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简述了国外浮游生物网具发展的历史,例举了世界上几种先进的网具,同时对于网具的发展趋向及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2.
早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就着手研究将核能用于海水脱盐的技术,并于70年代末公布了试验结果。由于费用的不确定,核电站与海水脱盐工艺规模不相匹配,核电站安装地点与广大淡水消费者距离的不协调等原因,使得核能海水淡化与直接加热及利用工业用工艺蒸汽海水淡化相比较,效果相对要差一些。 1989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年会  相似文献   
43.
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国外,尤其是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蓬勃发展的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指出了在海水直接利用中需要解决的诸如防腐技术、防生物附着技术的进展,还列举了其它方面的海水直接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44.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重金属解毒和金属元素代谢等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金属硫蛋白(RpMT)的全长cDNA序列。RpMT的cDNA全长为570bp,编码75个氨基酸,包含15个MT所特有的Cys-Xn-Cys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两种壳色菲律宾蛤仔(白蛤和斑马蛤)RpMT基因在Cd2+暴露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Cd2+急性和亚慢性暴露均可导致两种壳色蛤仔消化腺和鳃组织RpMT基因表达量的显著上调;暴露后两种壳色蛤仔鳃组织RpMT基因表达量的增加幅度均高于消化腺组织,且以白蛤鳃组织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幅度较高。上述结果表明,RpMT可能在菲律宾蛤仔抵御Cd2+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中国近岸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者通过研究重金属Cd~(2+)和Pb~(2+)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的单一及复合急性毒性效应,为其养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开展了不同浓度Cd~(2+)和Pb~(2+)对脊尾白虾96 h内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物暴露下,Cd~(2+)对脊尾白虾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38.699、33.110、9.719、3.650 mg/L,Pb~(2+)对脊尾白虾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54.541、62.750、29.074 mg/L;Cd~(2+)、Pb~(2+)对脊尾白虾96 h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365和2.907 mg/L;在等浓度配比(1︰1)暴露下,Cd~(2+)和Pb~(2+)复合污染对目标生物在48、72、96 h暴露期间的毒性相加指数(additive index,AI)分别为0.155、0.068、0.258。综上所述,Cd~(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较Pb~(2+)更强,Cd~(2+)和Pb~(2+)对脊尾白虾的复合污染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6.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施行前,邯郸县(以下简称“我县”)按照河北省地矿部门要求,已从1991年开始征费.乡镇矿由于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给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是乡镇矿业的私有性使采矿权人对征缴资源补偿  相似文献   
47.
48.
首次《世界大洋全球综合控制》国际讨论会于1983年10月2日-10日在苏联塔林举行。讨论会由苏联科学院主席ЛM布列霍夫斯基主持。会议研究和讨论了涉及大洋生态和物理控制等方面的科学问题,交换了这方面最新成就的信息,提出了关于国际协作的建议。来自26个国家和组织的150多名专家参加了讨论会。会上,与会代表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了各国专家的报告——“生态学和世界大洋全球综合控制问题”,“世界气候调查规划中的海洋综合控制”“预报短期气候变化的海气相互作用调查”等。与会代表提出如下建议:1.世界大洋全球综合控制十分必要。建议联合各国专家的力量,在联合国系统范  相似文献   
49.
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储存库。据估计,占地球总面积71%的海洋,从太阳所得到的能量竟达57万亿千瓦。由于太阳能对表层海水的加热,从而造成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利用这个温差建立一定的热力循环系统进行发电,则是海洋热能电站的根本设计思想。一般认为,当可获得总温差为15°~20℃时,其最终可能获得具有工程意义的有效温差约为11℃左右。尽管如此,目前关于设计和建造海洋热能电站的问题,仍然引起世界不少国家的专家越来越多的注视。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