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330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932.
引言 将已测的地籍图采用数字化仪对其数值化,建立地籍图数据库,为地籍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一种符合现状又比较快速的手段。  相似文献   
933.
本文利用气象站的地温资料,设计了一种同时考虑传导,对流两种传热方式时的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计算了土壤中的传导热通量,对流热通量及总热通量。发现对流热通量与传导热通量具有同样的量级,均为10^1-10^2mW/m^2。另外还初步分析了三种热通量结果与地震的关系,单站热通量序列表明地震前地热能量是持续累积的。  相似文献   
934.
论铝土矿床成因及矿床类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铝土矿全部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无一例外。地球上含铝(含少量铝质也可以)岩石在适宜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风化成红土矿物,包括铝土矿物及少量粘土矿物、含铁矿物及少量含钛矿物等风化壳铝土物质(红土铝土物质)。第四纪以前的古风化作用形成的是古风化壳铝土物质(古红土铝土物质),迁移就位以后便形成风化壳铝土矿床(红土铝土矿床)。深埋地下经过成岩变化,再随地壳抬升进入地壳浅部,或地表的叫古风化壳铝土矿床。我国98%是古风化壳铝土矿床,即国外所称的喀斯特铝土矿床。由于其迁移就位方式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风化壳和古风化壳(亚型)矿床  相似文献   
935.
936.
冯志生  范国华 《地震学报》1990,12(3):292-298
本文将Jones的蒙特卡罗反演法,与修改后的马夸特反演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了一种新的蒙特卡罗反演法.它实际上是定向求解与随机求解的结合,具有占用机时短及解的拟合度高的优点.作者利用该法处理了理论视电阻率曲线,及实测的视电阻率曲线,获得了大量具有高拟合度的模型,进而获得了可能解的范围.   相似文献   
937.
本文主要利用国产HKS-1型声达,在北方地区进行观测所得到的资料。经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回波图形反映着相应的大气稳定度类别。此外,由于声达回波图形显示了大气边界层的垂直结构状况,因此声达回波图形也反映着大气稳定度类别的垂直变化。  相似文献   
938.
具吸收边界条件的波动方程偏移的拟合分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在波动方程偏移问题中构造吸收边界条件方程的原则,并提出了求解具有吸收边界条件的偏移问题的一种新方法--矩阵拟合分解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在于所构造的差分方程的拟合分解格式可以通过三点褶积和正、反递归被快速求解。 通过合成记录和野外实际资料的偏移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都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来自网格边界的人工反射,减少了因增加边道或其他方法所需要的辅助计算而带来的计算工作量,提高了计算效率,因而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9.
利用山东省117个测站19662010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集,分析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极端降水频次高值区位于鲁中及鲁东南等地,低值区主要位于鲁西北地区。极端降水强度高值区位于鲁东南地区,低值区主要位于鲁中及其北部地区。全省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都存在增加趋势,尤其鲁中及其以南地区增加趋势明显。2)夏季极端降水可大致划分为鲁西北、鲁西南、鲁中及其北部、鲁东南、半岛5个区域,各区域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以准2~3 a的周期波动为主,鲁西北、鲁西南及半岛地区的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在年代际尺度上呈现出反向变化特征。各区域极端降水频次的长期趋势均为增加,而极端降水强度表现为鲁西北地区先增加后减小、其他地区先减小后增加的长期趋势。3)鲁西北、鲁中及其北部、半岛3个区域的夏季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而鲁西南和鲁东南地区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鲁西北和半岛地区极端降水开始时间有推迟的趋势,其他地区的为提前趋势。鲁西北和鲁西南地区的结束时间有提前趋势,其他地区的则为推迟趋势,但提前和推迟的趋势变化均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940.
利用中国气象局160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CPC提供的Ni?o3. 4区指数,对比分析了SP、SU两类El Ni?o事件发展年、衰减年中国夏季降水和东亚环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 SP型El Ni?o事件发展年全国以少雨为主要特征,衰减年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 SU型发展年,降水异常呈"三明治"型分布特征,衰减年降水偏多区域增大。2) 850 h Pa风场上,SP型El Ni?o事件发展年夏季风偏强,但反气旋性风场异常位置偏东偏北,衰减年夏季风还保持强劲,且反气旋性风场异常偏西偏南;而SU型发展年东亚夏季风偏弱,衰减年夏季风偏强。3) 500 hPa高度场上,SP型事件发展年夏季,我国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总体偏弱,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水汽向我国大陆输送不足;衰减年,受偏强东亚夏季风影响,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水汽向我国腹地输送。SU型发展年,受相对活跃的冷空气影响,内蒙到华北地区多雨;衰减年,受偏强夏季风影响,冷暖气流在我国黄河及以北地区交汇。4)比较两类El Ni?o事件发生时对流层低层和高层特征表明:在SP型事件发展年,我国大陆上空,除内蒙和东北外,基本为下沉异常,衰减年基本为上升异常;在SU型发展年,我国大陆上空皆为显著的下沉异常,衰减年为弱下沉异常,但在偏强夏季风的作用下,降水偏多区域增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