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海东北部是寡营养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较低,热带气旋“风泵”效应带来的上层海洋扰动可能引起表层浮游植物的显著增长。以往的研究通常关注热带气旋风应力和海洋中尺度涡对上层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本文利用航次CTD、实测叶绿素a浓度、Argo温盐剖面和遥感数据,探讨了台风“风泵”和黑潮共同作用下真光层内浮游植物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5年台风“莲花”过境1周后产生向吕宋海峡西北侧南海海域(A区)入侵的黑潮流套,该入侵的黑潮流套使台风前原有的气旋涡消失,抑制了台风产生的上升流对表层(0~40 m)营养盐供给,使次表层(60~90 m)营养盐富集,进而抑制了表层的叶绿素a增长,促进了次表层叶绿素a的增长;吕宋海峡西侧南海海域(B区)表层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增加不仅是源于叶绿素最大层浮游植物的向上输运,更是由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增长;A区台风引起的流套式的黑潮入侵,促进了B区台风后气旋式流场的形成,产生的持续增强的气旋涡为B区表层叶绿素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盐供给。  相似文献   
42.
43.
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对多年海水日淡化量和海水冷却年利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我国海水综合利用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
利用历史数据和卫星观测,系统分析20多年来(1980年-2003年)在南海海域发生的赤潮事件与环境特征,详细比较赤潮在南海四大区域(北部、东部、南部和西部海区)的区域分布、多发藻种和季节变化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域赤潮发生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性:赤潮多发区域集中在珠江口附近(中国),马尼拉湾和马辛洛克湾(菲律宾)和沙巴州的西海岸(马来西亚);(2)季节性:在北部海区,赤潮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份,东部海区在5-7月份,西部海区在7月份,而南部海区在全年都会发生;(3)藻种差异性:主要赤潮藻种在北部海区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东部海区和南部海区是扁甲藻(Pyrodinium bahamense);(4)年际变化:不同海域赤潮的多发年份不同,对于整个南海而言,1991-1998年是赤潮的多发年。赤潮发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季风、河流的排放、上升流、以及沿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45.
仁里矿床是中国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文章针对其稀有金属矿化富集规律、成岩成矿演化特征及找矿标志等问题,以5号主矿脉钻孔ZK708全孔岩芯及岩体内、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电子探针、能谱仪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开展了伟晶岩岩相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①仁里矿床伟...  相似文献   
46.
牛宁  任素玲  覃丹宇 《气象》2024,50(6):661-674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图像解译理论和位涡理论,应用FY-4A水汽图像、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产品和欧洲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2021年1月6—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和地面冷高压是影响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5日08:00从贝加尔湖南部向东、向南加强发展,8日20:00 减弱;对比FY-4A/GIIRS与ERA5 850 hPa 24 h变温数据发现:两种数据反映的对流层低层冷空气东移南下特征和正负变温区域分布特征基本一致,FY-4A/GIIRS 850 hPa 24 h负变温中心和0℃等变温线的位置与ERA5数据接近,FY-4A/GIIRS 850 hPa 24 h变温中心值强度略大于ERA5。水汽图像暗区变暗附近的高层位涡的增加激发高层气旋性环流后侧下沉运动增强,干空气下沉造成了地面高压增强;500 hPa冷涡中心附近绝对涡度增加是引起冷空气增强的原因之一;冷空气急剧增强时段,中低层位涡的加大引起地面冷空气堆积,寒潮增强。FY-4A/GIIRS温度产品反映的冷空气移动特征与位涡理论对冷空气增强原因分析结果一致,说明应用FY-4A/GIIRS温度产品能够有效监测分析寒潮冷空气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47.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1990,12(1):44-50
半干旱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的特征是:盐渍与旱涝相联系;旱季蒸发和盐与雨季淋溶脱盐两种过程交替发生;土壤与地下水水盐运动相互作有。防治土壤盐渍化,不仅要调控土壤根层盐渍度不超过作物耐盐国界值,而且要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即旱季在防治盐渍化的临界深度(2-3m);雨季前在防涝蓄雨深度(4-6m),雨季在作物抗湿深度(0.5-1.0m)。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使旱涝盐渍得到综合治理。目前海河平原已有大面积盐渍土得到改良,但还存在潜在盐渍化土壤。土壤根层盐渍度已低于作物耐盐度,但有的心底土盐分重,或地下水矿化度高,一旦地下水位升高仍会发生盐渍化。这个地区又是引黄或引江灌区所在,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是预防灌溉次生盐渍化发生地关键。  相似文献   
48.
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局组织和领导的对流性天气试验。试验的目的是期望通过研究,进一步弄清楚试验区内对流性天气分布情况以及与对流性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的结构、性质、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建立预报模式和方法,改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9.
一、前言人们通过地面陶普生观测网和人造卫星在世界范围内连续对臭氧层进行了长期观测,发现了臭氧层的人为改变这一问题,其变动情况正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中心。作为本文的主题——南极春季臭氧减少的现象(所谓的臭氧洞)是在极地这一观测上易于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发现的。极地本来观测站  相似文献   
50.
所收集的两个岩石样品,一个取自系岛花岗闪长岩,另一个取自杷木花岗闪长岩,主要是研究黑云母粒度与Rb和Sr含量及黑云母的Rb—Sr放射性年龄的相关变化。为此,从这些岩石样品中分离出黑云母晶体颗粒精制,分选成大小碎片,然后再分析。取自系岛和杷木花岗闪长岩的黑云母样品显示出粒度与Rb含量的相关变化具有相同性。且在粒度为500μm处有明显的间断(图1)。粒度由粗到细,Rb含量先是逐渐衰减、间断后急剧上升到高值,再降为平缓。这一间断解放释为存在有基性岩浆贯入到冷却的花岗闪长岩浆中,结果花岗闪长岩浆被加热。因为在结晶作用期间,岩浆不可能逐渐地消耗Rb,所以,粒度与Rb含量的相关变化取次于黑云母与共生岩浆之间的温度与Rb分配系数的相关变化。取自系岛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样品的粒度组确定了一个单一的其年代为87.3±0.5Ma、原始~(87)Sr/~(86)Sr比值为0.70629±0.00013的等时线。取自杷木花岗闪长岩的黑云母样品的粒度组未确定出单一等时线,但表明了粒度与年代的相关变化(表2)。粒级大于24目时,得到这样的年代如93.4Ma和92.2Ma。这些年龄值可以解释在结晶作用期间所发生事件的集中原因。粒级小于32目时行到较为年轻的年龄值87.6±0.4Ma。这一年龄有可能圈出完整的结晶作用时间。24目~32目之间的粒级,给出人们难以理解的年轻年代值82.6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