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254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747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骨细胞特异性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在CKD-MB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学认为CKD-MBD的核心病机是本痿标痹,Wnt/β-catenin发病机制与本痿标痹的机制相似,均有复杂性、虚耗性、难愈性、不可逆性的特点。本文从中医学对本痿标痹和CKD-MBD的认识、本痿标痹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来阐述CKD-MBD的病机,并认为痿痹兼顾法可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从而达到缓解CKD-MBD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2.
磁组构与构造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开  贾东  罗良  董树文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3):1007-1026
磁组构通常指磁化率各向异性,即AMS(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是一种重要的岩石组构,是弱变形沉积岩地区灵敏的应变指示计.近年来,AMS在造山带及前陆地区的广泛应用为构造变形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提升了该方法的理论认识.本文在研读最新相关文献与著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及研究团队在龙门山地区获得的磁组构研究成果,综述了磁组构在沉积岩地区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基于现有的研究认识对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磁性矿物分析是AMS研究的关键,应结合多种岩石磁学实验及光学与电子显微构造研究手段展开详细的磁性矿物学分析;(2)磁化率椭球与应变椭球的对应主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相互平行,但在不同期次、不同种类复杂的磁性矿物组成,或者多期次构造变形的影响下,AMS与应变的关系相对复杂,应比对高场和低温AMS及非磁滞剩磁各向异性(AARM)测试结果,获得不同矿物的优选定向特征,并对获得的组构进行分期;(3)AMS可以揭示造山带及其前陆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并且是分析断层相关褶皱的有限应变特征和变形机制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厘定断裂带变形性状和期次及运动学分析的有效手段;(4)磁组构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或构造变形的最早阶段,能很好地记录褶皱和逆冲作用之前的平行层缩短变形,因此可以揭示同沉积阶段的古构造应力方向.后期足够强烈的构造变形能局部改造或彻底掩盖先存AMS记录,构造流体有关的同构造期结晶矿物或先存矿物的重结晶导致的再定向被认为是其根本原因;(5)斜交磁线理是一种特殊的磁组构类型,反映了区域构造叠加或多期构造变形作用或隐伏斜向逆冲等可能的构造过程,有必要结合多方面的地质证据对其成因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883.
利用155个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记录的连续地震波形数据,通过有限频层析成像技术,反演获得了华南地区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三维速度模型.结果显示,大致以江南造山带为界,研究区域南部的华夏块体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存在一个清晰的低速异常构造,而研究区北部的扬子克拉通的大部分区域上地幔则存在高速异常结构,并且这些速度异常体都向下延伸到地幔转换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在(27°N,118°E)处观测到通过410-km界面的上涌流,并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向西和向北扩展,显示为华夏块体深部200~400 km深度的大范围低速异常,可能为华夏块体广泛分布的新生代岩浆活动提供深部来源.更重要的是华夏块体通过410-km界面上涌流在上涌的过程中向北延伸,越过江南造山带"侵入"到扬子克拉通的南部地区,造成了扬子克拉通较厚的岩石圈对应的高速异常体向南倾斜的假象.最后,位于117°E(郯庐断裂的南端)以东的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已经被"活化",即被来自南部热的软流圈物质替而代之.同时,推断在华夏块体下方地幔转换带内低速异常体可能是与海南地幔柱有关.海南地幔柱和(27°N,118°E)410-km界面上涌流的关系还有待于今后更大范围地震台阵反演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84.
邓辉  董非非 《地震学报》2020,42(4):491-503
通过对赣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系统地调查研究,以地域人文背景、史志记载情况等为切入点,综合考证历史地震记载的完整性,并在充分挖掘可用信息的基础上,对公元412年、1603年、1847年和1888年等历史地震事件进行了甄别和参数核定。研究表明,公元1500年之后赣南地区的地震记载相对较连续;区内地震活动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的趋势,且地震主要分布在NE或NNE向主干断裂附近,以及主干断裂与NW向断裂的交接复合地区;原地重复发生地震的频率相对较高。该结果可用于修定新版地震目录、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历史地震调查等工作中,为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防震减灾规划决策等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85.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地震空区进行了预报效能评估。 结果表明: ML≥3.0地震空区的报准率为0.45, 虚报率为0.55, 漏报率为0.57, R值为0.26; ML≥3.5地震空区的报准率为0.31, 虚报率为0.69, 漏报率为0.75, R值为0.08; ML≥4.0地震空区无对应的MS5.5以上地震。 ML≥3.0地震空区的R值高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值, 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ML≥3.5和ML≥4.0地震空区不具有预报能力。 主震一般发生在空区内部边缘, 震前空区一般不会被打破; 空区的持续时间、 空区尺度、 震级下限与主震震级无明显线性关系; 空区主要分布在江苏、 山东及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886.
