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地壳内部的情况是复杂的,特别是当今地下的情况,而震中迁移交汇的现象可暗示构造运动加力速度快的地区,因此与大震位置的预测有关。  相似文献   
22.
对发震构造呈复杂几何关系(发震构造在平面投影呈非平行关系)下彼此发震影响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从发震的“垂震底继”影响关系研究了1933年迭溪地震M7.5和1976年松潘Ms7.2地震对后来发生汶川M8地震的龙门山地震构造的孕震能量叠加的加震作用;同时也指出汶川8级地震对周边断裂的减震作用,计算并指出了其影响减震的距离.研究对CPSHA中对发震构造呈复杂几何关系时,如何确定地震带内各潜在的震源空间分布函数fi,mj提供了大震加减震的判断理论依据.还讨论了汶川地震孕震模式的更复杂性,针对某些用巴颜喀拉块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挤压龙门山孕震构造,进而解释汶川地震的逆冲性所带来的矛盾的观点,对其孕震的复杂性提出了问题所在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短临预报是目前地震预测的难点,通过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日期的研究,发现发生日期7月22日是节气、低点位移、异年倍七律和朔望共同作用的时间点。据此,本文用一些基于可能触发地震发生的非传统方法的时间预测方法,回顾性地讨论了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日期的临震日期预测问题。通过对岷县漳县MS6.6地震研究,认为在地震短临日期的预测上。一些非传统方法虽然在机理上还有待研究,但在统计上多次证明该方法具有预测准确性的效能。要基于传统方法与非传统方法结合,才能对临震预测的时间逼近,同时提出今后预测临震时间的思路:多因素不断拦截法。  相似文献   
24.
关于用科氏力预测最大余震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测余震最大强度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用该效应对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最大余震所作的正确预测.  相似文献   
25.
立交模式和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把地震带的延伸方向与地面上可见的或可判的构造带的方向作对比的时侯,人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两者是一致的,另外也有不少情况两者是不一致的。前一种情况的道理显而易见,人们也讨论较多,而后一种情况人们却讨论很少,有时只是用隐伏构造这一简单名词作回答,并未阐明其成因问题。本文从震源物理的角度提出立交模式来阐明这个问题并试图把其应用于地震预报。如所周知,岩石圈由上到下其温度和压力是渐增的,另外岩石的酸度却是渐减的。这三个因素随深度的变化使岩石圈的上部其破坏显脆性,下部则显塑性;另外上部可把不同地质时代形成的断层保留下来(因摩擦强度小于破裂强度),下部则不能保留下来(因摩擦强度与破裂强度相等),除非更深部有高温物质充填于断层带上,形成充热断层。以上是立交式的地球物理背景。至于立交模式本身可论述于下。在板块运动力作用下,中国大陆岩石圈上部和下部都有统一的应力场展  相似文献   
26.
郭增建  韩延本 《地震研究》2006,29(3):300-303
介绍了块、带、源观点的产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块、带、源观点,将青藏高原巨块划分为南块和北块,并讨论了北块边界上大震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7.
郭增建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411-419
回顾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0年来推进开展天灾预测工作的历程.天灾主要包括气象灾害、水灾、地震等,简述了进行天灾预测的10种推理思维和方法以及取得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8.
地气耦合是未来灾害学中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下面列举某些问题的讨论。1.冷空气活动朔、望和弦时冷空气活动较多。前人用月球对大气的引力来解释其相关性。我们从地气耦合的观点认为应补充以下的相关机制。月亮的引潮力在中低纬度较大,据观测,在朔望时地下气体易于逸出,故朔望时在中低纬度地区可能有地下热气逸出使中低  相似文献   
29.
临界乳光和λ型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在海南岛海口举行的全国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会议上,我们曾提出了统计物理学中的“临界乳光”和λ型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意义。现以短文作简要论述。1、临界乳光临界乳光是指透明液体和气体在临界点时因密度产生巨涨落(即涨落关  相似文献   
30.
调制模式和调制比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而简略地介绍了调制模式和调制比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它是把外因、震源区在临震前的不稳定性以及前兆显示有机地结合起来预报地震的。该预报思想和方法可操作性强,易于普及,并有一定的抗混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