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深俯冲陆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实验岩石学方面已有广泛报道,而天然初始熔体的组分却难以厘定。对此,本文从苏鲁超高压地体荣成混合岩中识别出了深俯冲花岗质陆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天然初始熔体组成。野外露头显示,混合岩中主要矿物组成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的浅色熔体呈不连续的条带状与残余体互层产出,指示了原位或近源区的部分熔融特征。混合岩浅色体锆石CL图像呈明显的核-边结构,继承核部为扬子板块来源的岩浆锆石,形成时代为721±24Ma;新生边部CL图像具震荡环带结构,微量元素上REE呈明显左倾,具有Eu的负异常及Ce的正异常,低的Hf/Y和Th/U比值,具深熔锆石特征,指示形成于花岗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边部U-Pb谐和年龄为225.9±2Ma,略晚于苏鲁超高压地体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表明初始熔融发生在超高压地体折返早期。浅色熔体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主量元素上具有高SiO_2、K_2O及Na_2O含量,低的Fe_2O_3~T、MgO及CaO含量,A/CNK=1.02~1.04,呈弱过铝质亚碱性花岗岩的特征,这与实验岩石学中富硅陆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组分极为相近;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Pb等),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REE呈较为平坦的配分模式,具弱的Eu负异常并亏损Sr。本文通过上述对天然样品研究,厘定了深俯冲花岗质陆壳部分熔融及其初始熔体的组成,为理解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562.
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围山城金银成矿带位于北秦岭构造带,经历了长期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构造类型。控制矿带矿化分布和产出的控矿构造类型为不同层次的褶皱、断裂及节理裂隙。通过对围山城金银矿带构造控矿因素的分析,总结了其构造找矿信息,认为该矿带有利找矿构造组合为"火山-沉积盆地构造+朱庄重褶皱构造+次生和派生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节理裂隙构造"。  相似文献   
563.
本文基于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方法,以2004—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沿线城市出口贸易的差异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通显著促进了中国沿线城市出口贸易增长,当地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越完善,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带动作用越强。出口同时受途经国家数量、目的国物流运输能力的正向调节。(2)异质性分析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货源地枢纽节点城市的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铁路枢纽城市影响不显著,对港口城市出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城市规模来看,贸易的正向促进效应主要发生在中小城市。基于不同地理区位班列通道的分析发现,对西部通道沿线城市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3)中欧班列的组织运营服从“轴—辐”模式,对周边区域出口辐射空间范围大致在150 km之内。中介机制检验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市场化水平促进出口贸易增长,外围区域的城市受到市场化水平的正向中介效应更显著。运输时间成本节约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当前较传统海运所需时间的节约并不是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4.
介绍蒋益兰教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经验。蒋教授认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主要为脾胃亏虚、肾精不足,从而导致气血亏虚、精亏髓少,故以健脾益胃、补益气血、填精生髓为治疗原则,用药以扶正培本为主,且注重顾护脾胃之气,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方药主要以经验方脾肾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65.
灌水量和气温对玉米生物耗水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玉米适宜灌水量,以石羊河流域武威荒漠生态和农业气象试验站为试验地点,按照常规灌水方式设计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3 750 m3·hm-2、4 500 m3·hm-2、5 250 m3·hm-2、6 000 m3·hm-24种处理,并按1∶1.5∶1∶1比例分4次灌溉,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分析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年景下,不同灌水条件对玉米发育期影响不明显;在玉米生物耗水过程中,气温升高耗水量增加,气温升高1℃,耗水量增加124mm;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呈抛物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至抽雄期间,此期间也正是耗水量影响玉米产量最敏感的时期,期间耗水量每增加1 mm,玉米产量增加0.33 kg·hm-2;不同灌水处理情景下,水分利用率以灌水量为5 250 m3·hm-2最高,可达34.7 kg·hm-2·mm-1,故该灌水量可视为当地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566.
克里雅河流域土壤盐分光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克里雅河流域进行野外调查、采集土壤样品及其光谱反射特性的测量,通过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的方法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并利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P)、残留预测偏差(RPD)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反射率一阶微分是预测土壤样本盐分含量的最佳光谱指标。PLSR模型在建立土壤光谱与盐分含量关系时较为适用,R2、RMSE和RPD分别为0.77、0.25和1.88。利用反射光谱估算土壤中盐分含量,通过各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可以提高估算精度,可以为该区土壤盐渍化评价和生态环境调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7.
选择在塔里木河下游普遍生长的胡杨林(Populus euphratica)为供试植被(3种不同大小胡杨),以大气温度、太阳净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冠层顶风速、地下水位和胡杨树茎横截面积等6个影响因子作为影响胡杨林蒸腾量的自变量,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的多元非线性回归耦合模型,并应用模型对地下变水位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河岸胡杨林的耗水过程分别进行了时尺度和日尺度上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内变化(时尺度)方面,大气温度、相对湿度、辐射、地下水位和树茎横截面积等5个因子是影响胡杨林蒸腾量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地下水位条件(Hg=1.0 m、1.2 m、2.5 m、3.0 m)条件下,胡杨蒸腾量观测与模拟的平均确定系数分别为0.69、0.87、0.82和0.88;而在日均变化(日尺度)方面,大气温度、地下水位和树茎横截面积等3个因子是影响胡杨林蒸腾量的主要因素,胡杨林的蒸腾量观测值与模拟值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其确定系数与决定系数分别为R=0.73、R2=0.532,平均相对误差为19.6%,其显著性水平均通过p=0.05,表现出较好的拟合性。总之,模拟结果与试验观测结果比较吻合,该回归耦合模型具有使用简便、影响因子易测定,能够更好刻画植被腾发量的复杂非线性特性,为干旱区自然植被耗水量的估算提供了计算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8.
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是一种混场源频率域电磁观测系统,其能穿透低阻覆盖层并清晰反映深部地质体空间展布特征,具有轻便高效、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对四川通安-小牛场地区控矿构造勘探中,利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剖面处理与解释结果,查明了区内隐伏构造及地层界线,证明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在寻找隐伏构造与地质界线过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9.
热水钼矿区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北昆仑岩浆弧,区内侵入岩较发育,其中与热水钼多金属矿密切相关的矿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数据显示,Si O2含量在67.64%~71.09%,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11,为准铝质到过铝质,K2O/Na2O值1.35~2.32,里特曼指数为1.73~1.99,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等,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Ce等,贫P、Ti。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94.27×10-6~127.44×10-6,平均为110.9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较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弱到中等程度的负铕异常。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0.9±1.4)Ma,形成于印支期,钼多金属矿与这一时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表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在热水地区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潜力。  相似文献   
570.
依据数据库建库标准、建库流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等方法和流程,构建了大洋洲地区铁、锰、铜、铝、金、镍、铀、稀土元素矿产地数据库。通过对矿产地数据特征与地学多源信息的综合分析,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矿产资源预测的基础数据。形成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资料管理、查询、利用更方便,表达更直观,分析和总结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