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01.
选取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1998~2018年GPS观测数据,基于插值法计算湖北地区的形变和应变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地块运动稳定,无明显的形变梯度带,水平运动方向为东向微偏南,速率为5~9 mm/a,平均值为6.2 mm/a;垂直速度场平均值为-0.96 mm/a,以下降运动为主。面膨胀率结果显示,湖北地区具有4个面膨胀高值区和4个面挤压高值区。最大剪应变率场显示,在湖北中部地区形成一个高值环形带,湖北历史地震主要发生在应力应变高值区边缘带。巴东和秭归小震频发与长江三峡水库水位反复加卸载有关,GPS形变和应变无明显对应特征。  相似文献   
102.
采用InSAR形变监测资料计算2015年西藏定日MW5.7地震同震形变场,反演发震断层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尼泊尔MW7.8主震对定日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影响。综合分析地震滑动机制和构造特征,认为定日断层为西倾隐伏断层。反演结果表明,地震破裂相对集中,主要深度在6~9 km,破裂以正断滑动为主。发震断层走向约178°,倾角约 48°,破裂区长约5 km,宽约5 km,最大滑动量约0.2 m,释放的地震矩约3.7×1017 N·m,对应矩震级MW5.6。尼泊尔主震同震库仑应力在定日地震震源处约为0.2 bar,造成藏南申扎-定结拉张地堑应变加载。  相似文献   
103.
?????й??????????????1999~2013????й?????????????????2009~2013???GPS????????????????????????????????????????????????????????????????????????????????????????????????????????????????????????1????????????????????????????????????????????????????????????й????????????????????????????????????????????????Σ?77°E?????????45×10-9/a???????????Σ?86°E?????????10×10-9/a;2)???????????????????????????????????????????????????????????????????50~60??×10-9/a??????????????40~50??×10-9/a????????GPS?????????????10~15??mm/a??????????????????;3)?????????????????????????????????38°N?????????????????????????????????????????????????????????к?????????????????????????????????????????????Σ??????????????10~20??×10-9/a???????????????;4)??????????????????????????????????б??Σ???????????????????????????????????????????????????????????40×10-9/a??5)????????????????λ???????????78°E??????????????30×10-9/a??  相似文献   
104.
定点倾斜观测映震能力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搜集整理了我国定点倾斜观测近30年来已发表的观测成果,归纳出常用的倾斜资料处理方法,通过统计在历次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定点倾斜观测是否出现异常以及震前异常的幅度,得到了倾斜前兆异常量级、倾斜异常与震中和震级的统计关系,对倾斜台网未来的发展和台网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5.
????“??????”2009??2011??????GPS?????????????????????296????????????????????????????????????μ?????????????η??????????????????????????????????????1?????????????????????б??????????????????????ο?????????????????????2????????????????????P????????????????????????????????????????????????????3?????????????????????????λ???????????????丽???????????????????????κ??????????????????????????????????????????  相似文献   
106.
于田Ms7.3地震后,第一时间收集到震中350km范围内4个基准站1Hz高频数据,并用TRACK模块进行解算,研究结果发现,①距离震中54km处的于田基准站同震变化最明显,尤其是东西分量,变化幅度达52.5±11mm,超过解算精度3倍中误差;②于田基准站东西分量出现变化量值最大的时间在震后1min内;③北南分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7.
异常轨迹检测是移动对象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TRAOD(TRAjectory Outlier Dectection Algorithm)算法是一种经典的异常轨迹检测算法,但它对于海量轨迹数据的异常检测效率低。为提高海量轨迹数据集的异常检测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MapReduce 的异常轨迹检测并行算法(Parallel algorithm for TRAjectory Outlier Detection, PTRAOD),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格索引的异常轨迹检测并行算法(Grid-based Parallel algorithmfor TRAjectory Outlier Dectection, GPTRAOD)。GPTRAOD算法在PTRAOD算法的基础上,利用网格索引实现区域查询,进一步提高算法效率。将PTRAOD算法和GPTRAOD算法在Hadoop 平台上加以实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2 个并行检测算法,能实现异常轨迹的检测;GPTRAOD算法的效率优于PTRAOD算法;GPTRAOD算法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较好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南阳盆地的2个控制性钻孔样品进行精确的光释光定年、ESR定年和孢粉分析,结合现代表土植被概貌,重建了该区更新世以来的植被和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早更新世,该区以草原和森林植被的草本植物为主,略大于木本植物,后期随着森林植被的发育,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中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木本植物快速减少,蕨类也减少,其次是水生和陆生草本植物的相应增加;晚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次生的松属植被明显增加,水生植物明显减少;全新世,钻孔最上部藻类植物的大量增加,反映了水体面积较大,表明该时期该区水量丰沛。区域对比显示,该区从更新世到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变化不大,未出现过冰期气候,各时段的气温差异不大,但干湿变化比较明显。气候环境演化特征与典型的东亚季风影响区有着明显差异,这与南阳盆地局部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9.
河北两次大(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河北省2003年和2004年两次较大的降雪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它们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南北两支槽在110°E附近同位相叠加、地面气压场"北高南低"并在河套地区有倒槽生成是河北出现大(暴)雪的有利形势。低层暖温舌和暖平流的存在为大(暴)雪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槽前西南气流、低层偏东气流和低空急流都能为产生大(暴)雪带来充足的水汽。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水平散度结构和整层为垂直上升气流的分布,加强了上空的抽吸作用,有利较大降雪的发生。而整层是正涡度(正垂直螺旋度)对垂直上升运动最有利。925 hPa和850 hPa温度同时降至0℃以下,且地面气温小于等于1℃是适合降雪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10.
汾渭裂谷系与造山带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试图运用盆山耦合等地学理论,对汾渭裂谷系进行初步的定量半定量研究。认为在区域拉张应力场作用下,汾渭裂谷系为盆山耦合形成,其形成模型为“伸展造山,断陷沉盆,后推成台”;运用盆内沉积与造山带剥蚀量互补法、地震剖面拟合法、裂变径迹法等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铲式断裂一侧造山带隆升与盆地下沉呈完全镜像对称关系。同时对大同一带新生代玄武岩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软流圈上涌是该带玄武岩喷发的根源,并通过对该区地震层析和大地电磁测深的剖析,推断汾渭裂谷系主体形成机制应为被动机制,而其北部的桑干河断陷形成机制则为主动机制。此外,对汾渭裂谷系的地热资源及地震震中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