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562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0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西藏申扎地区地震形变带及活动构造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扎地区是西藏活动构造和历史地震发生最多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和强度大等特点,自有地震记录(1720)开始以来,最大震级为7级。初步考察结果表明申扎地区地震活动的控震构造为活动构造带,发震构造是活动构造带中的边界断裂。  相似文献   
942.
943.
微型机联机空中三角测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本文介绍将CROMEMCO-Ⅲ型微型计算机与国产1818立体坐标量测仪和意大利TA3/D型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联机的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试验表明,接口稳定、价廉、软件灵活、方便。将廉价而高效的微型计算机与立体  相似文献   
944.
铝土矿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较低。国内外介绍测定铝土矿中二氧化碳的方法甚少,通常是引用其他矿物原料测定二氧化碳的气体体积法,容量法或重量法,其灵敏度或准确度难以达到本标准的要求。如重量法虽有较好的准确度,但测定下限满足不了要求,且繁琐费时。在已见到的同类标准法中,只有苏联列有分析方法(气体体积法)。  相似文献   
945.
文章以安徽铜陵为例探讨了元素统计分析在成矿学上的若干应用,指出矿床及岩体中元素多总体混合分布与多期地质作用(特别是与大地构造作用)有关,计算得到的各总体的参数值似定量地反映了相应大地构造阶段成矿作用的强度。从概率上指出了该区寻找与岩体有关的金矿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946.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制定了一种定量解释的方法,用以确定钻井中岩层内具有γ放射性的元素的含量。该方法以下列关系式为依据:式中:放射性元素的平均重量含量;T——放射层的厚度;k——比例常数;I——钻井轴线上离某固定点的z距离上的γ场强度。此关系式已为理论和实验所证实。在实际工作中,把γ测井曲线所包的面积乘以比例常数,即得钻井内矿化带的品位-厚度积。用矿化带的厚度去除品位-厚度积,就求出了该排的平均品位。对于钻井中的非标准状态要进行修正,使所得的资料与标准状态一致。因为测井方法的取样范围要明显地大于岩心样品的体积,故它的结果比岩心化学分析的数据更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47.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岩石中少量铀的新方法。方法的原理是:当pH为6.5-8.0时,在络合剂Ⅲ溶液存在的条件下,川α-亚硝基-β-萘酚的酒精溶液沉淀铀酰离子。进行一次沉淀,铀即可与大多数的伴生元素分离,共中包括含量比铀高出一千倍的磷酸盐。最后一个步骤是用铀试剂Ⅰ测定铀。  相似文献   
948.
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是太行山中北段多金属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前人对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演化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南东侧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较少。根据野外第一手资料,对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对各组成单元(飞来峰、逆冲推覆断裂、外来岩系(推覆体)及原地岩系)的展布特征、产出形态和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根据组合样式、地层厚度及各逆冲推覆断裂与切割地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对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总体推覆方向为由NW向SE,总推覆平均距离约为23.3 km。结合该推覆构造切割的地质体与被覆盖、被改造的先后关系,探讨了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发展与演化过程,该逆冲推覆构造经历了华力西中、晚期—燕山早期的初始活动,燕山中、晚期的主期发展和喜马拉雅期的后期改造3个阶段,为进一步研究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地层、岩浆岩、矿产与构造的关系提供了构造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49.
950.
1.东昆仑山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约占全年总量70%-80%,海拔4000m以下年降水量大体<100mm,随高度上升降水增大,4300m以上可达300mm或更多,东昆仑山区存在一个最大降水带,大体在4500m上下。2.东昆仑山区全年降水总量约330亿吨。3.东昆仑山区全年≥10℃的天数约一个月,其积温值约400℃。4.东昆仑山区高原增温效应明显,夏季达4~7℃。冬季北坡低层大气等温层结较深厚约3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