汉中盆地及邻区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探查汉中盆地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和孕震构造特征,本文基于背景噪声成像、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以及莫霍面Ps震相时深转换方法反演了汉中盆地及其邻区的地壳S波速度和厚度,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研究区深部结构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汉中盆地不同区域的浅表沉积厚度和速度存在差异;部分区域莫霍面处的速度变化平缓,Ps震相与P震相的振幅比<0.2;汉中盆地内部鲜有地震发生,其周边10 km范围内地震分布主要受到断层控制;4—16 km震源深度上下界面大致对应于低速体底层和高速体顶层。本文获得的非均匀分布的沉积厚度、渐变的壳幔过渡带结构与汉中盆地长期处于秦岭构造带、大巴山褶皱带以及青藏地块交界区的三联点构造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7.
888.
针对北斗二号(BeiDou-2) B1I&B2I标准双频无电离层伪距组合解算的共视比对结果中存在明显的噪声进而影响其短期稳定性的现象, 开展了在BeiDou-2和北斗三号(BeiDou-3)现有可用频率信号中选取最优双频组合的研究, 以期改善BeiDou的共视时间传递性能. 基于开发的CGGTTS (Common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eneric Time Transfer Standard)软件所生成的标准共视文件, 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与捷克光电研究院(TP)之间GPS、Galileo、BeiDou-2 B1I&B2I及B1I&B3I和BeiDou-3 B1I&B3I及B1C&B2a双频无电离层伪距组合共视时间比对试验, 并用Vondark滤波对各双频组合的共视结果降噪处理, 通过计算滤波残差的RMS值来评估共视时间比对的精度. 结果表明, 利用BeiDou-3 B1C&B2a组合伪距值获得的共视时间比对结果噪声相对较小, 相比BeiDou-2 B1I&B2I、B1I&B3I和BeiDou-3 B1I&B3I组合的RMS (Root Mean Square)值分别提高约46%、52%和37%, 与GPS P1&P2组合的精度相当, 且与Galileo E1&E5a组合相差不大. BeiDou-3 B1C&B2a组合链路的短稳(< 1d)要优于BeiDou-2 B1I&B2I、B1I&B3I和BeiDou-3 B1I&B3I组合, 且与GPS P1&P2、Galileo E1&E5a组合的稳定性相当; 6条共视时间比对链路的中长稳(> 1d)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89.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地位显著。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保护黄河的重大国家战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是黄河流域保护的重要一环,加强黄河流域湿地保护治理,对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脆弱,资源配置不合理,湿地被过度开发,流域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为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湿地的状况,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简述了黄河流域湿地的现状,重点从黄河流域湿地存在的问题出发,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导,以维护黄河生态安全为目标,探究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模式,提出加强黄河流域湿地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实现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90.
本文基于2018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9年1月(冬季)季度航次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讨论了烟台四十里湾及其邻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丰度、优势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分布特征以及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年度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69属116种,其中硅藻门50属85种,甲藻门15属27种,着色鞭毛藻门3属3种,未定类1种(三深碎裂藻,Ebria tripartita)。浮游植物丰度在8月份达到年度最高值,为2.89×108cells/m3,秋季次之,春季最低,春、秋、冬季浮游植物丰度均为~105cells/m3。硅藻门在4个季节中均占绝对优势,除春季出现甲藻门(夜光藻)优势种外,其余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均为硅藻门。相邻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更替明显,未出现4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在夏季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58和0.31。RDA排序分析显示,不同季节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总体来讲,温度、溶解氧浓度、SiO32-浓度和NO3-浓度对浮游植物的丰度和平面分布有显著影响。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结果显示,2018年每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分布均可分为两个类群,其分布受营养盐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