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湘东北—桂北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和四堡群的变玄武岩类显示过渡型拉斑玄武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变砂岩类和变泥岩类(绢云板岩类)显示大陆边缘的砂岩类和泥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和沉积相(低密度流复理石建造)特征,推测湘东北冷家溪群和桂北四堡群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水环境。  相似文献   
32.
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阐述了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MB-OFDM)超宽带系统的基本原理及信号格式,具体分析了相应的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利用SystemView仿真平台对发射机、接收机以及信道进行了仿真设计,并互连成一个MB-OFDM超宽带系统。最后,分别给出了功率谱密度、子频带切换以及发射端与接收端信号比较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证明了整个系统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33.
通过分析海绵清除大肠杆菌的过程,研究海绵净化细菌的机理。作者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等手段,监测和分析了绿色荧光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体内、体外水环境中数量变化过程。在1 L含有3×107个/m L绿色荧光大肠杆菌的海水中放入鲜重(1.02±0.11)g的繁茂膜海绵24块,处理7 h,海水中的荧光大肠杆菌数量逐渐降低;而海绵体内荧光大肠杆菌数量在2 h时内逐渐增多,之后的2 h趋于稳定,4 h以后开始逐渐减少。水体中大肠杆菌不仅进入海绵体内,而且进入海绵细胞内。含有荧光大肠杆菌的海绵块转入无菌海水中后,海绵体内及细胞中大肠杆菌逐渐消失,而且大肠杆菌没有被释放到环境海水中。分析表明,繁茂膜海绵能够以摄食的方式净化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34.
大型水利工程中,控制网容易发生点位移动,需要定期复测控制点并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在经典方法中,没有考虑同一个控制点坐标分量的协方差以及不同控制点之间的协方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方差-协方差阵的距离较差法,并与经典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距离较差法的中误差、限差明显小于经典方法,并且可以减小将不稳定点误判为稳定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关节软坚止痛片对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血清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玻璃酸钠组(对照组)及关节软坚止痛片低、高剂量组(简称为低、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采用屈曲位石膏铁丝固定法建立兔KOA模型后进行药物干预。观察比较各组肉眼下股骨内外髁组织,血清及关节液中IL-6、TNF-α含量,光镜下软骨组织形态学及Mankin''s评分。结果:各组血清及关节液中IL-6、TNF-α水平及Mankin''s评分比较,模型组均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及低、高剂量组(P<0.05),对照组均高于低、高剂量组(P<0.05),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下股骨内外髁组织观察及光镜下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及高、低剂量组均优于模型组,高、低剂量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软坚止痛片可治疗兔膝骨关节炎,其疗效优于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TNF-α等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6.
精密时间传递是时频领域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在科技、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因其众多优势成为精密时间传递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些年发展的基于高精度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时间传递技术成为GNSS时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GNSS载波相位精密时间传递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其数据处理涉及的观测模型、模糊度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阐述,对精准性、一致性、稳健性、连续性、实时性、完好性等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该领域未来应该重点解决非差与差分处理模型统一性、不同机理融合时间服务统一性和天空地海地下时间服务无缝性问题.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航测法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效率,尽可能减少外业作业时间,基于山东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SDCORS)的车载RTK技术进行高程注记点采集。采用不同时间(白天、晚上)、不同车速条件进行高程注记点连续采集,并与常规方法(全站仪、单基站RTK)采集高程点进行比较,求取高程中误差,认为在夜间以不大于20 km/h的车速进行采集精度较高。在数字海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项目中,利用车载RTK采集346 km2范围内的沿路高程注记点,结果表明能够满足1∶500航测法成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8.
随着空间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越来越高,需要与之匹配的空间时频传递技术. 基于载波相位的星地双向时差测量方法可以实现更高的时间频率传递精度,但对于复杂的星地环境,由于航天器飞行动态高,时频传递链路的传输频率高,载波多普勒效应大,更容易出现粗差和周跳. 基于此,研究一种适合高动态环境下的星地双向时差测量系统载波相位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三频组合模式的双向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 该方法联合双频码相 (MW)组合法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周跳的探测与修复,对于上下行三条微波链路均可探测出周跳的存在并实现毫米级周跳修复精度. 进一步对基于载波相位测量的星地双向时差测量系统的星地时间同步性能进行分析,在经过周跳探测与修复,以及链路时延数据处理,其星地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3×10–12 s.   相似文献   
39.
柴达木盆地北缘之全吉地块花岗质岩体大量发育,具多期次多阶段特征。通过对全吉地块金泉山—化石沟一带古生代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发现该区花岗岩有4次侵入,侵入时代分别为早奥陶世(471~476Ma)、中奥陶世(459±5Ma)、早志留世(423±4Ma)和中泥盆世(366±2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4期花岗岩均具典型的钙碱性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轻度亏损、Eu轻微负异常—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2O、Rb、Ba、Th等相对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Hf、Zr及Yb明显亏损,除第4期岩体即具I型,又具S花岗岩特征外,其它各期次均属I型花岗岩,总体显示岩体具壳源特征,为板块碰撞前消减地区花岗岩,研究推测,金泉山—化石沟一带古生代花岗质岩体第1、2组年龄为全吉地块与柴达木陆块碰撞的时代,第3组年龄反映了深俯冲地下的板块由于拆沉而折返的时代,第4组年龄为碰撞隆起后造山带伸展、滑塌的时代。  相似文献   
40.
以西秦岭舒家坝地区泥盆纪舒家坝群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组成和构造背景。所测样品最小锆石年龄组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3Ma,代表了舒家坝群的沉积下限,结合前人研究的古生物资料将其形成时代限定为中泥盆世。所获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为4个谱段:震旦纪—古生代年龄谱段619~409Ma,峰值为445Ma;新元古代年龄谱段930~735Ma,峰值为849Ma;中元古代年龄谱段1760~1033Ma;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年龄谱段3095~2478Ma。综合研究认为,舒家坝群的物源具多元性,包括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和华北板块基底,其中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舒家坝群沉积的主要物源区,且后者占主导地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其物源组成特征判断,舒家坝群形成于陆—陆或弧—陆碰撞后由挤压转换为伸展环境的局部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