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7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者在怒江道街—惠通桥段考察研究中,填绘了道街盆地的晚新生代地质图,测量了多条河谷横剖面,不仅重新厘定了河谷中拔河150m以下的多级低阶地,而且在拔河180~380m的高度上发现了多级由磨圆良好、成分复杂的厚层冲积砾石层所组成的高阶地,及厚近100m的堰塞湖成因的砂层及其下伏厚约100 m的砾石层.本文采集并测试了低阶...  相似文献   
102.
Hyperion高光谱遥感在青海东昆仑东大滩地区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ENVI软件,对青海东昆仑东大滩地区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后,运用光谱角填图法、波谱特征拟合法及匹配滤波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了矿物蚀变信息的提取,获得了东大滩地区矿物蚀变图像。在磨石沟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体外围的南东侧,存在着硅酸盐、碳酸盐、三价铁等矿物蚀变。野外对蚀变异常地段进行验证,野外观察的矿物蚀变异常与遥感图像显示的蚀变异常区域基本吻合;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条件,进行了区内成矿预测与优选靶区圈定,并发现了东大滩铜矿化点,说明高光谱遥感能为找矿提供准确且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3.
赵珍  吴珍汉  胡道功  陆露 《地球学报》2014,35(6):703-712
通过近3年野外观测、测试分析及综合研究,在西藏泽当矿田鉴别出五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应用LA-MC-ICPMS(激光探针)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分别测定各期岩浆形成时代,并分析不同时期岩浆形成的构造背景及资源效应。泽当西奥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56±1.0)~(152.5±1.3)Ma,为埃达克岩,其岩浆演化与特提斯古大洋板块北向俯冲存在成因联系,形成于洋内弧构造环境;泽当北部桑布加拉矽卡岩铜矿成矿母岩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94.10±0.96)Ma,显示埃达克岩特征,源于俯冲板块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幔楔物质的混染,岩浆演化可能与桑日岛弧洋内俯冲相关;在泽当东侧发现古新世和始新世两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3.0±1.0)Ma和(50.2±1.3)~(45.93±0.21)Ma,均显示陆缘弧岩浆岩特征,与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有关;在泽当东获得石英二长岩锆石U-Pb年龄为(31.64±0.47)~(29.88±0.39)Ma,其中冲木达岩体为埃达克质岩,而明则岩体显示高钾特征,前者可能与碰撞中晚期俯冲到拉萨地块之下的印度板块的熔融有关,但这两者很可能是外来岩体(浆),不能代表泽当矿田的构造演化特征。综合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泽当矿田前四期岩浆活动可能分别与多期新特提斯洋内俯冲、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有关,并且存在受后期断层影响的外来渐新世岩体(浆)。  相似文献   
104.
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都是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地质工作。在综述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基本含义、相互联系与区别、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最后,重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活动构造体系和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05.
西藏申错侵入岩序列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错侵入岩为一套中性一酸性侵入岩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具有钙碱性岩的基本岩石化学特征和演化趋势。应用非正式的填图单位,可以划分为5个单元,归并为1个序列。最大的单元为丁空巴单元,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序列内部相邻单元之间为涌动或脉动接触关系,序列与中生代火山碎屑岩、沉积岩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根据岩石化学与同位素资料分析,早期单元形成于火山弧环境,晚期单元形成于同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06.
念青唐古拉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念青唐古拉花岗岩体位于西藏当雄县境内,是拉萨地块中部出露的巨型侵入岩岩基,其面积超过1500km2,以大面积出露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体。本文分别应用单矿物K-Ar法、全岩-单矿物Rb-Sr等时线法和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离子探针法(SHRIMP-)对念青唐古拉岩体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性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得到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K-Ar年龄为8.49±0.14Ma,Rb-Sr等时线年龄为8.07±0.35Ma和8.70±1.40Ma,SHRIMPU-Pb年龄为18.3±0.4Ma;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K-Ar年龄为9.80±0.35Ma,Rb-Sr等时线年龄为9.33±0.41Ma,SHRIMPU-Pb年龄为11.01±0.24Ma。不同方法测年结果均表明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形成于中新世,属拉萨地块内部最年轻的巨型花岗岩岩基,其侵位结晶时代处于青藏高原地壳由南北向挤压增厚向东西向伸展的转变时期,岩浆来源于地壳局部熔融,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7.
青藏高原中段活动断层运动速度及驱动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勘测调查基础上,通过测定典型断层位移和活动时代,计算重要活动断层运动速度,分析青藏高原中段地壳水平运动规律。发现青藏高原中段晚更新世~全新世发育大量iW-iWW一近EW向活动断裂,其中昆仑山活动断裂、可可西里南缘活动断裂、通天河活动断裂、崩错活动断裂、念青唐古拉山东麓活动断裂和雅鲁藏布江活动断裂水平运动速度达6~10mm/a,风火山活动断裂、乌丽活动断裂和雁石坪活动断裂水平运动速度达3~4mm/a,唐古拉山活动断裂与格仁错活动断裂水平运动速度约2mm/a。自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中段存在显著的地壳东向运动,相对于柴达木地块的地壳东向运动速度自南北两侧向中部逐步增大,至唐古拉山地区达最大值约40mm/a。青藏高原中段断裂活动、地壳运动与近SN向构造挤压及地壳内部东向水平剪切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08.
胡玲  何登发  胡道功 《地球学报》2005,26(2):121-126
本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中石膏、石英脉和断层泥进行了ESR测年研究。结果表明,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逆断裂带形成于1500ka前,在400~1000ka和80~120ka期间进行了再调整。断裂活动时间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时间一致,说明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带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密切相关,晚新生代天山山脉的隆升和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应为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109.
末次冰期是距离人类最近的一次冰期,气候异常寒冷且存在高频高幅波动,河流系统如何响应冰期气候的变化值得关注与研究。基于河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传统的经典地貌理论认为河流下切在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流的下切行为发生在间冰期或者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阶段,堆积行为发生于冰期,然而近年来最新的河流地貌研究成果表明,末次冰期河流下切较为普遍。首先对河流阶地形成的传统模式进行总结分析,认为单纯的构造驱动模式存在不合理性,气候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单一的气候变化无法驱动多级且高差较大阶地的形成,地壳抬升往往是必要因素;气候变化是引发河流堆积-下切行为转换形成河流阶地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前人的研究案例总结出末次冰期河流下切行为响应气候变化的三种模式:(1)气候的高度不稳定性引发大规模的洪水事件驱动河流快速下切;(2)快速隆升区气候高频波动叠加构造抬升驱动河流下切;(3)沿海平原地区海平面大幅度下降驱动河流下切。这三种模式对于理解末次冰期河流系统对短尺度高频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河流阶地成因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张耀玲  胡道功  石玉若  陆露 《地质通报》2010,29(11):1614-1618
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之上,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对格尔木南锯齿山一带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英安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11颗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6.1±2.9)Ma,这表明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形成于早泥盆世,进一步佐证了根据牦牛山组底部磨拉石中火山岩夹层的岩浆锆石U-Pb年龄所得出的结论: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而非传统认为的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