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介绍了低频射电干涉阵的发展情况、研究领域,讨论了国际上的LOFAR、LWA和MWA等低频射电项目.借鉴当今的低频射电项目,结合云南的地理和太阳射电优势,设想在云南省内构建一个太阳低频射电干涉阵,观测频率在30 MHz~250 MHz范围内,文中仿真了太阳低频射电干涉阵(4台站),比较和分析了通过优化算法得到的阵列的UV覆盖、脏束(Dirty beam);讨论了低频射电干涉阵的观测模式、射电干扰、低频射电成像等问题;分析低频射电阵在观测太阳爆发性活动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耀斑、射电爆发的可能性;通过上述的仿真和分析构建太阳低频射电干涉阵面临的问题,可以为今后建立阵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2.
遥感综合试验对于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遥感应用都需要试验提供支撑。从2018年开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遥感自身发展和遥感面向地表圈层深化应用面临的科学问题,在滦河上游流域组织了小滦河流域复杂地表碳循环遥感综合观测试验,本文旨在介绍该试验的目标、区域、观测参数、观测方法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望为今后开展其他遥感试验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该试验采用星机地协同综合观测的方式,选择主要的在轨运行卫星数据及覆盖此流域的遥感产品作为主要数据;针对典型区域开展航空及无人机遥感试验,搭载光学传感器设备,获取典型区域水热循环、碳循环等关键参数;并同步开展地面观测试验,在典型实验区开展大气、植被和土壤关键参数的精细观测。目前已系统的开展了地面测量试验、无人机遥感试验及航空遥感试验,并同步收集了卫星遥感数据,形成了一套丰富的星—机—地配套遥感实测数据集。在试验的推动下,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在试验区架设了多座综合观测塔,并配置了多种观测设备,开启了长时间序列观测任务,虚拟试验场的构建和机理生态模型的运行也在同步开展。小滦河流域复杂地表碳循环遥感综合试验利用星—机—地一体化的监测方法有效获取了地表水、能量和碳循环的关键参数,为遥感机理模型发展、反演方法检验和尺度转换研究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目前已用来建立遥感机理模型的综合检验平台,分析和改进传统模型和遥感产品在复杂地表的适用性,阐明流域尺度碳水耦合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603.
胡凯衡  崔鹏  葛永刚 《山地学报》2012,30(4):484-490
2010-08-07-08发生的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了1 765人死亡和失踪,33幢面积共11.472 km2的建筑物被直接冲毁,有20幢面积约69 km2建筑被部分损坏.现场的调查表明,泥石流破坏建筑物主要有冲击、淤埋和摩擦三种方式.通过对8座破坏建筑物的具体分析,发现泥石流破坏建筑物有正向以撞击为主、侧向以淤埋和摩擦为主,沿流向呈现波浪式变化以及遮蔽效应等特点.根据泥石流的破坏方式、特点和建筑物类型,初步提出了我国山区居民住宅两种常见结构的泥石流破坏分级标准.最后提出了几条能有效减轻泥石流对建筑物破坏的具体措施,可供坐落于泥石流危险区的山区城镇借鉴.  相似文献   
604.
应用MODIS数据反演河北省海域叶绿素a浓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更加合理、准确的叶绿素a遥感反演模型,利用地物光谱仪测定了河北省海域水面的光谱反射率,分析了光谱反射率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MODIS数据各波段及波段组合的反射率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分析,确定第1波段(B1)为最佳反演波段,建立了应用B1反演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关系数为0.66,反演结果均方根误差为0.48 mg/m3,模型精度优于SeaDAS的OC3标准经验算法;该模型反演河北省海域表层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5.
赖永华 《东北测绘》2012,(1):196-198,200,202
道路施工占地范围广,影响面大,有效合理利用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介绍积分法对道路边桩数据处理的研究,确定征地测量的界线,从而确保在交通建设工程中,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606.
赖永华 《东北测绘》2012,(2):202-204,207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站仪在测角与测距方面的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传统的四等水准测量,已被生产实践证明是完全可行的测量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07.
渤海SZ36-1油田原油属重质稠油,具有密度高、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在传统的热洗井中单独采用大量地热水长时间清洗井筒的工艺,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污染地层.为此推出了一套化学增效热洗井技术,经过实验室研究及在海上平台现场的大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缩短作业时间和油井恢复周期并且增产的目的.这也为其它稠油油田的洗井、清蜡作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08.
为了便于沙澧河流域防汛气象预报服务效果的比较和评判,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从预报准确率、预报服务覆盖率、预报服务时效率、可能预防能力等4个方面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给出了定量评估的方法.其中,预报服务时效和预报准确率是决定防汛气象预报服务效益大小的因子,这两个因子具有可提高的潜力,是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防汛效益的研究重点.预报服务时效和预报准确率同时提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09.
介于目前在检定总辐射表时,检定时间比较长,需要2~4小时,基本都是手工劳动,后期处理没有配套的PC程序,只能手工检测,而且人为造成的系统误差比较大.因此,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将总辐射表的检定由人工转为自动化,以提高检定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610.
运用Roedder和Kopp(1975)等提出的裂隙愈合技术,以冰洲石为主矿物,成功合成了烃类包裹体,这为探讨碳酸盐岩烃类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合成包裹体进行镜下岩相学观察、显微荧光分析及均一温度测定等实验分析,对烃类包裹体形成的控制因素作了初步探讨。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表明,样品中合成的烃类及盐水包裹体数量随油水比的降低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烃类物质对晶体生长和裂隙愈合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油水比过大不利于烃类包裹体的形成。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同一样品中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要低于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且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随着油水比增大而相对增高。对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进行压力校正得出,与烃类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可以反映烃类包裹体捕获温度。实验结果说明油水比例对烃类包裹体形成、分布及其测温结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油气对晶体生长和包裹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油气包裹体的大量形成对应着油气充注的关键时期,烃类包裹体和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差值随油水比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