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2006-06-28日夜间到29日早上,贵州西北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大暴雨伴随雷电和短时大风),强中心在毕节市城区附近,毕节测站24h降雨量达146.1mm,是目前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量。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比较偏东,强度偏弱的情况下产生的,分析其与历次强降雨天气形势的区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得出,初夏在副高比较偏东偏弱的形势下,副高西侧的暖温区有利于副高的增强西进,即副高未来向暖温区一侧移动;当有低涡切变发展东南移,850hPa上在贵州西北地区有16g/kg或以上的比湿中心时,在其中心的右前方可能产生大暴雨;该位置同时处于低空急流附近的左侧。  相似文献   
12.
该文根据风电功率计算方法,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和威宁县探空资料计算了赫章县韭菜坪的风电功率预报值.并对韭菜坪风电功率预报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每天的风电功率明显不同,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异较大.比较威宁观测资料计算的韭菜坪风电功率值与T213及ECMWF预报资料计算的风电功率值时,我们发现威宁观测资料计算的风电功率值明显大得多,这是因为数值预报产品经过平滑过滤处理的,风速值仅仅体现了平均状况,而观测资料包含有中小尺度系统,有时风速很大,因此这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贵州西部2012年5月21—22日暴雨天气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NCEP(1°×1°)每6h一次的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5月21日—22日发生在贵州西部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贝湖低槽后部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与中低层偏南气流共同作用是导致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中低层低涡及地面辐合线维持产生的上升运动是暴雨发生的动力机制,低空急流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使水汽能伸展到较高的高度,中高层的径向次级环流有助于水汽持续向上伸展,高低空涡度、散度的有利配置有利于暴雨的发展,模式预报的垂直速度上升区对暴雨的量级和落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纳雍玛瑙红樱桃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玛瑙红樱桃生产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找出樱桃高产优质的气象因素,对不利的气象因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毕节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毕节市气象站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毕节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毕节市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70-80年代为偏冷期,其余年代为偏暖期,其中1998年之后气温明显升高,21世纪头8a是58a来最暖的时期;年及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秋季增温明显,冬季次之。②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80年代最少,21世纪头8a次少,其余年代为多雨期,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降水最多,20世纪70年代次多;年及各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减少明显,春季次少。③毕节市气候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呈现冷湿、暖干交替变化的趋势,未来几年气候存在冷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2012年9月1日08时—2日08时贵州省毕节市秋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释用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冷空气从偏北路径南下背景下,高空槽东南移、中低层切变和地面冷锋南压共同影响造成。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能量条件等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对强降水的落区预报参考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