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统一使用勘探、开采过程中获得的水文地质资料,从沉积、富水性规律等方面,对华北煤矿区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一中奥陶世石灰岩、太原期石灰岩及第四纪松散层作了区域性论述,并对起区域性隔水作用的本溪组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82.
我国对煤中锗的调查开始于1956年,尤以近几年工作较多,几乎对全国大多数省(区)的主要煤矿,均进行了煤中锗的调查,为我国煤中伴生元素的找矿和综合利用,以及对某些元素在煤中的分布规律、赋存形态及其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3.
水文地质钻孔中的岩溶地下水横向流速的测量,对于研究石灰岩地区岩溶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划分含水层,查明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制定防治水害的措施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4.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发生后,在国家建设部等有关部委支持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四川省建设系统和地震系统等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后共计2500余人次,持续时间达2个多月,深入灾区开展地震震害调查、房屋安全应急评估、专项房屋结构技术鉴定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掌握了较丰富的房屋震害第一手调查评估资料.  相似文献   
185.
初探我国Argo浮标下潜深度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剖面能停留在预定深度,通过水静力学角度对相应的浮标压载标定方法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浮标重量改变1 g,就会造成大约10 m停留深度的变化.论文详细描述了用压力罐进行浮标压载重量标定的方法,并通过一台浮标的压载实验给出浮标配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6.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地震系统内发行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之一,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187.
征地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2年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由鹿心社副部长总负责,部耕地保护司牵头,部法规司、规划司、财务司、地籍司、利用司、执法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部土地整理中心等9个司、局和有关事业单位参加,联合开展了征地制度改革课题研究。各专题调研组先后前往山东、河南、海南、陕西等20多个省(区、市)开展了实地调研,同时对一些省(区、市)进行了函调,形成8个专题报  相似文献   
188.
INDEPTH-Ⅲ地震层析成像--藏北印度岩石圈俯冲断落的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德庆-龙尾错剖面层析速度结构剖面揭示了在高原地壳发生缩短与增厚后,高速的印度大陆地幔岩石圈分为两层以不同角度向北伸展到(美)塘盆地的中部(33°N~34°N之间).上层在拉萨地块岩石圈(速度为7.9~8.0 km/s)之下向北伸展过程中发生断裂,形成若T断块,并下沉;下层以较大角度向北俯冲下去,并在32°N之下进人软流圈;发现北部有一浅一深2条低速带,可能代表地幔内温度较高的热流体的流动通道,并产生强烈的各向异性.浅处低速带与深部低速带有联系;此低速带与东部Wittlinger发现的34.5°N深部的高温低速体没有直接联系,后者呈NV-SE走向.  相似文献   
189.
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节选)   总被引:104,自引:68,他引:36  
IPCC第4次报告指出:近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4℃,最近50年有加速之势,而且很可能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预计21世纪,全球仍将表现为明显的增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可能更加严重。近50年,广东气温升高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主要增温区域,其次是东南部沿海地区。预计广东在2011~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的年平均气温可能分别升高约1.0、1.9和2.8℃。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广东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降水变率加大,旱涝灾害频繁;登陆台风的个数减少,初台登陆时间异常;高温日数增加,高温酷热、热浪愈发频繁;低温日数减少,暖冬突出;极端最低气温变化不稳定性增加,寒冷灾害加重;灰霾天气增多,日照时数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显著增大。广东近50年的增暖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因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这种温室效应已经对增暖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加剧了局部地区的气温上升。气候变暖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但负面影响可能超过正面影响。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继而可能对广东沿海低洼地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过去近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0~20 cm,广东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7 mm/年,海平面上升会使海岸侵蚀加重,咸潮海水入侵加剧;温度上升可能使广东近海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且变得更加脆弱;珠江口的咸潮上溯的现象可能更加频繁;广东沿海的赤潮可能更加频发。气候变暖将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成本和投资将增加。此外,气候变化对我省国民经济的一些方面(如水资源、人类健康、人类居住环境、保险和其它金融业)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建议:通过节能降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适应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气候;提高对气候系统的监测能力;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适应对策研究及技术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高公众的气候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