in the PBL could form a vortex group, some of which would weaken locally, and some would develop to be a meso-α-scale low vortex through combination. The initial dynamical triggering mechanism was related to two strong currents: one was the northeast flow in the PBL at the rear of the mei-yu front, the vortexes occurred exactly at the side of the northeast flow; and the other was the strong southwest low-level jet (LLJ) in front of the Mei-yu front, which moved to the upper of the vortexes. Consequently, there were notabl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wind shears to form positive vorticity in the center of the southwest LLJ.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convergence in the PBL and divergence above, as well as the vertical positive vorticity column, were related to the small wind column above the nose-shaped velocity contours of the northeast flow embedding southwestward in the PBL, which intensified the horizontal wind shear and the positive vorticity column above the vortexes, baroclinicity and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6.
台风海葵引发浙西山区大暴雨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TBB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2年8月6—9日由台风海葵引发的杭州西部山区强暴雨洪涝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台风内部的螺旋云带中有多个中尺度云团活动,云团不断从台风螺旋云带内部分裂生成,并有一个从加强发展到逐渐消亡的过程,正是在中尺度云团的直接作用下,给台风经过地区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强降水,导致了浙西北等地区持续不断发生暴雨,因此,中尺度系统是造成台风暴雨的直接原因;台风外围的东北风、西北风和偏西风在有利地形配合下,往往会汇合形成中尺度辐合线,未来强降水区域也基本落在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区域,中尺度辐合线是触发暴雨对流发生、发展的重要系统;浙江杭州西北部山区地形对于台风暴雨主要体现在增幅作用,对台风路径、降水范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星载云雷达资料的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5年(2006年6月—201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文中可降水是根据观测到的可降水粒子信息计算到达地面的降水,并不是指地面观测到的实际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雷达反射率(回波)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除降水云反射率通常接地外,降水云主要集中在8 km以下,反射率通常为-20—15dBz,非降水云主要集中在4—12 km,反射率为-28—0 dBz;降水云雷达反射率频数大值中心在2 4 km,对应的雷达反射率为0—10 dBz,而非降水云出现在8—10 km,且对应的雷达反射率为-26—-24 dBz;(2)从雷达反射率廓线来看,降水云中雷达反射率随高度的变化先增强后减弱,而非降水云几乎不变;(3)液态降水云、固态降水云和毛毛雨降水云反射率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4)液态降水云自11至7 km雷达反射率迅速增强,表明此高度是粒子快速增长的优势空间;(5)固态降水云中-15℃温度频数分布与雷达反射率频数大值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在-15℃附近的条件下冰相粒子凝华-碰冻是粒子增长的优势过程;(6)云的垂直结构随着季节变更而变化,降水云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而冬季主要在低层;固态降水云的垂直分布频数大值中心从春季至冬季呈"双-单"中心交替变化,且与云中-15℃频数分布变化一致;非降水云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深对流云和雨层云是形成降水粒子的主要云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1323号强台风“菲特”螺旋云带中出现“列车效应”的特征及形成开展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浙江钱塘江湾南岸持续性降水中具有“列车效应”特征,按照雨带的稳定位置,将其分为两次“列车效应”过程,时间跨度都在3~4小时左右,空间跨度在1~2个经度距离;暴雨区呈现出带状特征,降水效率高,每小时降水超过25 mm并向前线性传播;台风螺旋云带中强度在35 dBZ以上的雷达回波平均反射率也呈现线性带状结构;降水带走向和雷达回波运动方向与台风中心运动方向产生了大致在25°以上的向右偏离。从“列车效应”的形成来看,高空引导气流的方向和地面中尺度扰动辐合带走向与“列车效应”中对流单体运动方向基本一致,为其呈近线性排列提供依据。沿海形成的中尺度扰动辐合或扰动涡旋,为螺旋云带中对流在沿海地区发生或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形成了对流云的快速增长和后续发展的启动和维持机制,对于“列车效应”的形成、发展和维持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温带气旋在浙江海域入海发展形成的瞬时大风和大浪常常会造成船只倾覆、人员伤亡等灾情。本文采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一次入海温带气旋过程进行3个试验分析,包括试验一(不同化任何资料)、试验二(将未经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全部放入模式同化)和试验三(将经质量控制以后的云迹风资料放入模式同化)。通过对高度场和风场等的模拟,并与实况对比,表明将经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放入模式可以较大程度改进温带气旋的模拟结果,为提高影响浙江海域的温带气旋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多年的天气图、卫星云图以及1980~1990年的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建立了能够在南印度洋特定海区引起12m/s以上大风天气的高纬低压系统概念模型,并对主要的南印度洋西部副高型、南印度洋倒"品"字型作了详细的阐述。该天气概念模型主要发生在南半球的冬、春季。(1)南印度洋西部副高天气过程多由高纬度低压系统发展引起。在这一过程中,副高与高纬低压系统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转变,海平面气压槽和850hPa高度槽受到槽后冷平流的驱动不断向东北方向移动,并扫过南印度洋东部。(2)南印度洋倒"品"字天气模型中,低压槽受斜压系统的驱动东移并发展加深,与南印度洋东部的副高中心之间形成大风带。该天气概念模型的建立对南印度洋海区大风的预报可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