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低温寡照天气形势及温室蔬菜致灾环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统计了河北省1998~2007年11月至翌年3月所出现的低温寡照过程,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重度低温寡照的欧亚范围内的逐日高空环流格点图进行分类。得出秋末至春初季节,造成河北省长时间连阴(雪或雾)天气的高空500hPa环流形势主要有冷低压型、低槽型和欧亚高压脊型3种类型。以2001年1月的低温寡照过程为例,分析了长时间连阴(雪或雾)天气下日光温室内的致灾环境及蔬菜表现。  相似文献   
62.
南岭地区中生代发育大量岩浆热液型钨矿床,但是成矿岩体类型、侵位深度以及围岩性质存在差异,且成矿过程中受多期流体活动与大气降水的影响,流体源区与演化过程复杂。本文对不同类型钨矿床中多阶段白钨矿进行了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S型花岗岩侵入相关的白钨矿氧同位素值最高(5.7‰~7.8‰),A型花岗岩侵入相关的最低(2.9‰~4.5‰),I型花岗岩侵入相关的落在二者之间(5.6‰)。不同类型钨成矿早期流体均主要为岩浆水,后期成矿过程中外来流体贡献不同,其中大气降水对夕卡岩和云英岩型钨矿化影响较小,而石英脉型矿化存在较大比例的大气降水的加入。此外,单颗粒石英脉型白钨矿的氧同位素组成也存在较大的不均一性,核部到边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了多期次的流体活动。综合分析认为,早期结晶的白钨矿尽管经历岩浆分异、流体出溶与热液沉淀,仍保留岩浆熔体的部分氧同位素特征,而早—晚阶段白钨矿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详细记录了流体源区特征与演化过程。夕卡岩与云英岩型白钨矿形成主要与强烈的水岩反应相关,而石英脉中白钨矿沉淀主要与大量的大气降水加入有关。  相似文献   
63.
早期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是探索板块构造早期体制的前缘领域.五台山地貌高差巨大(达2437m)、山体雄伟、地质露头连续完整,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和认识大陆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的窗口,已成为世界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的典型实例.围绕五台山构造样式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早期板块构造演化及中浅地壳构造层次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及构造横剖面研究表明,五台山东冶亚群为华北克拉通的早期沉积盖层,它以开阔复式向形为特征,不整合于造山杂岩及其前陆冲断带和前陆盆地之上.区域变质相的分布及豆村亚群主期褶皱枢纽指示,五台山花岗岩-绿岩区向西南掀斜,出露了新太古代碰撞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造山杂岩及前陆冲断带和前陆盆地)中浅层次上连续而完整的构造剖面.前陆冲断带以沉积岩系大规模平卧褶皱和逆断层、蛇绿岩混杂带和基底构造活化为特征.造山杂岩发育低角度逆断层和复杂叠加褶皱,伴随不同时期花岗岩类的侵位.从浅部层次向深部,绿岩带复式褶皱逐渐被与TTG杂岩构造叠置的表壳岩构造岩片取代,构造面理由陡立趋于平缓.与世界其他花岗岩一绿岩区相比,五台山区完好保留了造山带挤压构造及其前陆盆地沉积,指示早期碰撞造山过程的强烈构造缩短和大规模地壳隆升作用,是研究早期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64.
早期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是探索板块构造早期体制的前缘领域。五台山地貌高差巨大(达2437m)、山体雄伟、地质露头连续完整,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和认识大陆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的窗口,已成为世界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的典型实例。围绕五台山构造样式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早期板块构造演化及中浅地壳构造层次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及构造横剖面研究表明,五台山东冶亚群为华北克拉通的早期沉积盖层,它以开阔复式向形为特征,不整合于造山杂岩及其前陆冲断带和前陆盆地之上。区域变质相的分布及豆村亚群主期褶皱枢纽指示,五台山花岗岩—绿岩区向西南掀斜,出露了新太古代碰撞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造山杂岩及前陆冲断带和前陆盆地)中浅层次上连续而完整的构造剖面。前陆冲断带以沉积岩系大规模平卧褶皱和逆断层、蛇绿岩混杂带和基底构造活化为特征。造山杂岩发育低角度逆断层和复杂叠加褶皱,伴随不同时期花岗岩类的侵位。从浅部层次向深部,绿岩带复式褶皱逐渐被与TTG杂岩构造叠置的表壳岩构造岩片取代,构造面理由陡立趋于平缓。与世界其他花岗岩—绿岩区相比,五台山区完好保留了造山带挤压构造及其前陆盆地沉积,指示早期碰撞造山过程的强烈构造缩短和大规模地壳隆升作用,是研究早期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65.
雷暴下近地面电特性及其对人工引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郄秀书  言穆弘 《高原气象》1996,15(3):293-302
利用已建立的一维时变模式,对雷暴下近地面的电特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地面的不规则性所产生的电晕电流密度可达2.0nA/m^2,由此而形成的空间电荷密度在100m密度以下可达1.1nC/m^3,传导电流可达3.5nA/m^2,并可延伸到1000m高度,形成0.1nC/m^3和1.0nA/m^2的电荷密度和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66.
本刊讯  6月 2 8日 ,区局召开干部大会 ,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副司长王怀刚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到会宣布任职通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董树君出席大会。经中国气象局党组研究并征得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同意 ,李彰俊同志任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何卫卫同志任自治区气象局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中国气象局党组 充实区局领导班子@辑言  相似文献   
67.
68.
本期发表了宋壅孚同志写的一篇文章:“为啥有些人不願管理財务工作”?这篇文章分析了造成測站財务工作混乱的一些原因,我們認为这些分析是很正确的,值得广大測站管理財务工作的同志,在今后工作中注意料正。但是,必須指出:在某些測站上所以造成同志們不願作財务工作的原因,还不仅是因为大家对財务工作不熟悉,  相似文献   
69.
北言 《地图》2002,(1):1-18
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以电子产品作为媒介来传递和沟通信息。地图也不例外。我们所需要的地图也不一定只是关于我们的邻里,甚至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空间。信息时代我们关注什么东西被连接起来,而不是什么东西有物理上的连接。所以,新经济时代的地图学要能帮助人们在这种崭新的海域上航行。  相似文献   
70.
江西省晚古生代海陆演化与成煤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西省6655件上古生界沉积岩样品密度数据统计结果,建立了从陆相沉积到海相沉积其岩石密度增大的宏观模型,并用之分析了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密度空间分布特点及所表示的岩相古地理意义,由此探讨了江西省主要成煤期的陆、海分布轮廓,提出了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靠近古海的滨海盆地和三叠纪位于内陆的山间盆地是本区煤田聚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