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海底管道在油气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其安全运营必须定期进行检测掌握其在海底的状态。有的海底管道在铺设时为其安全考虑,在海底管道上方覆盖了抛石等硬质保护层,这样就导致在海底管道定期检测时一些检测仪器难以探测到硬质保护层下海底管道的位置和埋深,而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仍然可以不同程度地实现这种情况下的海底管道检测。文中对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上覆抛石等硬质保护层海底管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组成的综合检测系统对上覆硬质保护层的海底管道探测有一定效果,可查明海硬质保护层下海底管道的位置和埋深,为海底管道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其他类似海底管道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通过北极涛动AO正负位相时期北半球1000 hPa月平均位势高度、位势高度距平和气温月距平图对比分析可知,北极区域异常增暖时期对应着AO负位相时期,而北极区域异常偏冷时期对应着AO正位相时期,说明北极区域气温异常变化是决定AO异常变化的重要因子.逐次滤波法分析可知,冬季1月北极涛动现象表现出十分清楚的与太阳活动密切联系的准110a世纪周期和准22a年代际周期,具体表现为:(1)冬季1月北极涛动现象具有十分清楚的与太阳活动密切联系的准110a世纪周期.准110a世纪周期对于北极涛动指数的方差贡献率达到44.4%,是冬季1月北极涛动现象最显著的世纪际变化特征.(2)谱分析结果表明,滤除准110a世纪周期变化以后的1月北极涛动指数具有显著的22a周期,其方差贡献率达到18.5%,乃仅次于准110a世纪周期之后北极涛动指数年代际变化重要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太阳活动尤其是太阳磁场磁性指数变化与1月北极涛动22a周期变化呈密切的反相关关系,二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即多数情况当太阳磁性指数MI由最低值转为上升以后都可引起北极涛动AO由最高值转为下降;当太阳磁性指数MI由最高值转为下降以后都可引起北极涛动AO由最低值转为上升.综上所述,北极涛动的准110a世纪周期变化、22a年代际周期变化对于北极涛动方差贡献率达到62.9%,标志着太阳活动是北极涛动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3.
边多  杜军  胡军  李春  李林 《冰川冻土》2009,31(3):404-409
根据1975年地形图、1988年至2006年的TM、CBERS卫星遥感资料和1962-2006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以及1974-2005年的湖泊水位水文资料,对西藏羊卓雍错及其流域内的空姆错、沉错和巴纠错等4个湖泊的水位变化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湖泊面积在近30 a来呈缓慢下降趋势,2005年与1975年相比,分别减少了46.55 km2、1.73km2、0.03 km2、6.01 km2,减少幅度分别为7.2%、4.3%、0.1%、13.6%.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羊卓雍错的湖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在降水增加、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升温引起的湖泊蒸发效应超过降水增加导致的补给影响,是湖泊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日光温室加温是改善冬季日光温室作物生长温度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选择典型节能型日光温室,利用暖风机加温试验研究加温方式作用下温室内温度时间、空间变化以及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和不同外界温度条件下的加温效果,并进行经济投入分析。结果表明:电暖风机加温后温室内温度明显提高且温度分布较均匀,平均温度较对照温室高4.23 ℃,其中平均最低温度提升效果最明显;低温天气时,平均温度比对照温室温度高4.24 ℃;寡照天气时,平均温度比对照温室温度高4.48 ℃。暖风机在外界温度-12 ~-4 ℃时对温室进行加温的效果最佳。通过对几种传统的温室加温方式经济投入的分析表明,电暖风机是一种投资小,耗能低,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加温方式。  相似文献   
25.
1975-2008 年西藏色林错湖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1975 年地形图、80 年代至2008 年的TM、CBERS 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4 年(1975-2008 年) 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冻土深度等气候资料分析得出,西藏那曲地区西部的色林错及其周围的错鄂、雅根错的面积在近30 年来呈较显著的扩大趋势,到2008 年面积分别为2196.23 km2、279.24 km2、103.07 km2,与1975 年分别增长了574.46 km2、11.59 km2和68.13 km2,增长速度分别为35.4%、4.3%和195%。色林错从1999-2008 年湖面扩大速度为20%,平均上涨了420 km2/10a,已超过纳木错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冰雪融水量的增加是湖泊上涨的根本原因,其次与降水量的增加和蒸发量的减少、冻土退化等暖湿化的气候变化存在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6.
扎日根铁矿区地处三江成矿带沱沱河段。位于巴颜喀拉晚印支褶皱造山带、羌塘陆块二大构造单元间之羌塘陆块一侧。矿区为一轴向近东西、形态不完整的背斜,出露地层为下二叠统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组。赋矿围岩为印支期中-基性次火山岩体,东矿段赋矿岩体位于背斜核部及南翼,中、西矿段赋矿岩体位于背斜北翼。矿体主要受次火山岩体及其内部早期构造裂隙控制,矿床成因为次火山岩浆期后热液型。赋矿岩体所处构造部位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磁铁矿床。本区用磁法寻找磁铁矿的效果较好,而目前矿区部分1∶2000磁异常没有深部工程验证或验证不足,钻探工程控制深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大对已有异常的验证力度,以扩大资源远景。矿区南部正磁异常尚未圈闭,扩大高精度磁测范围以便发现新的异常,再对异常进行反演确定磁性体分布范围及空间形态,锁定赋矿有利部位并进行钻探验证,有望在深部发现较大规模的磁铁矿体。  相似文献   
27.
皖南东源含W、Mo花岗闪长斑岩及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详细野外观察、剖面测量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江南古陆"东段北缘的皖南祁门东源含W、Mo斑岩体进行了锆石U-Pb测年,重点讨论了成岩成矿关系和成矿物质来源。东源中细粒似斑状花岗闪长斑岩呈小岩株产出,SHR IMP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46±1)M a,其内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46.4±2.3)M a,成矿与岩体形成同期,均形成于晚侏罗世。辉钼矿的Re含量(22.02×10-6~98.09×10-6)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源。  相似文献   
28.
北武夷蔡家坪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铅锌矿床.矿床赋矿围岩为侏罗系水北组(J1s)、漳平组(J2z)砂岩,铅锌矿体多产在断裂旁侧破碎带及流纹斑岩与砂岩接触带.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区主要金属硫化物进行了细致研究.初步将成矿过程划分为沉积成矿期、岩浆热液期与表生期,其中岩浆热液期包括中...  相似文献   
29.
简述了配合连续造斜器使用的金刚石造斜钻头的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水力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新型金刚石造斜钻头经现场使用效果良好,但内径磨损严重,后经中心部位优化改进,大大改善了中心磨损问题,钻头综合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0.
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实时判定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旬、月、季、作物生育期为单位时段,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把单位时段内气候因子的数量变化,通过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转化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计算各时段内的温度、降水、日照及光温水综合因子对作物生育影响的适宜度,计算结果以表格和图形的方式输出。经过业务试应用,效果良好,所计算的不同作物不同时段的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光温水综合适宜度符合实际情况,为定量判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