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456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川中—川南过渡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划分为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开阔台地相3个相,8个亚相(开阔潮下、台内滩、台内雏滩、局限潟湖、台内洼地、局限潮坪、蒸发潟湖、蒸发潮坪)和18个微相。区域上嘉陵江组二段纵、横向沉积相对比结果表明: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相横向上较均一、相变化较小;沉积相垂向上变化在较大范围内具有同步性。嘉二段共分5个作图单元,采取单因素法和优势相法相结合,并融合了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较精确地展示了嘉陵江组二段不同层段的沉积相展布和演化。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碳酸盐台地内隆坳相间古微地貌共同控制着沉积相带展布和演化。嘉陵江组二段以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为主,储集体有利发育相带是台内雏滩亚相和局限潮坪亚相,台内雏滩发育于潮坪与潟湖的过渡区附近相对高能带,局限潮坪则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72.
本刊讯近日,山西确定了测绘事业“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服务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统一监  相似文献   
73.
河南夏季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500 hPa环流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河南省40个代表站1961-2005年夏季≥35℃高温日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典型场基本能反映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据此,得出河南夏季≥35℃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类型为全省一致型、西北至东南差异型和西南至东北差异型.第一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最大,第二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演变显示,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平均呈减少趋势,且存在2~4 a、8~14 a的周期变化,目前河南夏季高温日数正处于偏多状态中.应用逐日20时500 hPa ECMWF北半球格点资料,对1991-2005年河南典型的大面积持续高温下的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分类,分别求各种类型下的环流平均场,从而得到河南省高温的两种环流型,即贝加尔湖高压型和副热带高压型.  相似文献   
74.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对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在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和北部相对湿润的小麦种植区域,辐射量降低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降低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和哈尔滨市,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西北部的北安、五大连池、克山和克东4县,辐射量增加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黑龙江省小麦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百分率的平均值为-1.57%/10a.  相似文献   
75.
湄公河下游地下水域中的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亚洲东南部多数冲积含水层的水进行调查,更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砷的认识,其调查结果使人们增加了对湄公河流域下游地下水水域中砷的关注。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新的研究并且回顾了许多以前小规模研究,提供了柬埔寨和越南Cuu Long三角洲含水层中砷的综合概况。天然砷一般起源于湄公河流域的下游,而不是起源于某一有地质特征的地区,而且发现浓度介于8ppm和16ppm(干重)之间的砷广泛分布于土壤中。与天然冲积层的砷相比,工业和农业用的砷是有限的。含水层地下水的砷浓度不低于10μgL^-1,但是,在离散的反常区域,砷的浓度在10-30μgL^-1也是常见的,有时也可能有暂时的砷异常,砷浓度可达到600μgL^-1,。最严重的是,洪积平原中的铁和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容易受到洪水水位大的波动的影响,在氧化条件下.产生不稳定的毒砂。而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中高浓度的砷,由于受到吸附和解吸的袭夺作用,在还原和带轻微碱性的条件下,砷适宜释放。在水位埋深浅的含水层和100—200米较深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砷浓度高。砷蔓延的过程没有明显的迹象,但是砷对健康有严重的局部危害,而且通过间接方式(诸如通过污染的稻米和水产品)摄取低浓度砷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土壤中含砷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加之将来地下水抽取量的快速增加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整个区域开发水资源时要持续保持警惕性。  相似文献   
76.
加利福尼亚南部横跨主要地壳构造板块边界。这个边界由圣安德烈断层和延伸主要地区的许多相关断层确定的。这一动态构造环境创造了壮观的景象——崎岖的山脉和陡峭的峡谷,它们是这个地区风景的主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灾害。构造动力逐步向上推动地形,地心引力对它则是残酷地向下拉动。当地心引力占优势时,可能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介绍了1998年5月-2001年12月期间对维苏威火山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多数问题的焦点集中在这个时间观测的累积时间变化。根据化学性质,把地下水样分成2组(1组和2组),分别说明了火山区南部和北部的水循环特征。与2组相比,1组的水样酸性和温度以及碱性都高于2组。水样中还有较高的CO2和CH4含量,这主要是深部向上部挥发的物质含量过高,加之延长了水-岩石的作用时间所致。时间序列说明整个含水层化学成分相当稳定。本项研究期间,地下水温度、pH值、重碳酸盐和溶解的CO2非常稳定.特别是深井(压力计水位高于100米)。较浅的水体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季节性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瞬时变化。本文还描述了1999年10月地震事件引起的水化学性质的重要变化,特别是位于火山北侧的Olivella泉。在这个位置,观测出水的pH和氧化还原势降低得很多,而溶解性CO2和3^He/4^He比值却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这些化学性质和同位索成分的变化证明了地震期间,岩浆诱发的氦和二氧化碳进入含水层(该含水层补给Olivella泉)的假设。  相似文献   
78.
冀北红旗营子杂岩的锆石、独居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较为详细的SHRIMP、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独居石电子探针Th-U-b化学法定年揭示,隆化-山地块的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484Ma和2180Ma,同时存在3164~2553Ma的锆石记录和约1854Ma的变质改造事件;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413Ma,独居石内核记录了约628Ma的继承年龄。凤山-宁地块的钾长花岗质糜棱片麻岩、角闪黑云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876Ma、1838Ma和1810Ma,其中存在2042-1904Ma的捕获锆石,遭受了1756Ma、1694Ma和313.5Ma的多期改造,其中晚古生代的构造-浆-质事件的改造尤为强烈。赤城-礼地块的角闪黑云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535Ma和2529-2480Ma,石榴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分别形成于1871Ma和1841Ma,发现有约2602Ma的继承锆石,并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多阶段的改造事件,尤其清楚地记录了343-320Ma的地质事件。结合前人的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上述地质年代学的特征,认为红旗营子杂岩从东到西可能由不同来源的微陆块组成,这些微陆块都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构造-岩浆-变质事件,可能在古生代晚期才与华北克拉通北缘拼贴。  相似文献   
79.
6年期间,在使用涕灭威的马铃薯种植区域,总共对4眼浅水监测井进行了19次采样,定期分析了这些样品中的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硝酸盐和不常见的离子、pH值、EH、溶解性氧以及碱度。地下水中农药残留物的浓度与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水位埋深、地下水补给的测量等几方面都有关。该浓度与补给的相关性说明了不饱和带的储藏量。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后的第4年,由于这种储藏现象:水、土壤的条件;特别低的温度,抑制了活性物质的水解。  相似文献   
80.
对河南省40个代表站1961-2005年夏季≥35℃高温日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典型场基本能反映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据此,得出河南夏季≥35℃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类型为全省一致型、西北至东南差异型和西南至东北差异型。第一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最大,第二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演变显示,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平均呈减少趋势,且存在2~4 a、8~14 a的周期变化,目前河南夏季高温日数正处于偏多状态中。应用逐日20时500 hPa ECMWF北半球格点资料,对1991-2005年河南典型的大面积持续高温下的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分类,分别求各种类型下的环流平均场,从而得到河南省高温的两种环流型,即贝加尔湖高压型和副热带高压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