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3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淮河流域是中国南北气候重要的过渡带,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这里水网、农田、丘陵、山地、城镇密布,地-气作用复杂,干冷与暖湿空气时常交汇于此,造成局地或流域旱涝经常发生。淮河流域处于梅雨区,且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具有气象和水文综合观测系统,积累了长序列的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因此,淮河流域是研究能量和水分循环的理想试验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和研究(HUaihe river Basin Experiment,简称HUBEX)”于1998、1999年夏在淮河流域开展了气象和水文联合观测试验。文中回顾了HUBEX试验的目的、观测网设计与布局,介绍了HUBEX推动下的淮河流域综合观测网的发展,总结了HUBEX观测试验对区域气候事件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机理研究、提高模式模拟和预报能力及建立长期连续的气象观测数据集等方面的成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翟菁  王峰  胡雯  蒋年冲  黄勇 《气象科技》2012,40(5):843-848
基于对流云云中催化剂扩散理论建立了一个适用对流云的云中点源催化剂扩散模拟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应用情况.讨论了催化剂扩散与扩散时间、风速、湍流系数、垂直速度等因素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对流云中催化剂的扩散速度较快,几分钟后就能扩散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风速和湍流系数越大水平扩散范围越大;在垂直方向上催化剂扩散主要集中在爆炸层高度之上附近的地方.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对流云的增雨作业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增雨效果的评估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雯 《西部资源》2023,(3):86-88
查干哈达庙铜矿床是近些年来在温根其乌兰—索伦山俯冲增生楔内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的铜矿床,但前人研究程度较低,仅对其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有所涉及,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矿床剖析成果,分别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系统研究,认为查干哈达庙铜矿床主要为VMS成因,存在后期叠加改造的特征,应为早二叠世产于俯冲背景下的弧前或弧间盆地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同时总结了矿床的找矿标志,为该区寻找晚古生代块状硫化物型富铜矿床提供了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一致性的双套站数据选取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华洋  华连生  金素文  徐光清  汪腊宝  胡雯 《气象》2013,39(8):1069-1075
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双套运行后,将双套站产生的多套数据处理为一套数据的算法成为双套站投入业务运行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数据"热备份"角度提出了基于空间一致性的主备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统计学基本原理以及保证数据连续角度提出了基于空间一致性的差值订正合成法两种数据处理算法。利用安徽省休宁站逐小时气温资料对两种算法结果的完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评估,评估使用的方法包括缺测率、差值均值、差值标准差、差值的一致率、超差率和粗差率等。评估结果表明:算法均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算法结果均与"真值"较为接近,基本能够反映大气真实情况,基于差值订正的"合成法"结果更优。最后利用新疆库车、安徽安庆等5个台站资料对算法涉及到的空间一致性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总体效果较好,尤其在相对湿度、气压和气温上具有很好的判别效果,而风速可能受局地地形或参考站选取影响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15.
刘裕禄  胡雯  方祥生 《气象科技》2011,39(3):272-279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根据2005—2006年江淮地区夏季33个对流云合并的个例发生的条件和环流背景分析研究,得出了对流云合并发生的5种天气系统类型:华北槽前型、华北槽后型、副高内部型、副高外部型和东风系统型;不同的天气系统类型触发对流云合并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物理条件也不同;山区地形对地面气温和能量的影响与对流云的发生和合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连续性大暴雨TBB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水平分辨率0.1°×0.1°经纬度FY-2C卫星TBB网格资料、连续性强降水过程和最强降水时段的加强加密降水资料(其中,安徽临泉县迎仙站日降水破安徽省日最大降水纪录),对应分析TBB平均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特点,揭示强降水云团生消史与暴雨发展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TBB低值区与淮河流域强暴雨落区有明显的对应关系,TBB值减小过程与雨强增强过程比较一致,TBB梯度大值区在某地长时间维持将产生长时间强降水.源源不断的来自南海经广西沿着副高西北侧向东北方向伸展的水汽输送,与西风槽不断带来的新鲜冷空气在淮河流域相汇,对淮河流域强降水云系的生成、发展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此阶段TBB 低值区在淮河流域一带稳定少动,南北摆动幅度小,时生时伏的变化,造成淮河流域天气53 年以来全线致洪暴雨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暴雨多尺度环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NCEP/NCAR 1°× 1°逐日再分析资料、风云2号气象卫星亮温(TBB)资料,分析2007年淮河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多尺度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梅雨期暴雨集中在淮河流域,其中从6月30日-7月8日.沿淮淮北连续9 d暴雨、大暴雨,降水集中程度和降水强度均超过2003年,导致淮河流域发生仅次于1954年大洪水.雨季期间乌拉尔山附近的阻塞高压频繁出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位置稳定;强盛的季风涌将充沛的水汽输送到淮河流域一带与中高纬度干冷空气频繁交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强、强盛的季风涌、中高纬度冷空气和青藏高原对流扰动东传的有利配置导致2007年淮河流域集中强降水.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1年夏季(7、8、9月)GMS-5卫星云图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南方安徽、江西、福建三省夏季对流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夏季对流云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从对流云出现频数还是云区面积来看,混合云在南方对流云中占绝对优势,是南方降水的主要降水云,但暖云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云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利用NOAA-AVHRR观测数据反演云辐射特性的一种迭代方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在可见光谱区 ,云的反射函数主要依赖于云的光学厚度 ;在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区 ,云的反射函数主要依赖于云滴有效半径。根据上述原理 ,我们开发了一个利用NOAA AVHRR观测资料同时反演云的光学厚度和云滴有效半径的迭代方案。将该方案用于分析中国东海上空冬季层积云的辐射特性 ,取得了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