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72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无冰北极?     
薛钊 《海洋世界》2014,(1):26-31
<正>2012年8月,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报告,北极的冰盖缩小到了只有410万平方千米。出现了30年来夏季冰盖面积的最低值。科学家预测,夏季完全没有冰的北极可能将在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出现。北极夏季冰融化的速度是惊人的。"我们距离一个完全没有冰的夏季北极,只差四分之一的路了。"加拿大魁北克拉威尔大学的研究者路易斯·佛蒂尔说。如果有一天,夏天的北极完全没有了冰,世界会变得怎样?现实和科学研究已经给未来提供了答案。  相似文献   
92.
侯淑梅  朱晓清  史茜  唐巧玲  孟宪贵  刘畅  高荣珍  刁秀广 《气象》2023,49(11):1328-1342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剖析了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冷涡位于最有利于山东出现强对流的关键区,大尺度天气系统强迫强,对流层中层异常强的冷空气南下影响前期异常增暖的山东地区,造成“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异常程度更能代表动热力强迫的强度,异常程度达到2σ以上有可能造成极端强对流天气。当冷涡南下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异常程度增加时,其东南象限仍能产生极端强对流天气。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组织化发展,飑线的长轴走向与0~6 km垂直风切变矢量方向相同,新单体发生、发展、合并的区域位于风矢量差大值中心前沿。低层暖湿平流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暖湿空气,是CAPE重建的机制,是超级单体群和长飑线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93.
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殚精竭虑地奉献了一生,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他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永远激励着自强不息的优秀中华儿女,他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94.
95.
自《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施行以来,各级地矿部门开展了许多有效工作,为国敛财。但在实际征收中发现了许多影响征收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当前换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
湖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与GIS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技术规范和GIS制图精度要求,笔者在承担湖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项目工作中,引用图像信息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运用RS—GIS一次成图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在短时间内,多快好省地完成了全省国土(18.59万km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的遥感判读分类及野外调查验证、GIS数字制图和分县市面积测算统计任务,为国土整治。环境治理、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地质环境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从自然过程看,土壤侵蚀类型和等级受控于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土壤圈、…  相似文献   
97.
2020年5月山东共出现1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8次出现冰雹,共15市(93.8%)81站(65.9%)出现降雹,单站最大降雹次数为4次。10次出现10级以上雷暴大风,5次出现短时强降水,强对流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灾害之重为近10年少见。其中,“5 ·17”强对流天气过程最为剧烈,其冰雹范围之广非常罕见,最大冰雹直径为4.5 cm,最大风速达36.6 m ·s-1(12级),最大雨强达56.9 mm ·h-1。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CMWF Reanalysis v5,ERA5)和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资料,对2020年5月山东强对流天气特点及强对流多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5 ·17”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对雷达回波特征和风暴内的垂直运动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一方面有利于其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到达山东,另一方面阻挡西风带系统,导致前倾槽强度偏强,长时间维持在山东上空;500 hPa异常偏强的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携带的冷空气叠加在850 hPa偏强的暖温度脊上空,造成山东上空长时间为位势不稳定大气层结。(2)在上述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山东上空水汽充沛,对流有效位能偏大,冀鲁豫3省交界处气旋式辐合偏强,鲁中地区稳定存在一条辐合线,容易触发产生强对流天气,造成山东5月强对流天气频发。(3)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是造成“5 ·17”强对流的直接原因,对流风暴内部的上升速度高达28 m ·s-1。  相似文献   
98.
建筑物抽样详查是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基础工作之一,其结果可为建立科学、可靠的建筑物易损性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对临汾市古县房屋建筑开展抽样详查工作,结合搜集到的城乡住房建筑资料,对古县的砖混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不同类型的房屋从建筑结构特点、存在的抗震设防问题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高房屋抗震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页岩及页岩气富集特征,选取延安探区页岩样品进行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页岩解析气、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对研究区山西组页岩气的富集主控因素进行详细的探讨。结果表明:(1)有机碳总量变化范围较大,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值为2.39%~2.51%,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2)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游离烃(S1)及热解烃(S2)均与解析气含量、等温吸附气含量呈现正相关性,镜质体反射率Ro与解析气、残余气及总含气量具正相关关系。(3)储层孔隙度较低,物性与页岩气含量成正比;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比表面积高,有利于提高页岩对气体的吸附能力,但是粘土矿物含量与页岩气产量成反比。(4)山1段早白垩世末期地层过剩压力较高,延川—张家滩—云岩—宜川一带的地层过剩压力基本在10 MPa以上,地层过剩压力对页岩气的保存具有决定作用。研究结果认为,页岩气的富集主控因素为高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其次物性显示测试样品渗透率较高、早白垩世末期的地层过剩压力较大,为页岩气提供了重要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00.
海鞘中的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海鞘中发现的数十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包括其活性、来源等,对其中重要者,如Ecteinascidians 743和Psedodistomins D-F等活性物质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概述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