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金柑的结果母枝是由当年抽发的梢形成,其年内抽梢迟早及次数多少对产量丰歉有直接影响。我们观测发现,金柑抽梢除与品种、树龄有关外,还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对融安县金柑抽梢与气象条件关系进行探讨,以便为金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利用1979—2010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e Center,GPCC)的降水量资料和站点降水观测资料,通过引入水汽贡献率和水汽通过率,构建描述降水量对水汽源地蒸发量的敏感性指数等方法,揭示了8月流入低纬高原水汽的输送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与8月低纬高原降水量极端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1)8月流入低纬高原水汽的重要源地是中南半岛北部和华南一带的陆地区域,以及北部湾和孟加拉湾北部西南至东北的狭长海面。(2)8月流入低纬高原水汽的主要输送通道有两条:孟加拉湾上空狭长的西南季风;经17°N附近偏东季风在南海西北部110°E附近发生转向后的东南季风。那加丘陵和中南半岛北部的纵向岭谷明显阻挡了两支水汽输送通道。(3)8月流入低纬高原水汽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受水汽源地蒸发量的直接影响有限。当流入低纬高原水汽异常偏多(少)时,使得可降水量偏多(少),最终导致降水量偏多(少)。  相似文献   
83.
基于对日本海南部、中部和西部3个沉积岩芯的综合研究,探讨了末次冰期以来日本海不同区域的沉积作用、环境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发现:在距今8ka以前,日本海南部、中部和西部陆源碎屑物质分别由河流物质、西风携带的风尘物质和海冰输运的物质组成;8ka以来日本海西部沉积物中存在连续分布的火山物质,推测与利曼寒流形成有关,标志着现代日本海表层环流格局的形成。在末次冰期,日本海中部和南部因为水体层化较强,导致底层水通风较弱,而日本海西部则由于盐析作用,通风较强。在冰消期早期,随着海平面上升,东海北部高盐水团再次入侵日本海,改善了日本海深层水体通风条件,但在日本海西部因受到常年海冰覆盖的影响,沉积物氧含量显著减小;在冰消期晚期和早全新世,日本海南部深层水体通风减弱,而在日本海中部和西部通风较好;但8ka以来日本海通风普遍增强。日本海的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受海平面、东亚季风(西风环流)和对马暖流控制,但不同海域对上述3个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海平面变化是控制日本海环境变化的首要因子,它直接制约着日本海与周围水体的交换程度;东亚夏季风影响日本海表层水体层化,而东亚冬季风则控制着日本海西部海冰的形成和深层水体垂向对流;8ka以来对马暖流成为控制日本海环境演化的重要因子,它的入侵增强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提高了日本海深层水体和沉积物溶解氧的更新速率。  相似文献   
84.
案情 王某与邻居黄某发生相邻通行权纠纷,提起民事诉讼.在该案审理过程中,黄某于2007年5月1 4日向法庭出示了自己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王某因此知晓了该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丹东地区1∶5万黄、白旗幅测区的遥感影像特征研究,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对测区地层、侵入岩、变质岩、线性构造的遥感影像特征和解译效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发现可解译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解译效果较好,解译正确率达70%以上.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证实遥感在区调工作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87.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被国家列为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足见其重要性。分析认为,地质资料具有科学性、经济性、社会性、原始记录性、历史再现性等多重属性,是地质资源信息的宝库,包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提出以下4点:①开展综合编研,以集成新的复合型地质资料;②开展有用信息的筛选提取,以放大和增强找矿信息;③开展多元信息叠加研究,以进行成矿预测;④再审视、再利用、回头看,以寻找新矿种、新资源等的地质资料编研开发途径,并列举了一些典型实例。还分析了河南省地质资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地质资料编研开发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8.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跨断层形变异常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为了从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中获取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运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和噪声与信号的定量识别方法,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的细节信号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小波变换分解的细节信号显示出不同的时变特征。当尺度为1时。细节信号主要为噪声;尺度为2、4、5时,细节信号主要为非平稳信号;尺度为3时,细节信号主要为平稳周期信号;(2)每月观测一次的跨断层形变资料在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有较好的年周期特征;(3)当尺度为3时的细节信号变化超出2倍均方误差时,测点周围200km左右范围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89.
地热水既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又具有典型的稀有性和难以再生性.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既要利用地热水资源,又要重视地热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西安市的地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分布广,储量大,温度高,水量丰,水压大,水质优等显著特点.是大自然馈赠西安人民的十分珍贵的清洁能源.用得好,可为西安人们...  相似文献   
90.
胡伟伟  李婷  马致远  豆惠萍 《地下水》2011,33(2):1-3,19
论述了环境同位素在研究地下水可更新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研究区氢氧稳定同位素、氚和14C放射性同位素、CFCS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对比人类开采前后地下水的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盆地地下水的可更新性随不同深度、地域、含水层的不同而各异,人类活动加强了浅层与深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