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石油化探就是依据地下油气向上运移的原理,运用地球化学法从空气、水体、土壤、岩石中检测油气的运移迹象或石油在地表衍生物的信息,预测油气存在和圈定油气富聚地段的方法。 石油化探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曾一度颇受重视;后因化探理论方法和勘查方法不完善,分析仪器设备简陋,至50年代末处于低潮;70年代后随着分析技术的提高和高精度测试仪的应用,石油化探研究又重新崛起,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取得良好的找油气效果,而在南方,多属中小型内陆盆地的成油地质环境,因此,油气综合化探方法处在探索阶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与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协作,从1988年1月起,对广西百色盆地等进行了油气化探试验研究工作,经过初步试验研究、试验与评价研究和区域综合评价3个阶段,探索了油气综合化探方法在南方中小型内陆盆地中寻找油气田的有效性,建立了一套普查到勘探油气田的快速、经济、准确和有效的油气综合化探方法,同时总结了油气化探异常特征及展布规律,评价盆地油气田前景,判断油气聚集的区带和含油气构造。 从今年第一期起,将系统地介绍南方内陆盆地油气综合化探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拟分四次刊登,各自成章。系统介绍油气综合化探方法;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42.
管桩中的铁磁性物质在地磁场中受到磁化而产生磁化强度,使管桩附近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把管桩中的铁磁性物质等效成直立磁性圆柱体,结合模型桩试验,研究了管桩外部的磁场特征,并且利用管桩外部的磁场特征确定了某居民小区住宅楼基础中管桩的长度.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均表明,磁测井法能够准确检测建(构)筑物下管桩的长度.  相似文献   
43.
基于东北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资料,通过小波多尺度分解,将重力异常分解为四阶.提取主要反映深断裂的重力异常2、3阶小波细节,利用不同方向的水平梯度,计算并强化深断裂的线性特征,解译出12条深断裂,同时,结合功率谱法、东北地区地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和地质信息推断断裂的下切深度和性质,结果表明:12条深断裂分别对应拼贴地块的缝合带和对东北地区盆地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明显控制作用的岩石圈断裂两类;深断裂体系主要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向且大多为走滑断层;提取主要反映深层块体异常的3、4阶小波细节并结合深断裂体系将研究区划分为五个重力场一级分区,并首次将额尔古纳块体和兴安块体分开.五个大区分别为额尔古纳块体、兴安块体、松嫩块体、佳木斯块体和华北板块;其中兴安块体又分为二连盆地、大兴安岭两个二级分区;松嫩块体又分为小兴安岭、松辽盆地、张广才岭三个二级分区;佳木斯块体又分为那丹哈达地体、三江盆地、桦南—穆棱三个二级分区,华北板块又分为辽东半岛、华北板块、北部断裂带三个二级分区,结果表明了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4.
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6-2007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变化强度、相对变化率及景观生态学指标,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比例锐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交通用地的变化幅度及动态度最大;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在此期间呈一定波动,除牧草地外,交通用地历年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期间以2004年各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之和最大;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衡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各市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差别不大,而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的变化幅度及相对变化率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5.
苏州与上海孪生城市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区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玉麒  董平  俞勇军 《地理科学》2004,24(3):305-313
在对美国进行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艾伦从理论上推导出的孪生城市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区域空间结构理论。1990年代以后,苏州在跨国公司投资作用下的快速崛起,已与上海初步构成了一种功能上互补的共生关系,即孪生城市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主要导源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从行政原因上看,苏州与上海由于分属两个省级行政单元,经营成本、产业政策自1980年代以来一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从经济原因上看,苏州与上海仅距不到90 km、位居上海都市圈的内圈层,且离虹桥机场约50 km。苏州的快速崛起以至于苏沪孪生城市的形成,产生了多方面的区域效应。苏州与无锡本是一对水平相当、产业性质类似的城市,现已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发展态势,从而为在此基础上城市合理分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苏州位居省级行政单元的交界,因此苏州与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构成了广义上的双核结构模式;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我们可以构建起沪宁沿线城市合理分工的多重空间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46.
