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在大气边界层中强稳定分层的条件下,较小尺度的湍流常常伴有较大尺度的规则的波动。这可是由于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造成的。在南极圈出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例子,在那里稳定分层是很普通的,并且在最下面的10 m范围内就可能有差不多10℃的温差。本文描述了在这些条件下发生的强波活动的一些观测结果。检测这种波传播情况的数值研究已开始进行。用依赖于大尺度流动的参数化湍流模式求解不稳定的二维Bous-sinesq方程组。(因此,湍流不但依赖于平均状态,而且还依赖于波的状态)文中给出了由数值模式预测的波与南极圈内观测到的比较。它表示,只有波长比某个临界值更大的波才有可能传播到地面。这同Mclntyre和Weissman(1978)所作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2.
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玛瑙山背斜虚脱部位、层间破碎带、次级断裂构造花岗斑岩脉两侧边缘或附近。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铁锰多金属矿床。运用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在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深、边部及外围枫树下、天字号一带,可能找到同类型的铁锰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上二叠—中侏罗统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上三叠统白碱滩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在10余口井的岩心、岩屑样品分析中,发现5个大孢子组合,通过对主要属种地史分布规律的分析和与国内外各地同时代大孢子组合的对比,将其时代归为晚二叠—中侏罗世.这些大孢子组合的建立和完善,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地层划分对比及全盆地生物地层工作及油气勘探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夏季风过渡区是受夏季风影响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其陆-气相互作用对夏季风气候动力学过程响应明显,该区域的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夏季风活动的响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分析了中国夏季风过渡区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讨论了夏季风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初步推测了该地区陆-气相互作用对夏季风变化的响应机制。指出该地区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包含了多重互馈机制、陆面水-热-生过程耦合、近地层到自由大气的多界面交换、季风多尺度作用和特殊的陆面水分循环等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同时,总结归纳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未来应该重点研究的7个方面,并初步给出了研究试验的基本思路。为未来系统深入研究夏季风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夏季风活动响应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5.
66.
西北干旱区对流边界层发展的热力机制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建华  张强  王胜 《气象学报》2011,69(6):1029-1037
观测发现,西北干旱区对流边界层高度在夏、冬两季极大值分别达到4 km和800 m.利用热力学方法对西北干旱地区深厚对流边界层的原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用建立的热力数值模型模拟表明,平均而言,夏季和冬季对流边界层高度的51.5%和61.4%分别由感热产生,对于夏、冬季对流边界层高度可分别达到4 km和800 m的极大值,感热贡献更大,为63.4%和73.1%,感热对对流边界层的贡献率冬季明显大于夏季;夏、冬季浮力夹卷对对流边界层的贡献是18.1%和9.4%;包括感热和浮力夹卷的热力因素可以解释夏、冬季对流边界层高度的69.6%和70.8%,而对于对流边界层极大值,则其解释可高达81%和84.6%.热力因素是西北干旱区对流边界层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感热又是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7.
赵建华  张强  隆霄 《气象学报》2013,71(4):731-742
局地地形起沙对沙尘模式的预报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狭管与下滑效应以及气流过山的已有研究成果,研究了中性层结与局地平缓地形条件下风速在这两种效应下次网格参数化问题,然后基于平坦地形的起沙公式、引入局地地形的摩擦速度,得到了相应的次网格起沙公式,最后对狭管效应、下滑效应以及两效应的叠加进行了理想试验。试验表明:(1)对于狭管效应的次网格参数化问题,风从狭管的阔口进(出)、窄口出(进)时,风速、跃移通量与起沙量均增大(减小);(2)下滑效应致使风速、跃移通量与起沙量均增大,且山脚增幅大于山坡;(3)对于两种效应的叠加,当气流从狭管的阔口进、窄口出时,风速、跃移通量和起沙量同时增大,山脚风速大于山坡,大粒径沙粒跃移通量增幅大于小粒径沙粒。反之,窄口进、阔口出时,出入口宽度之比存在一临界值,大于此临界值,风速减小;反之增大。而且,除了在山脚的小粒径沙粒在一定风速条件下跃移通量会增大外,其余情况均减少。最后,提出了本参数化方法与数值模式耦合的分算法与整算法。  相似文献   
68.
69.
甘肃省河西地区环境蠕变的若干事实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揭示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环境蠕变的若干事实,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恶化和气候异常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0.
辽河盆地葵花岛构造裂隙发育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精细地震剖面解释方法和平衡剖面正演技术建立葵花岛构造有限元模拟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构造裂隙发育的有限元法模拟技术提出了葵花岛构造在模拟应力场情况下,裂隙发育最有利的地区是葵花岛构造西侧边界断层下盘的东营组三段,并指出了葵花岛构造西部断裂西侧东营组三段的断鼻构造和葵花岛构造的深层--沙河街组一段的圈闭构造是葵花岛构造进一步勘探的方向。这项研究对指导辽河油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