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上海地质灾害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2.
对南海东部海域1997-1998年实测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统计得出潮流各方向的出现频率,平均流速及最大流速,各月平均流速和最大涨落潮流速及流速和流向的联合分布,经调和分析,给出了各主要分潮流的调和常数和潮流随圆要素,确定该区域属于正规全日潮流性质。  相似文献   
123.
东海西部陆架海区潮内波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浅海内波现象的调查和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六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东海进行过多次单船定点连续观测和三船同步定点连续观测,并用调和分析的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过分析和研究,计算过该海区潮周期内波的各要素.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黄海也进行过多次短期定点连续观测,并报道过与声场有关的高频段内波谱分析的结果,但没有涉及潮周期内波.  相似文献   
124.
杨和福 《海洋与湖沼》1992,23(6):599-605
于1988年5月—1989年2月,对东南极Vestfold丘陵地区沿海海域水体中的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的连续测定表明,该海域海水中的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主要以甲酸、乙酸、丙酸和丙烯酸为主,其含量明显呈季节性变化。变化范围分别为:甲酸0.4—7.0μmol/L;乙酸0.1—40.0μmol/L;丙酸0.7—128.0μmol/L和丙烯酸0.001—0.393μmol/L,最高浓度出现在夏季。通过对浮游植物的观察和二甲基硫的测定,揭示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来自微生物作用,其中丙烯酸直接来源于棕囊藻(Phaeocystis pouchetii)细胞繁殖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由于大洋铁锰结核含有30多种有用的金属元素,是潜在的矿产资源,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关于铁锰结核的矿物组成,国内外学者已有大量的报道.尤其是Piper(1984),Usui(1979)、Burns(1977)等,他们根据各自的分析结果,指出了大洋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主要由1×109m水锰矿δ-MnO2、7×10-10m钠水锰矿及针铁矿组成.并从地球化学、沉积地球化学角度指出了上述矿物的可能成因.然而,由于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结晶程度很差和无定形性,用一般手工方法和仪器对单矿物很难分离和辨认.因此,用单一方法来确定某种结核的矿物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就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试用红外光谱分析结合X衍射、电子探针及化学分析结果,探讨红外光谱分析法应用于分析太平洋铁锰结核的矿物组成及结核中Mn含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6.
在海洋环境预报中,如何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计算机联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本文介绍海洋环境预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网络软件的特点;阐述了网络中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对CDC提供的CDCNET软件、国际标准组织/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式和TCR/IP协议进行比较说明,并且分析和评估了局域网中两种微机子网络的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27.
128.
随着海洋调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海洋激流这一重要的海洋动力现象已越来越引起海洋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如何进行激流观测和资料的处理 ,已成为有关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以江苏近海及渤海埕岛海区潮流辐合带流况为例 ,探讨了过去测流和资料分析中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若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9.
本文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计算机局域网为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局域网的建立,以及日常网络维护中常见故障和应采取的措施,可供网络工程设计、维护人员在安装和维护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0.
自从7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以来,从各国政府到普通老百姓都十分关注着臭氧空洞的变化。但许多人对什么是臭氧空洞,为什么会出现臭氧空洞,臭氧空洞对人类究竟有什么危害等问题了解甚少。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就上述问题做些简单的介绍。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生存、繁殖、发展,是靠阳光,我们靠阳光中的红外光获得温暖,阳光中的可见光让我们的跟睛能看到高山流水,气象更新。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