基于剪胀理论的嵌岩桩嵌岩段荷载传递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平  秦然 《岩土力学》2003,24(2):215-219
结合桩岩作用的剪滑扩张规律,建立了适于弱质岩石嵌岩桩嵌岩段的荷载传递函数及相应的解析解。从理论上较好解释了桩端阻力随嵌岩比H/D的变化关系,分析了桩侧岩壁性质、桩端岩性等因素对单桩沉降与桩端阻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有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7.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玉麒  董平 《地理学报》2005,60(4):587-596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该地区虽然水网密布,水系发达,并有太湖等大小湖泊存在,但并不影响中心地结构在该区域的形成,其形成机理是地形平坦、水系呈规则的圩田塘埔系统,及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该中心地结构的中心城市是苏州,而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几何中心;另一方面,不同等级中心地的间距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对应性。据此,根据太湖流域中心地的形成过程,可以给出以下的中心地结构的形成路径:区域几何中心决定最高等级中心地的区位;区域面积决定一级中心地与二级中心地之间及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高等级中心地之间的间距决定以后,余下的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即可同时决定。由此,太湖流域中心地结构的形成体现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中心地形成过程与类型。这一形成过程具有一般性,即对任何一个中心地而言,都有一个自低等级中心地向高等级中心地的转化、升级过程,但对整个区域而言,却是高等级中心地首先形成,然后才是以此为中心各级不同等级中心地的相继形成,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其研究结论丰富与完善了中心地学说。  相似文献   
48.
核酸类物质(NAS)因具有遗传、介导和催化生化反应、提供或转移能量等多种生物功能,被认为是生物体内极其重要的一类分子。但对于NAS(包括核苷酸、核酸及其衍生物)是否具有营养功能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甚至几乎所有营养学教科书都不涉及这一内容。本文在综述核酸营养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包括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应用、争议问题以及NAS对其他生物的营养价值等内容。NAS是"条件型营养物质",对高等动物的生长、新陈代谢、免疫、肠和肝脏等器官的更新或修复等发挥着重要作用;NAS已在功能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产业得到广泛应用。期待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对核酸营养研究产生兴趣,开展相关研究,形成对核酸营养正确、系统的认识,以完善相应的营养学理论并对NAS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9.
60年来黄河流域径流量时空变化(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Water discharge data of the Yellow River over the past 60 years was analyzed using the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 and Mann-Kendall (MK) test methods to identify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patterns. Potential connections between water discharge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El Ni 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were also examined by the cross wavelet and wavelet coherence methods. CW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iodic oscillations in water discharges had occurred at the temporal scales of 1-, 2to 4-, 6to 8and 10to 22-yea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at the annual timescale (1-year) the phase relations between water discharge and ENSO were indistinct probably due to the strong influence by human disturbances. However, over the longer time scales, the phase relation becomes much clearer with an anti-phase relation being found mainly at inter-annual scale (2to 8-year) and in-phase relation at decadal scale (16to 22-year). According to the MK test results water discharge at most stations except Tangnaihai hav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abrupt change occurred in the mid-1980s or the early 1990s. The changes in water discharge were found to be influenced by both climate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Before 1970 the change in water discharg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the river basin, but after 1970 the decrease in water discharge has been largely caused by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constructions of reservoirs, water abstraction and water-soil conservation with water abstraction being the main cause.  相似文献   
50.
灌注桩中的钢筋笼在地磁场中受磁化作用而产生磁感应强度,使灌注桩附近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通过对钢筋笼主筋进行剖分,得到钢筋笼的仿真模型,而后根据磁性体磁场公式,利用MATLAB平台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定量计算出模型桩钢筋笼磁异常.经分析表明钢筋笼仿真模型的计算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出灌注桩钢筋笼磁异常特征.本研究对钢筋笼长度检测及主筋数量的估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