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WebMGIS的矿山安全实时监测集成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安全实时监测对矿山安全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分析当前国内矿山GIS(MGIS)、矿山安全监测系统(MSMS)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MGIS与MSMS在企业网上进行集成的必要,提出了统一的时空框架下系统集成后的功能和总体结构,论述系统集成中的开发方法选择、时空数据组织、空间数据接口、数据库访问方法及页面更新等问题,最后对该系统在开滦林南仓的成功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2.
沙尘暴的发生受大气环流、地表状况、降雨的影响,还受到局部地区地形的影响。一次规模较大的沙尘暴过程,沙尘可以从蒙古国和我国西部沙源地输送到我国东部、韩国、日本乃至夏威夷、美国西海岸。中日亚洲沙尘暴ADEC项目对亚洲沙尘暴的起沙、传输和降落的运行机制已经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亚洲沙尘暴的数值模拟系统。本文以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事件为例,利用遥感技术,综合DEM地形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分析西风引导气流和地形对沙尘运移路径影响,将MODIs影像数据和DEM地形数据以及地面观测站点实测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沙尘在运移过程中的运移路径明显地受到西风引导气流、沙尘粒子自然沉降规律以及局部地形的影响,要预防(减少)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仅仅作好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不够的,加强北京周边地区,尤其是张家口地区、官厅水库库区及库区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3.
GLONASS与GPS导航定位技术原理相似,GPS/GLONASS组合测量由于可见卫星数目的增加,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可靠性、完备性。着重介绍了GPS/GLONASS组合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源及其性质并给出相应的影响量级。  相似文献   
34.
陕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IPCC指南推荐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将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源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农业、林业、废弃物等5个单元,全面测算了2005—2013年陕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2013年,陕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逐年增长且有加速趋势,而温室气体吸收总量却增长缓慢,净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趋势显著,单位GDP碳排放量呈波动下降趋势;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排放比例最大,为78.42%~83.36%;工业过程、农业、废弃物处理排放所占比例分别为9.57%~14.78%、3.11%~9.02%、1.25%~1.98%;林业部门表现为碳汇,约9%的CO2排放被森林吸收。  相似文献   
35.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相关要求,开展了海岛统计报表制度的研究和建立工作,统计内容包括海岛生态保护、海岛开发利用、海岛人居环境、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和海岛管理5个方面,共15张表,386个统计指标。该制度具有依法设置报表指标、充分考虑跨部门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历史数据与变化数据有机衔接、分级填报、逐级汇总等特点。通过对海岛保护法条文的研究以及报表制度分析和实践验证,该报表内容丰富全面,指标设置科学合理,将为国家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实施科学有效的海岛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6.
2009年作者对中国黄东海海域夏季(7月20日至9月1日)与冬季(12月23日至2月5日)的两个季度月的颗石藻群落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2009年夏季,中国黄东海海域调查区共发现21种颗石藻,其优势物种分别为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huxleyi)、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纤细伞球藻(Umbellosphaera tenuis)和深水花球藻(Florisphaera profunda)。颗石藻细胞丰度为0.23×103~17.62×103个/L,平均值为2.84×103个/L。2009年冬季,中国黄东海海域调查区共发现20种颗石藻,其优势物种分别为赫氏艾密里藻(E.huxleyi)、大洋桥石藻(G.oceanica)、深水花球藻(F.profunda)和纤细伞球藻(U.tenuis)。颗石藻的细胞丰度为0.12×103~35.35×103个/L,平均值为3.84×103个/L。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颗石藻在我国黄、东海陆架海域的分布(特别是垂直分布),并对其作出了描述与分析,以期为关于中国海颗石藻群落分布等基础性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37.
徐秋枫  陈建文  姚泉  周志  王胜建 《地质通报》2016,35(203):348-355
针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凹陷中侏罗统大煤沟组泥页岩,利用地震频谱曲线在不同流体介质储层中的形态、斜率、主频与中心频率的差值等属性参数特征,识别陆相泥页岩层系的地震频谱属性特征,预测含气性。研究结果表明,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上部能量系数较低,平均为0.6719,下部能量系数较高,平均为0.7521,结合现场含气量和全烃特征认为,可以以能量系数0.7为界线,作为识别下部和上部含气性的标志,下部明显比上部含气性好。平面上进一步圈定了2个有利目标区,得到柴页1井勘探验证。因此,频谱分解技术可应用于中国陆相页岩气的勘查开发。  相似文献   
38.
本文在梳理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现状及历史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评价方法和分区原则,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29个四级地下水系统,以地下水系统为评价单元,在充分考虑不同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存在的问题,讨论珠江流域三级阶地不同水流运动特征,阐述了评价的精度以及水利工程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通过本次评价,珠江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374.16亿m~3,可开采量为578.7亿m~3,开发利用率仅10.01%。珠江流域跨度较大,水动力特征迥异:上游云贵高原深切峡谷区、中游桂中峰丛洼地区、下游冲洪积平原区,据不完全统计,珠江流域蓄水量大于100万m~3的水库32座,水利工程的修建以及水库对水资源调蓄和分配给地下水资源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不同部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概念上的分歧导致二者间流域边界不一致以及流域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为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39.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激增,需水量上升,水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安全保障程度不足;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量稳定、水质较好的特点,可作为重要的应急备用水源。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着手,系统梳理了大湾区水资源环境条件、地下水资源状况、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并提出了应急后备水源地建议,得到以下认识:(1)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2)湾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丘陵山区以HCO_3-Na型、HCO_3-Ca型及HCO_3-Na+Ca型为主,冲积平原及山间盆地以HCO_3+Cl-Na型及HCO_3+Cl-Na+Ca型为主,三角洲地区以Cl-Na型微咸-咸水为主;(3)西江、北江及东江干流构成湾区内地下水排泄的总渠道,各支流为地下水的局部排泄基准面,地下水动态变化具季节性特征;(4)地下水整体水质较好,Ⅰ-Ⅲ类水占比高达66.25%,从丘陵山区到三角洲平原,水质呈变差趋势,尤其在广州、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周边水质较差,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等,三角洲地区发育大量"铁质水"和"氨氮水",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5)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东莞及中山等城市基本未开发利用地下水,在各类地下水中,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具有规模开采的开发利用潜力;(6)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提出将广花盆地等10处富水块段作为应急水源地备选,经初步计算每年可为大湾区提供约4.18亿m~3的应急水源保障。为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及极端干旱气候等大规模供水危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用水安全,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强大湾区的基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精准计算可用于应急备用开采的地下水储存量。  相似文献   
40.
During late February to mid-March, 1991, when mature N. japonica swarmed in the sea surface off Jimo County, Qingdao, seawater containing numerous early embryos was pumped into a nearby 2.7 ha. muddy-sand shrimp pond, where the embryos continued to develop. 800000 Penaeus chinensis seedling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pond on May 30, 1991. Monthly benthic sampling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production of N. japonica in this atypical environ -ment.The density of N. japonica varied from 0 to 20400 ind./m2. The predation of P. chinensis was consider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ass mortality of N. japonica in June through July, when the worms were 2.2-3.3cm in length and lived in the top 2-4cm sediment.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of 1991, the hottest period in the site, there was no substantial mortality of N. japonica as reported in earlier literature. This was explained by the deeper burrowing of the' worms that protected them from predation by shrimps.Monthly biomass ranged 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