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呈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三类矿体产于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及其过渡带中。赋矿围岩的原岩主要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岩。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存在SEDEX、VMS 和变质叠加的喷流沉积矿床等诸多争议。根据矿石宏观特征和显微组构,文章将锡铁山矿床中层状矿体中的黄铁矿分为胶黄铁矿(Py-I)、他形黄铁矿(Py-II) 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III) 3 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原始沉积型黄铁矿、低程度重结晶黄铁矿和高度重结晶的黄铁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三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y-I 中富含Cu、Pb、Zn、Co、Ni 等成矿元素,Co/Ni比值大于1,并具有相对平滑的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这表明Ni、Co、As 可能以固溶体形式赋存于Py-I 晶格之中,Cu、Pb、Zn 等元素可能以纳米级矿物微粒存在于Py-I 晶格缺陷中。Py-II 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Py-I,LA-ICP-MS 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多个“尖峰”,暗示着这些元素以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成存在。Py-III 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检测限,除了个别测试点以外。根据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组构特征,笔者认为Py-I 是火山活动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Py-II 和Py-III 则是由Py-I 经后期不同程度的成岩和变质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结合近年来锡铁山矿床赋矿围岩岩相学、锆石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应属于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矿后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矿体变质和成矿元素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92.
93.
梁秀英  马子丰 《地下水》1997,19(2):89-91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所引起的一个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变异。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有些危害是很难逆转的。为了遏制地下水环境的恶化,笔者认为主要对策应是全方位抓节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  相似文献   
94.
95.
对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三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变化大,从240℃到>500℃.矿床形成早期干夕卡岩阶段,矿物形成温度大于500℃,湿夕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区间集中在270℃~360℃之间,该时期为硫化物矿物形成的主要沉淀阶段.矿床的矿物组合、包裹体类型及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高盐度、富含Na、K、Ca、Si、Cl-、SO42-、CO32-等成分为特点,流体来源以岩浆作用为主.甲马矿床属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典型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根据甲马矿床与附近驱龙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对比分析,提出二者应属于同一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6.
陆面蒸散的双源遥感模型及其在华北平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计算陆面蒸散的双源遥感模型,利用多光谱和热红外遥感数据估算地表土壤缺水状况,并计算蒸散通量。本模型利用2000-2002年的13期Landsat TM和ETM+遥感数据计算了栾城地区1 000 km2范围的蒸散通量。通过与地面同步微气象观测值的对比,显示利用笔者建立的双源蒸散模型和简化的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梯形法确定土壤水分状况,在华北平原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7.
南水北调中线大宁河补水工程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大宁河补水工程线路地面地质调查,初步评价了西线剪刀峡(檀木-茅草坡)方案工程地质条件,认为一级泵站大昌八角丘场址工程地质条件优越,剪刀峡水库库尾二级取水泵站檀木场址较神基坪场址工程地质条件适宜。自大昌八角丘至剪刀峡隧址区地表岩溶发育,岩溶涌水、涌泥、局部高地应力是该隧洞段关键性工程地质问题。檀木至茅草坡深埋长隧洞存在高地应力至软岩流变、长隧洞局部高压涌水、局部岩溶涌水、沿河断裂接触性岩溶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98.
巫溪白鹿溪泥石流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鹿溪位于大巴山腹地、大宁河与堵河分水岭西侧,气候环境属秦巴山区暴雨中心东南边缘,流域内固体碎屑物质充分、储量巨大,历史上曾多次爆发泥石流。调查发现,白鹿溪泥石流沟由多条支沟组成,其中杨家湾是规模、危险性和破坏性最大的支沟。支沟是高频小规模泥石流沟,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爆发相当规模的大型泥石流。主沟是低频大规模泥石流沟,主沟大规模泥石流的爆发是支沟大规模泥石流诱发的;白鹿一带的泥石流堆积体是历次泥石流爆发形成的复合堆积体。区内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趋强烈,白鹿溪存在再次爆发泥石流的环境地质条件,可直接威胁到白鹿镇及下游大宁河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
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7  
额尔古纳成矿带是中国东北重要的银、铅、锌、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它位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东南缘。最近,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发现了砂宝斯、老沟、小伊诺盖沟等金矿床和一些金矿点。这些金矿受洛古河-二根河韧性剪切带和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常赋存于韧性剪切带的次级张扭性断裂构造中。矿石中硫化物含量一般不超过3%,且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 CO_2三相和纯 CO_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 H_2O、CO_2和 N_2为主,含少量H_2S、CH_4为特征。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低,介于2.06~8.54%NaCl eqv 之间。老沟金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71℃~452℃之间,平均295℃,小伊诺盖沟金矿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9℃~493℃,平均亦为295℃,均属中温热液矿床。老沟金矿成矿压力为61~122MPa,平均82MPa;小伊诺盖沟金矿成矿压力为38~172MPa,平均93MPa。前者成矿深度介于6~9km,平均7km;后者成矿深度为4~11km,平均8km。上述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造山型金矿类似,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利用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机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GNSS卫星反射信号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并与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GNSS卫星反射信号土壤湿度反演方法获取的土壤湿度结果与土壤湿度参考值误差较小,反演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28 3和0.913 1,均方根误差为0.026 6和0.032 6,线性回归统计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53 2和0.859 8,均方差根误差分别为0.093 9和0.041 6。说明利用回归算法定量估测土壤湿度明显优于线性回归统计模型,且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定量估测土壤湿度优于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土壤湿度反演模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土壤湿度的实时反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