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比萨(Bisha)VMS型多金属矿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厄立特里亚西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VMS型多金属矿床。该
矿床主要赋存于Nakfa群的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系中,矿体形态为一个经历了褶皱的厚层状矿体。原生VMS矿体形成以后,受近
地表风化和氧化作用,形成4个矿化分带,从表往下依次为:①氧化带,主要为Au、Ag矿化;②淋滤带,主要为Au、Ag、Pb矿化;③
次生带,主要为Cu矿化;④原生块状硫化物带,主要为Zn、Cu矿化。通过对矿区及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总结,认为比萨矿床形成
于岛弧裂谷或弧后裂谷环境。通过对矿区已有资料的总结和对比研究,确定矿床类型属于黑矿(Kuroko)型VMS矿床。   相似文献   
92.
龙舟 《地质与勘探》2017,53(6):1115-1128
兴蒙造山带中段苏尼特右旗北部敖包吐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3.37±0.83Ma和142.58±0.61Ma,时代为早白垩世,代表着区域上燕山期最广泛的一期岩浆活动。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敖包岩体具高硅(71.68%~76.65%)、高碱(7.51%~9.01%))、低铝(12.01%~14.10%)、富铁、贫钙、贫镁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碱性过渡系列花岗岩;稀土元素丰度中等,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相对较为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d、Ta、Zr和Hf相对富集,而Ba、Sr、P、Ti强烈亏损。上述特征与典型的A1型板内花岗岩相似,其成因可能为在岩石圈伸展环境下,大陆拉张减薄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岩浆与上地壳发生混染而形成。  相似文献   
93.
基础地质调查的首项任务就是查清不同构造-地层区划单元内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因此,开展构造-地层区划和建立地层格架,是矿产能源、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等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奠基性工作.本文强调构造、沉积和气候环境等对地层发育的主控作用,并提出断代构造-地层区划定义为: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地质发展阶段(如新元古代,寒武纪等)内形成的地层,通过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沉积和气候环境、岩石组合、古生物组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记录的综合调查分析对比后,所进行的地层地理分布划分.根据新含义,本文以中国寒武纪构造-地层区划为实例,拟定出构造-地层区划的主要依据是:全球洋陆重建分布、地层建造大类、基底和盖层地层序列和洋陆转化时间、地层序列完整性与接触关系、地层岩性岩相序列对比、造山带对接缝合带洋板块地层分布与特征、造山带叠接缝合带洋板块地层分布与特征、生物古地理区系、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古气候分区、区划边界11条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94.
黔东北沿河县位于中扬子地区,分布有众多低温热液矿床,构造上位于加里东期前陆盆地的隆后带,是研究盆地物源-构造响应的良好场所,然而在中扬子的大部分地区,奥陶纪地层序列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质岩,因而从岩性上制约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等定量分析手段的开展。近来,笔者注意到沿河县及周边地区下—中奥陶统湄潭组(O1-2m)为泥岩、灰岩夹(钙质)砂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湄潭组碎屑锆石年龄大于1.0 Ga的锆石仅8颗(占12%)且未形成峰值,最年轻一组谐和年龄的加权平均值((457.8±8.1)Ma)与该组沉积上限十分接近,反映湄潭组碎屑主要来自新隆升的物源区,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根据年龄的分布和特征峰值,可分为5组:~461 Ma(Ⅰ)、~580Ma和~606 Ma(Ⅱ)、~722 Ma(Ⅲ)、~865 Ma(Ⅳ1)和~936 Ma(Ⅳ2),其中Eu正异常的锆石集中分布于第Ⅰ组(占62%),而在第Ⅱ组和第Ⅳ2组中缺失,结合稀土元素等的分析,认为其物源主要分为3部分,第Ⅰ组、第Ⅱ组和第Ⅳ2组、第Ⅲ和Ⅳ1组,分别主要来自3个不同的物源区,分别对应黔中隆起、扬子西缘康滇古陆(另有少量来自扬子东南缘—华夏地区)、武陵—雪峰隆起。此外,第Ⅰ组年龄450~511 Ma范围内发育了高达73%的热液锆石,与区域低温热液成矿时间对应,认为其形成是物源区流体的活跃导致的,可能与奥陶纪区域构造体制从伸展到挤压的转换有关,暗示此时加里东运动已经开始波及中扬子沿河地区,但主要表现为热液活动,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95.
Koka花岗岩位于厄立特里亚Nakfa地区以西,是Koka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岩体具有富SiO2(67.94%~78.40%)、Na2O+K2O(5.86%~8.76%)、Al2O3(11.05%~16.51%)、FeOT(2.46%~3.80%),弱过铝质-强过铝质(A/CNK为1.09~1.55),低CaO(0.06%~1.85%)、MgO(0.15%~0.39%)的主量元素特征,同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强烈亏损Sr、P、Ti元素,REE分配曲线呈现燕式分布和明显的负铕异常,表明岩体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显示其成岩年龄为851.2±1.9 Ma,属早新元古代,不同于区域上广泛分布的与造山后伸展作用相关的A型花岗岩(650~540 Ma),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其可能形成于由俯冲作用而引起的弧后拉张环境.岩体锆石具有一定的Ce正异常,Ce4+/Ce3+变化范围为3.86~146.31,平均为32.4,指示岩浆的氧逸度相对较低,结合岩浆源区为较“干”的体系特征,暗示该岩体成矿潜力较低,难以形成相关的大型、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96.
青海省治多西北上三叠统巴塘群划分对比与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海南部晚三叠世巴塘群沿金沙江缝合带南侧呈带状分布,地质构造复杂,研究程度较低,地层序列的划分存在争议。在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实测剖面的详细研究和区域对比,将治多西北巴塘群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组、中组和上组。对研究区巴塘群的岩石组合、生物群面貌、地质时代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本次工作中新发现的具重力流沉积泥晶灰岩、具枕状构造玄武岩、具鲍马序列浊流沉积,结合火山岩岩石化学所反映的构造属性,初步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的演化,为青海南部巴塘群地层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7.
雀莫错一带那益雄组火山岩是由玄武岩组成的基性熔岩,岩石化学表现为低TiO2(<1%)和Al2O3,Na2O>K2O,属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Eu平坦或轻微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K)和高强场元素Th,亏损高强场元素Nb和Ta,反映了岛弧构造环境.上二叠统那益雄组岛弧型火山岩的发现,说明长江源地区晚古生代有岛弧存在,且该岛弧应为晚古生代特提斯洋向东俯冲在中北段形成的多岛-弧盆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8.
为有效提高无人潜航器(UUV)水池总体性能评估试验能力,以国内三大UUV重点实验室试验水池尺度及设施配置情况为基础,结合UUV原理和结构组成,分析了UUV水池总体性能评估具体试验需求。通过分析UUV试验水池体量特点和水池设施配置需求,总结了9项UUV水池性能评估试验需求。为下一步水池规划建设和开展各项UUV水池试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在KTB运作过程中地球物理测井的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0.
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带内铁、金、钨、锡、锌等内生矿产的矿(化)点进行了调研,并对主要控矿因素和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受板块构造运动影响,带内地层含矿背景值较高,火山期后浅成-超浅成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强烈,构造多处交接复合并形成派生构造,具有良好的、利于内生矿形成的条件,矿(化)点都分布在岩体内或接触带内,与印支期-燕山期岩浆侵位过程的中酸性-酸性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与处于同一带内的三江地区成矿带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是寻找内生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同时根据矿化特征总结了找矿标志和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