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408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14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地面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FY-2G云顶亮温、喀什CR/CC雷达产品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南疆西部2020年4月17—24日和2021年6月15—17日(分别简称“过程1”、“过程2”)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环流背景和短时强降水环境条件、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500 h Pa“东西夹攻”的有利环流背景下,100 hPa南亚高压分别呈东部型和双体型,低空急流、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两次暴雨重要的触发系统。两次强降水均发生在对流云团发展最强盛、范围最大时或TBB梯度最大处。但雷达回波特征明显不同,“过程1”影响系统为线性多单体强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达65 dBZ,具有中小尺度辐合和旋转特性,强降水期间VIL维持40 kg/m2以上并有跃增现象,更有利于产生强对流。“过程2”影响系统为分散性普通单体风暴,径向速度高层辐散不明显,VIL值明显小于“过程1”。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胡杨典型叶片光谱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谱的研究是遥感模型构建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塔里木河两岸横向与纵向生态供水的差别,导致胡杨的生存环境有所差别。为了研究胡杨叶片是否对环境具有标识作用,选择中下游的5个实验点胡杨典型叶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实验点不同树龄叶片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差异明显,而不同实验点不同树龄叶片光谱在波段1 270~1 290 nm和1 600 nm附近可以进行有效区分;而且随着距河道垂直向距离的增加"红边"呈"蓝移"趋势;②不同断面、不同实验点叶片在825 nm,1 270 nm和1 605 nm光谱差异较大,红边由中游到下游呈"蓝移"趋势;初变黄的叶片随着水分的流失光谱曲线在各波段有增大的趋势,当水分流失减速时,光谱曲线在400~1 000 nm之间时变化仍较明显。综上,胡杨叶片光谱具有可分性,对生存环境能够起到标识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塔中春季阴天近地层风速、温度和湿度廓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塔中最新安装的80 m梯度观测塔探测系统采集的资料,详细分析了2006年4月2日1次阴天天气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风速、温度和湿度廓线演变特征,并与典型晴天廓线做了对比,得到以下结果:(1)阴天,夜间风速廓线风速值随高度增高而增大,但不是以对数增长,而是以比对数关系更快的速度增长;白天,风速很小,近地层10 m上下廓线分布规律各异;(2)温度廓线有夜间辐射型、早上过渡型、白天日射型及傍晚过渡型4种类型,与晴天类似;(3)比湿廓线存在一个极小值,其出现高度以上比湿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廓线呈逆湿特征,极小值出现高度以下比湿随高度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994.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地表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且速度场纵横向变化大,地震数据原始单炮一致性差、信噪比低,这对山前带起伏地表地震成像造成了巨大挑战.为完善复杂条件下低信噪比山地资料的起伏地表处理技术,以提高山地资料地震成像精度,本文提出了保持炮检点一致性的浮动基准面处理方法.通过配套的时间域处理和深度域速度建模技术,实现了...  相似文献   
995.
以往国土变更调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易漏提且效率较低。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地物识别、自动监测,为自然资源的监测监管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阐述了在新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国土变更调查的主要技术流程,生产应用平均查全率达82.37%,平均正检率达76.38%,且可2天完成全疆区域智能监测、5 d/70人完成人工核查及成果提交。相比于传统国土变更调查技术手段,其提取精度较高、用时较短,且能做到季度监测,满足当前社会对自然资源信息快速更新的迫切要求,可为国土变更调查的高效、准确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6.
依据米兰科维奇理论识别划分旋回,是对传统层序地层学的有力补充,具备高等时约束性,可实现高分辨率旋回识别与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莫索湾地区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之一,其中三工河组一段发育了有效的、成规模的致密气储集层。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数据,通过频谱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目标层位进行了米兰科维奇信号识别与旋回划分。以405 ka周期滤波曲线作为基准,借助三工河组底界地质年龄,建立了浮动天文标尺。研究表明,三工河组一段存在米兰科维奇旋回。短期偏心率125 ka周期控制厚度约为29.73 m的旋回;斜率54 ka周期控制厚度约为12.47 m的旋回;岁差24 ka周期控制厚度约为5.62 m的旋回。三工河组一段地质年龄为189.951~190.800 Ma,共识别出了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由此划分出了7个五级层序,沉积速率从下到上,虽呈现出“减小-增大-持续减小-持续增大”的趋势,但整体变化不大;发育了B1、B2、C1三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土石坝上实测强震动记录识别大坝模态参数的问题,根据地震中坝体监测点记录的强震动数据和基于多项式逼近的有外部输入的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模型构建了土石坝非线性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对土石坝非线性动力反应与激励输入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行研究,将其应用于新疆克孜尔土石坝主坝0+220断面的模态频率和模态阻尼比的计算,并结合计算结果和工程运行实际对克孜尔大坝运行状态进行评价。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均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识别的传递函数能够反映土石坝的动力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新疆乌伦古湖河鲈二十年来种群生长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乌伦古湖是中国内陆主要渔业基地之一,为了充分开发其渔业资源,在过去的40余年中共引进鱼类15种;乌伦古湖土著鱼类的生态位大部分已经为外来鱼类所占据,曾为乌伦古湖最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的河鲈物种濒临灭绝,为了探讨河鲈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凶和外来鱼类对乌伦古湖土著鱼类的入侵机制,2007-2008年对乌伦古湖河鲈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1987-1989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除1+龄组外,乌伦古湖河鲈其它各龄组的平均体长和体重均明显减小;拟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L∞=41.317cm,W∞=15475.1g,k=0.1649,t0=-0.2626;求得生长特征指数Φ=2.4493.L∞和Φ值明显减小,k值有所增加;但生长式型没有改变,生长拐点与1987-1989年一致,仍为tIP=7.探讨了乌伦古湖河鲈种群生长变化的主要原因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9.
新疆和田地震台地电场电极更换前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0月,对和田地震台地电场测区内的所有电极进行更换,简要介绍电极的更换过程,并从数据相关性和差值方面评价更换前后的数据资料。分析表明,电极更换后的观测数据质量有较大提升,但测区内农田灌溉和外线路老化成为影响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09~2015年4期GPS观测资料,获得阿克陶M_S6. 7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水平运动速率、主应变率、面膨胀率及最大剪应变率,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该区域变形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震前研究区速度场由南向北逐渐减弱,研究区南部帕米尔区域整体运动速率高于北部的南天山区域,以发震构造为界南北部区域的速率大小和方向均有差异。(2)研究区现今应变率场与该区域长期的地质构造背景相一致,震前逐渐增强的压应变为本次地震提供发震背景。研究区剪应变变化趋势优于面膨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