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662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Ⅲ、藻类中维生素的生理很久以来就已经知道在藻体中有促进生长的微量成分,这种物质存在于海藻、酵母或土壤抽出液中,但最近了解它们是B群、氨基酸、微量重金属等。一方面研究了在海洋中对浮游植物如微观藻类为限制因子的维生素作用,同时对用做粮食及饲料的藻类的有关维生素也逐渐明确起来,但对藻体中的维生素是如何进行生理代谢、合成、积蓄及其机理问题几乎还  相似文献   
942.
943.
科学来源于社会的实践。近三十年来,由于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屎,生产劳动分工的日益细致,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从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应用范围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经济地理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所引起的变化也是十分  相似文献   
944.
94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发生于2545MHz和2645MHz频率上的一次与白光耀斑共生的微波射电大爆发。该爆发有很高的峰值流量,很高的偏振度和很复杂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同时该爆发的第一主峰期间同时观测到色球层白光耀斑连续辐射。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这次射电爆发与色球白光耀斑的时间演化关系及射电爆发在主峰期间偏振状态急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6.
947.
太阳Spike辐射中的MHD振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48.
利用宁夏大峰矿特大爆破资料研究地震波的衰减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研究2007年12月20日宁夏大峰矿特大爆破S波最大振幅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银川盆地衰减比周边地区严重,大体可以看出银川盆地的东部边界和南部边界。在爆破点东73km和南122~151km.该结果和地质上给出的银川盆地的边界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49.
2008年8月25日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发生了6.8级地震之后,10月6日当雄县发生了6.6级地震。对比分析了这2次地震的震害特征,探讨了两地灾害损失不同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50.
为了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深部结构,探讨高原岩石圈形变特征、应变状态、热结构、板块(或地体)运动和壳、幔物质流变等重要科学问题,必须研究高原内部各个地质构造区域壳、幔电性结构沿东西方向的变化;INDEPTH—MT在喜马拉雅.西藏南部地区完成了6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研究.通过这6条剖面的电性结构成像,讨论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导电性三维结构特点;发现西藏南部沿东西方向超出1000km范围,较普遍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这高导层并不完全是连续的,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高导层变薄、变浅、电阻率升高.讨论了藏南岩石圈的流变性问题,认为藏南中、下地壳具有良导电性,可以证明西藏巨厚的地壳中确实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甚至可能是“流变”的;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的讨论认为,与藏南大地电磁资料相适应的地壳部分熔融百分比应能达到5%~14%;对于地壳中的细晶岩来说,在这个熔融百分比下引起黏度的降低量有可能达到引起地壳“流变性”的要求:但对于花岗岩来说,也许不足以引起地壳产生“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