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235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797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王庆安  张根喜 《气象科学》1990,10(1):108-114
使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设计成两种低速高精度A/D转换及接口卡,分别配接TP-801单板机和PC-1500计算机,成为便携式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十分适合野外使用。  相似文献   
943.
倪允琪  徐海明 《气象科学》1990,10(4):339-347
本文利用p—σ混合坐标系的五层原始方程模式,研究了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偶极子型振荡对流加热源对亚洲夏季环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振荡源可以引起赤道东—西纬向环流、越赤道气流、季风经向环流以及亚洲夏季高、低层环流的位相振荡,其振荡周期与振荡热源的振荡周期一致。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热带振荡源影响亚洲夏季风环流的机制,研究表明振荡热源西侧激发的Rossby波的西传和扰动的北传、引起赤道东—西纬向环流和季风经向环流的振荡,从而最终导致整个亚洲夏季风环流振荡的机制。  相似文献   
944.
作者在福建省南平山区用超轻型飞机完成的测绘航摄任务的基础上,阐述了开展这项试验的现实意义;介绍了试验所采用的机型和设备以及试验的成果;讨论了影响飞行质量的因素及其解决办法;肯定了采用超轻型飞机在山区进行测绘航摄的可能性;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这项试验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945.
地层水矿化度不仅与地理坐标有关,而且与深度也有密切的关系。油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矿化度资料。过去,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多限于一维的或平面的,往往不能充分揭示矿化度的变化规律。本文利用三维分析的新技术,即用三维方法分析三维的资料。通过中原油田文留地区矿化度数据的分析,对该区油气的保存条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的区域保存条件较好,有的区域由于地表水的淡化作用一直深入到几千米深,封隔条件差,对油气田的存在不利。  相似文献   
946.
947.
948.
所有的地震都去哪儿了?莫纳斯特尔斯基地震学家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夏威夷的基拉韦亚火山变得平静了。频繁的雷电和咆哮的大风过后,天空一片阴暗,预示着一场大暴雨即将来临。然而,就在暴雨之前的瞬间,狂风突然停止———暴雨前的平静。地震学家对地震这种现象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949.
万县滑坡群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现场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建立了万县滑坡进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并通过二维有限元和离散元数值模拟.再现了滑坡体变形破坏过程.从而揭示了万县滑坡群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