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南天山:晚古生代还是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总被引:56,自引:42,他引:56  
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之一,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传统上,它被视为华力西期褶皱带或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但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它可能为三叠纪碰撞造山带。本文在综述南天山造山带的蛇绿岩、高压变质岩、花岗岩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碰撞造山的时限。我国境内南天山西段碰撞造山可能开始于早石炭世(345Ma),结束于晚石炭世末(300Ma左右)。二叠纪时期,南天山至整个中亚地区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现有资料证实南天山为一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并非一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212.
对北戴河周边海域的3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站位水深为0~12.8m,平均水深为10.5m)进行了粒度分析、粒度参数计算和统计分析,并分析研究了区内沉积物分类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粒级组成为1.5~8.3φ,主要粒级是6~8φ,占90%;在Folk(福克)分类三角图中的分布主要有6种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粉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泥质砂和泥。  相似文献   
213.
马春青  范宁 《地下水》2012,34(6):132-133
调查研究再生水利用的基本方法、处理回用工艺和利用途径。利用淄博市污水处理厂、建筑中水设施的现状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用再生水设计处理能力和现状处理量,按照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经测算淄博市再生水可利用量可达到42万m3。根据淄博市再生水规划总体思路和各行业的实际需水情况,制定各区县再生水利用规划方案,包括再生水的规划利用量和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14.
川滇黔交界地区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时出现挤压角砾岩。综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典型铅锌矿床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大致推断出,从中二叠世茅口期以来该铅锌成矿区伸展构造至少有2期: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前或同时,即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的升降运动(东吴运动)与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间,此次伸展作用形成的角砾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大量的容矿空间,并最终导致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并充填沉淀而形成角砾状或网脉状-脉状构造的矿石;另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后,即白垩纪—古近纪,发育一系列正断层,并有可能破坏了铅锌矿体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15.
顾杰  郑宇华  王晓莉  马丹青 《海洋科学》2016,40(12):114-122
为研究长江口滞流点位置的季节变化,利用Delft3D-Flow模块建立长江口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模拟长江口各汊道洪、枯季滞流点移动情况,并从各汊道沿程断面的落潮量、涨潮量和落、涨潮量之比3个方面进行了水动力分析。结果显示:洪季,北支滞流点在八滧港东北方向约1.9 km处;在南支各汊道中,北港滞流点位于鸡骨礁东北方向约10.0 km处,北槽滞流点位于牛皮礁东南方向约3.8 km处,南槽滞流点位于大辑山东北方向约14.1 km处。枯季,除北槽外,其余各汊道均出现两个滞流点,且北支的两个滞流点相距最远,分别在灵甸港西南方向约3.2 km处和六滧港东北方向约3.1 km处;北港滞流点分别在鸡骨礁西北方向约25.8 km和20.2 km处,北槽滞流点在横沙以西约5.3 km处,南槽滞流点分别在中浚西北方向约6.5 km和东北方向约5.5 km处。北支洪、枯季滞流点的移动距离为4.6~53.3 km,北港、南槽洪、枯季滞流点的移动距离分别为22.0~27.7km和34.6~39.2 km,而北槽洪、枯季滞流点的移动距离最大,为57.1km。长江口各汊道滞流点的移动反映了河流径流和海洋潮流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16.
通过对DLG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一套基于ArcGIS平台快速自动加密高程点的方法。提出了利用DLG数据高效高质量生成DEM的工艺流程,对大面积区域的DEM快速制作与更新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17.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5  
秦莉云  金忠青 《水文》2001,21(3):14-17
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决定其开发极限存在的客观性,提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从而为该流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18.
西藏纳个丁日矿区位于班怒结合带内,属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中酸性岩裂隙带及其侵入接触带和围岩滑脱裂隙中。区内化探异常发育,元素组合有利,各元素套合较好,主成矿元素具有三级水系沉积物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发现多个地表矿(化)体,其中最高Cu品位达9.17%、Au品位1.21g/t。近年来,班怒成矿带陆续发现了多布杂、青草山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其主要分布于班怒结合带两侧陆内弧上,而纳个丁日矿区位于结合带内,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19.
黄海及东海沉积物中铝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青 《海洋科学》1985,9(2):23-27
铝是地壳中的主要元素之一,研究海洋中铝的地球化学,将有助于了解元素在不同的地质作用下迁移、集中、分散以及共生组合的规律。 为探讨黄、东海沉积物中铝的地球化学特征,我们先后对东海55个样品及黄海62个样品中的铝进行了分析测定。分析采用容量法,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